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写的精神境界(千古名篇岳阳楼记)(1)

范仲淹当年提出庆历新政十项改革意见,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等,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不能实现,被罢免参知政事的职务,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十一月转邓州。在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公元1046年)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了这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此文乃范文正公于贬谪途中花洲书院伏案疾书,一夜之间完成的。滕子京读后亦爱不释手,心中非常高兴。

文中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其叙事之扼要,写景之生动,议论之精辟,都达到极高的境界,文中有大量的骈语偶句,将辞赋与散文两种体裁熔为一炉,既富有韵致,又富有诗意,读来兴趣盎然。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赤子之言,也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岳阳楼记写的精神境界(千古名篇岳阳楼记)(2)

《岳阳楼记》全文不过360余字,但气势磅礴,文情并茂,内容博大,思想高尚,文章流传千古。这并不奇怪,因为这篇文章不仅是由优美的文字组成,而且也是由范仲淹一生的曲折奋斗历程和高尚的品格铸就的。正如鲁迅所说:"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没有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决然写不出如此好文章,也决然呐喊不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传颂的名句。

岳阳楼记写的精神境界(千古名篇岳阳楼记)(3)

本文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滕子京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也正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之崇高。和范仲淹同时代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其写的碑文中说,范仲淹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的行为准则的概括和表达。孟子也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岳阳楼何子贞撰联

张锋编撰 丁酉冬写于成都翠彧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