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把白鹇捡回来关进笼子里 见习记者 汤晨琛 摄
斗米虫
阿良在山里捉虫
阿良的理发店设在村口,理一次发15元。
都市快报讯 萧山进化镇华锋村,三面环山,一条公路贯穿山村,过了隧道,就是绍兴。
这里以茶叶、杨梅、青梅出名,近几年去进化吃鸡也让这里小有名气,兴起了不少农家乐,以吃鸡为主,不少人慕名而来。
42岁的阿良师傅理发已经28年了,他初中毕业后就跟着同村的理发师傅学艺,一直留在了村里没出去打工。
他的理发店位于华锋村入口的三岔路口,每个村民回家都要经过他的理发店,一个白色小屋,只有9个平方米,门头写着“便民理发”。
店内一张理发椅,一张长板凳,地上还堆着几个蜂箱、三袋化肥、七零八落的几个快递盒。理发店兼着收快递,卖点化肥,在田间地头还放着蜂箱,收集点蜂蜜。
这里理发只要15元,他在这里已经服务了20多年,手艺自然是老师傅了,但阿良说:“这里讲究的是快,不像城里慢工出细活,我理得慢了,他们会催我快一点,要回家干活去。”
有时,阿良会上门给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免费理发。
除了理发,他还有份神秘的副业——“捉虫”,他是方圆几里唯一的捉虫人。
这种虫叫“斗米虫”,说起它名字的来历,就可知其“金贵”——在古代,人们用“一斗米”才换得一条虫,所以叫“斗米虫”。
阿良捉虫已经有近20年了,是从老一辈传下来的,他说:“斗米虫是天牛的幼虫,寄生在云实树的树茎中,幼虫把云实树树茎中心吃空,待到一年后,幼虫吃空了树芯,钻出树茎变成成虫,成虫再在树茎上产卵。”
中午,阿良理完一个小孩头,背上砍刀准备去捉虫,这是绍兴一个老客下的订单,本人也赶了过来。绍兴客人姓陈,今年35岁,在阿良这买虫已经有5年了,每年买几只吃吃,先电话预订,等有虫了再上来,最开始是在朋友圈看到这种虫子,因为好奇,就尝试了一下。
阿良身背砍刀在前面领路,我和客人跟在后面。附近的山,甚至绍兴、诸暨的所有山,都已被他爬过,哪有树,哪有虫,他门清。
我们来到一处灌木林,这里有几棵云实树,不高,但枝条乱长,长满尖尖的利刺,一不小心衣服就被挂住,或是被尖刺刺一下。
阿良轻车熟路,我们还在口子,他已经开始砍树枝了,他确定这个枝条里有虫,因为树枝的一头有个虫洞。
砍开树枝后,出现类似蚕蛹的一个巢,但巢里没虫,他拨开树枝,一直沿着空洞拨到树根的位置才发现一条斗米虫,“这条大,起码生活了半年以上了。”阿良说。
这条虫约5厘米长,米黄色,黑黑的一个小头,身体分11节,我摸了一下,表皮硬硬的,并不像别的软体动物软软的,摸起来还凉凉的。
这条虫被带回阿良家,准备烤着吃,说是这样吃起来肉香,有些小点的虫,也有人直接拿着菜叶一口吞下的。
阿良从外面拿来一片瓦片,说是用来烤虫子的。为什么要用瓦片来烤呢?只说这是传承下来的,究竟为什么,他也不知道。说着,他就将虫放在瓦片上,打开煤气灶,开始烤虫子。烤个10分钟左右,把虫烤得双面金黄。
一道“美味”出锅了,陈先生拿在手上,熟练地先把头拧掉,再放嘴里一口一口嚼,黏黏的汁挂在嘴边,问他什么味道,说是“就像吃根肉肠,可能今天没烤透,挂汁了”。
像这个尺寸的虫子,阿良收了100元,小一点的,收80元。斗米虫,从卵到成虫需要一年的周期。
阿良积累了不少吃客,这个季节吃虫的人不多,虫也少,到了秋季需求量就上升,有时一天卖10条。他家的房子是去年新造的,3层楼,全靠理发和这些副业造起来的。
这几年,周边的虫子也少了,阿良开始试着养殖,在地里种起了云实树。
我把斗米虫的照片发给一个虫类专家看,他说这种虫学名叫“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寄生在树木枝干中,幼虫孵化成“天牛”,是一种害虫,专吃树芯。
萧山浦阳卫生院的医师王建峰说:“斗米虫在中医上没有入药,只是民间在流行,可以吃,也没有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