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十大长江大桥排名(宜昌长江大桥从1到9的故事)(1)

宜昌十大长江大桥排名(宜昌长江大桥从1到9的故事)(2)

宜昌依江而建,既因水而兴,也曾为水所困。宜昌人民对跨江大桥的渴望,由来已久。

1969年,伴随宜昌现代第一座长江大桥——枝城长江大桥的兴建,宜昌人开始进入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时代。

半个世纪过去,如今的宜昌江面,6座跨江大桥巍然屹立,在建的3座大桥将进一步助推“跨江发展”,不断完善宜昌交通大格局。

宜昌十大长江大桥排名(宜昌长江大桥从1到9的故事)(3)

本报记者跟随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踏访了宜昌江畔9座大桥,并采访了大桥的建设者,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那波澜壮阔的流金岁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有关宜昌长江大桥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宜昌十大长江大桥排名(宜昌长江大桥从1到9的故事)(4)

△1992年,繁忙的猇亭汽渡(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前身)

首桥让村民第一次“走过长江”

在举世瞩目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的十多年里,湖北的江面上一直都没有新的跨江桥出现,直至1971年9月枝城长江大桥横空出世。

它是宜昌境内的第一座长江大桥,也是中国人在长江上修建的第4座大型桥梁,它将焦枝和枝柳铁路连成一线,成为中国第二条南北铁路交通干线。

宜昌十大长江大桥排名(宜昌长江大桥从1到9的故事)(5)

△枝城长江大桥近貌。

大桥北接枝江顾家店青龙山,南搭宜都市枝城白雪山。大桥于1969年10月动工修建,虽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但在严密组织纪律保证下,大桥仍在不到两年时间内竣工通车。

关于它的故事,最重要也最有特点的,则是其原本只是一座铁路桥,在接近完工时修改为公铁两用桥。时任焦枝铁路总指挥孔庆德将军在视察大桥后建议加建公路桥,并把这个建议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汇报。根椐周总理的指示,铁道部修改了设计方案。新增加的公路部分方便了两岸百姓,两岸的村民第一次“走过长江”。

桥以镇为名,镇因桥而愈兴。由于大桥的建成和焦柳铁路的贯通,令素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之称的枝城顿时在全国名声大噪。1987年11月,宜都县撤县改称枝城市。

大桥也直接带动了枝城港的兴起。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多在这里中转。在交通格局单一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长江港口煤炭运量主要取决于被称之为“三口一枝”的浦口、裕溪口、汉口和枝城港,其地位可想而知。

三桥见证我国桥梁飞速发展

西陵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夷陵长江大桥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桥梁成长的缩影。

西陵长江大桥是1993年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悬索桥,被誉为“神州第一跨”,为三峡工程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国内技术欠缺,大桥主钢缆高强度钢丝采用国际议标方式采购。英国布瑞顿国际缆索有限公司在来自法国、意大利等8个国家的12个钢丝生产商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实行平等竞争、公开招标的项目。

“与西陵长江大桥不同的是,宜昌第3座跨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采用的是国产钢丝,能够保证100年不腐蚀。”在时任宜昌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的周昌栋看来,我国的桥梁设计、材料、施工水平在这5年间突飞猛进,让所有的桥梁人无比自豪。

宜昌十大长江大桥排名(宜昌长江大桥从1到9的故事)(6)

△建设中的宜昌长江公路大桥

宜昌是长江大桥建设开先河的城市,且一直葆有这样的荣誉。眺望长江,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红色的桥塔格外显眼,这是第一座完全由我国自己设计、施工、监理的特大跨径悬索桥。大桥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11项,6项属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令周昌栋记忆最深刻的,便是大桥钢箱梁在合拢最后两个节段时,中间距离刚好是一个焊缝的宽度。当年国家交通部总工程师称赞此桥为“我国悬索桥建设史上质量最好的”。

宜昌十大长江大桥排名(宜昌长江大桥从1到9的故事)(7)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记者李风 摄

大桥建成后,通过318国道、鸦来公路等将市区与猇亭、龙泉、红花套等8个卫星城范围环联。古老且安全性能差的车辆渡运方式随之消失在宜昌人的记忆里。它的建成,正式开启了主城区南北两岸区域融合的步伐。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宜昌加快向大城市迈进的步伐。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向两头延伸外,横向拓展的腹地唯有江南点军,夷陵长江大桥呼之欲出。其为长江上首例倒Y型三塔斜拉桥,造型独特,其跨度在同类桥梁中为世界之最。

一座桥梁凝聚无数人心。长航红光港机厂在经营困难、几个月都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下,以大局为重,动员厂里136户工人在短短的20天内就搬迁完毕。

2001年底,夷陵长江大桥通车,在中心城区与点军区间架起了一条“快速通道”,激活江南江北跨江发展潜能。

将生态理念融入第五六座桥

距夷陵长江大桥下游约5公里处,仿佛两叶弯眉的大桥蔚为壮观,这是2004年建设的长江第一座铁路拱桥——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它是宜万铁路在宜昌的过江大桥,也是目前世界同类型铁路桥梁中跨度最大的桥梁。

为了使中华鲟洄游不受干扰,原设计为隧道的方案改成跨江铁路;在主河槽、主桥墩施工中,不使用爆破作业方式;另外,在桥墩和混凝土箱梁之间架设隔振支架,减少列车过桥引起震动对鱼类的影响。

大桥的建成,加速了以宜昌为中心,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为主体的立体交叉运输体系的形成,对促进大西北开发和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该大桥通车的6年后,宜昌的另一个地标性建筑——至喜长江大桥面世。大桥采用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缆索,其寿命比传统的缆索提高20年,而材料成本只增加了5%,为国内悬索桥首次采用;大江桥西坝锚碇地下连续墙基础卵石地层设计关键技术也为国内首创……大桥获得了14项国家专利,成就非凡。

宜昌十大长江大桥排名(宜昌长江大桥从1到9的故事)(8)

△2014年,建设中的至喜长江大桥。

至喜长江大桥不仅是一座“科技桥”,与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相同的是,它也是一座实实在在的“生态桥”。

据大桥工程部部长王小礼介绍,大桥采用一跨过江的方案,即不在水中建桥墩,此举不仅增加了1亿元造价,也使施工难度大大提高;大桥两侧留了凹槽,对接相连后形成一条管道直通引桥,桥面上的污水不会流到长江;在国内首次采用护栏灯,既可保障桥面通行照明,也可保障灯光不照射到江面上。

宜昌十大长江大桥排名(宜昌长江大桥从1到9的故事)(9)

△2014年,宜昌市公路管理局技术人员参观至喜大桥锚锭施工。

一座桥梁方便一片交通,也带动一方经济。至喜长江大桥与夷陵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翻坝、沪蓉西高速形成交通“内外环”,令宜昌四大新区的交通形成高效循环,加快了宜昌迈入现代化强市的步伐。它的建成通车还方便了两岸100多万居民,“15分钟生活圈”让人们的出行更便利。

在建三座桥将带来乘数效应

自古以来,秭归县被长江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北交通仅靠轮渡,天堑制约着秭归经济社会发展。香溪长江公路大桥的建设,早在2002年就开始动议,直到2015年8月破土动工。

宜昌十大长江大桥排名(宜昌长江大桥从1到9的故事)(10)

△2017年,建设中的香溪长江大桥。

桥址位于兵书宝剑峡峡口,多褶皱山地,山峰耸立、河谷深切,同时大桥桥位高、跨度大,建设难度可见一斑。市交通设计院驻香溪长江公路大桥技术员熊海蓉介绍,大桥没有桥墩,在施工时要在峡口峭壁之间精准完成主拱吊装。通过综合考虑地质、长江黄金水道的通航等情况,施工方最后决定采用“建三座桥、拆二座桥、留一座桥”的方式来建造大桥。

2019年通车后,这个目前世界最大跨度钢箱桁架推力式拱桥将把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三大旅游区以最便捷的路线串为一体,助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移民安稳致富。

在宜昌城区的东南方向,宜昌市第八座跨江大桥——白洋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正酣。该项目主桥双塔钢桁梁悬索桥在同类型公路桥梁中跨度较大,且桥址位处航运极为繁忙段。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目前项目南主塔已顺利封顶。它的建设,不仅能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充分发挥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还能促进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社会经济发展。

宜昌十大长江大桥排名(宜昌长江大桥从1到9的故事)(11)

△2018年5月28日,白洋长江公路大桥北主塔封顶。记者李鹏飞 摄

宜昌第九座长江大桥——伍家岗长江大桥起于点军区江南一路,沿线跨长江、伍临路,终点与花溪路对接。

作为宜昌城区第一座主跨度千米级的大桥,伍家岗长江大桥横绝江海有“重器”。大桥特聘技术专家周昌栋介绍,根据前期踏勘现场地形和地质情况,决定在北岸借助现有山体建设隧道锚,既能节约投资且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国内第一个在软质胶结砾岩上开挖隧道锚的大桥。南岸则为重力锚,将受力层着力在卵石层上,开创我国千米级长江大桥重力锚建设先河。

宜昌十大长江大桥排名(宜昌长江大桥从1到9的故事)(12)

△2018年9月,建设中的伍家岗长江大桥。记者杨柳之 摄。

伍家岗长江大桥通车后,将与江城大道——至喜长江大桥——西陵二路——峡州大道——花溪路构成城市环线,实现城区中环闭合,届时,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等区域组团全方位联动,助推江南江北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宜昌十大长江大桥排名(宜昌长江大桥从1到9的故事)(13)

来源 | 三峡日报微信

记者 | 邹媛

通讯员 | 魏松

图片 | 除署名外,均由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宜昌长江大桥总公司提供

编辑 | 孙红亚

宜昌十大长江大桥排名(宜昌长江大桥从1到9的故事)(14)

长按二维码关注

愿宜昌越来越好

支持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