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教师强制学校就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教师强制学校就餐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费孝通先生曾言:“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里追求的是一种“大同”的美好境界,在稍显浮躁的当今社会,“大同”有时显得过于高远,在达到“美美与共”的境界之前,我们不妨降低维度,首先做到“尊人之尊”,以求“尊尊与共”。
近日,西安电子科大附属中学太白校区因为一起初三学生跳楼自杀事件,成为了舆论焦点。涉事学生家长认为,孩子自杀与此前班主任强制其理光头有关,希望校方承担责任。校方称,老师要求学生理的只是平头而非光头,而且理平头的目的在于“明志”。
暂且不论孩子跳楼是否与剃头有直接关系,细思之下,跳楼事件拖出的“强制理发”现象的确值得我们关注,“强制理发”可取与否值得商榷。
成长在网络信息爆炸、审美多元化的新时代,90后乃至00后理应拥有自己的审美观,老师关于发型的指正未尝不可,对于那些严重走偏、怪异的发型,老师的确应该指正,可强制要求学生理平头甚至光头,未免矫枉过正,甚至有忽视学生人权、不尊重学生之嫌。
然而 “被理发”背后,一般都有着“男生就应该干练整洁”“剃头抛除杂念明确志向”的解释。“男生就应该干练整洁”,这句话乍看上去没什么问题,可仔细斟酌之下,“就应该”三个字就显得有些刺眼了,将平头与干练整洁划上充要关系实属不妥。学生处于青春期,对审美的认识可能还不够理性,但老师的责任应当是引导与修正,而不是强行将自己对于平头、板寸的干练整洁形象的执念灌输给学生,并且要求其以行动来体现。
“剃头抛除杂念明确志向”,同样是一个很“中国式”的说法。长时间以来,中国人习惯将志向的树立以付出外在代价的形式展现出来,从古时候的“蓄须明志”到今天的“剃头明智”皆是如此。有趣的是,这种解释中,剃头这一行为被视为“代价”,而“代价”说明了这些行为与时代大趋势审美相左,与前文提到的“男生就应该干练整洁”这一说辞又自相违背。
另外,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抛除杂念明确志向”的说法,或许体现的是部分人思维中的另一种“功利”。的确,升学是老师与学生共同的目标,但在“强制剃头”教师的眼中,剃头这一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学生,帮助他们排除所谓的“杂念”,直奔目标前行。或许这种做法是达到升学目的的一条“高效”途径,但去往目的地的过程中无视周围风景,我们不能保证学生在到达目的地之后会如何发展,揠苗助长的故事在小学课本中被我们痛斥了几十年,却奉行了几十年,令人汗颜。
有人曾说:“中国式教育是一种泯灭个性的教育。”这句话稍显极端却不无道理,在当下一味重视成绩的教育现状中,“强制剃头”仅仅是学生个性被遏制的体现之一,老师眼中的“明志”所明的同样不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志”。
在师生关系中,学生往往是相互尊重天平上的弱势方,老师帮助学生求学的身份容易造成一种居高临下的价值取向,与此同时,对于学生人权、多元发展的尊重便被一再忽视。被比作“工厂化生产”的应试教育已经受到了太多的口诛笔伐,笔者作为局中人无法客观评价,但在笔者看来,师生互尊互重这个一直被提起却从未被深思的议题不应该再被搁置。
诚然,应试教育的整改需要时间,但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互尊意识在师生心中的植入刻不容缓,倘若从校方到教师“从头”审视尊重的定义,那么“尊人之尊,尊尊与共”的师生关系便指日可待。
文/胡肖(西南科技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