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为梦想再苦再累也要坚持(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值得坚持)(1)

巩立姣在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比赛中。 环球时报记者 崔 萌摄

人物小传

巩立姣,1989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练习铅球已有21个年头。巩立姣参加过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夺得2枚金牌。东京奥运会是她的第四次奥运会之旅,在2021年8月1日进行的女子铅球决赛中,巩立姣夺得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到奥运会历史上首枚田赛项目金牌。

东京奥运会上夺得女子铅球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到奥运会历史上首枚田赛项目金牌,归来的巩立姣做访谈、发视频,忙得不亦乐乎,但她每次都认真对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这项运动,了解铅球运动员。”

第十四届全运会即将开幕,除了争取好成绩,吸引更多人关注铅球运动,也是巩立姣的目标之一:“我一直想用自己的热情,把铅球项目带‘火’。争取让中国铅球,继续在世界舞台上有好的表现。”

“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值得坚持!”巩立姣说。在踏上东京奥运赛场之前,32岁的她已两夺世锦赛金牌。对奥运夺金的渴望让她克服伤病等挑战,一路前行。“当国歌在奥运赛场奏响的一瞬间,我感到一切都值了。”

回忆起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参赛经历,巩立姣印象深刻。那年5月,巩立姣在德国创造了20米43的个人最好成绩。因为主要竞争对手赛前受不同程度的伤病困扰,站上里约奥运会的赛场,巩立姣被认为是冠军的有力竞争者,但她最终投出19米39位列第四。

“那次对我的打击特别大,当时无数次想过放弃”,巩立姣说,“但是一个理由让我一次次又坚持了下来,那就是梦想。”

坚持梦想,绝不是嘴上说说那般轻松。一枚4公斤重的铅球,巩立姣每天训练中投出的重量要以吨来计算。“上午训练、下午训练、晚上恢复,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她按照这样的节奏又继续了5年。

实现梦想,需要汗水,更需要重新上场的勇气。自2017年之后数十场大大小小的比赛,她极少让冠军旁落,其中包括两届世锦赛的金牌。今年夏天,当巩立姣来到东京奥运会,她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两次破个人最好成绩的表现,让她的圆梦之旅更添精彩。

“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练习铅球以来,巩立姣的梦想从省冠军,到全国冠军,再到亚洲冠军,直到拿下奥运冠军。目标在变化,但她逐梦的执着始终如一。

“只要国家需要,我就继续练下去”

巩立姣夺得的这枚金牌意义非凡,这不仅是中国队在女子铅球项目上的首个奥运冠军,更是中国首枚田赛奥运金牌。

“女子铅球是中国田径的传统优势项目,我以前的教练李梅素,还有黄志红和隋新梅,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巩立姣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田径就在世界田坛刻下印记。1988年、1992年和1996年3届奥运会上,李梅素、黄志红和隋新梅拿下2银1铜;黄志红还在1991年和1993年两届世锦赛上蝉联冠军;李梅素在1988年投出的21米76,至今仍是难以逾越的亚洲纪录。

佳绩积淀的底蕴和拼搏奋斗的传统,是一代代铅球人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最适合巩立姣的滑步动作要领,便是李梅素、丛玉珍等不同时期教练反复摸索、打磨,最终得出的答案。这枚来之不易的奥运金牌,凝聚了几代中国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汗水与智慧。

中国女子铅球的发展,始终需要年轻选手来开拓。巩立姣期望年轻运动员能够迅速成长,同时也表示“只要国家需要,我就继续练下去”。夺冠之后,她表达了继续征战巴黎奥运会的意愿。

“希望更多人认识、了解铅球运动”

回国后因疫情防控需要的隔离期里,巩立姣同样忙碌。除了室内锻炼保持状态,她还与体育爱好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互动、发布短视频分享生活趣事。“夺冠之后,我接受了很多次采访,希望更多人认识、了解铅球运动。”巩立姣说。

赛场上,巩立姣努力收获更好的成绩,走下赛场,她则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乃至参与这项运动。在视频社交平台上,她分享了投掷铅球的基本热身活动以及简单动作要领,详实的内容和风趣的语言,使得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颇受欢迎。“两个人去对抗,比一比谁扔得远,其实挺有意思的。”巩立姣说:“铅球不光靠的是力量,更重要的是技术和头脑,是力与美的结合。只要有劲儿或者懂技巧,其实也能战胜体格更强壮的对手。”

东京奥运会夺冠带来的关注度,让巩立姣看到了推广铅球运动的更多希望:“我有了更多关注者,这么多人陪着我,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铅球项目在中国的未来也会更好!”

眼下,第十四届全运会即将开幕,巩立姣将参加女子铅球和女子投掷团体比赛。对她而言,赛场内外都有奋斗的赛道,追梦的脚步不会停歇,从十四运会到巴黎奥运会,从个人的21米大关到铅球项目的发展,还有很多的梦想在等她去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