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块适合你的舞台,才可能有精彩的演出。即便你是顶级的天鹅舞蹈艺术家,也无法在攀岩高手自由上下的峭壁上跳舞。”

01

一条岩石灰底色、深褐色斑块、腹部淡黄色的大蟒蛇,在电线杆上已经呆了好几天了。

据给田里引水的人说,至少有五天了。

第一天黄昏时分,它爬上了电线杆顶部。

它并不是一条懒蛇,红日高升,时近正午才起床的情况在它身上从未有过。

它从来都是早早地就爬出洞穴开始一天的觅食工作的。

它是天刚亮看到电线上有几只麻雀,就急急忙忙地开始爬电线杆了。

当然麻雀只是一个触发,其实它之前就一直幻想着能爬到高处看看,这是它的梦想,不过它是把这当成理想来对待的。

一直匍匐在地上,视野受限,一丛草,一株禾苗,一块石头,一个土包,更别说那些大树高山了,都遮挡着它的视线,它感觉憋屈,难过,闷闷不乐,它强烈地渴望看得更远些。

为此,它努力练习直立,希望像那些能完全直立起身子的动物一样,可以站直身子,把眼睛升高,从而看得稍远点,但是至今它只能直立起少半个身子,站得还是不够高,看得还是不够远。

想爬上高处,除了想看得远些外,它还想还向别的爬行同类显示自己的牛逼,从而赢得羡慕,钦佩和崇拜。

还有,它的飞天梦也起了一定作用。

它一直羡慕鸟儿和龙,能在天上自由飞翔。它无数次做过自己变成了鸟儿,有了翅膀的梦,也做过化成龙直上青云的梦。

最后就是,作为美食的鸟肉对它的吸引。

它觉得天上飞的东西肯定比地上爬的老鼠等好吃,更干净,更高雅呀,食物总不能仅仅讲究味道吧,应该还有精神审美方面的东西需要追求吧。

02

黄昏最是惆怅多,晴日也如雨滂沱。

累死累活地,它终于爬上了电线杆顶上,可是许多鸟儿都开始归巢了,电线上的麻雀早已经无影无踪了。

爬杆的过程充满了艰辛。

电线杆对它来说就是最陡峭的悬崖,是迢迢千里,是万里征途。

从它爬了整整一个白天,就知道对它来说有多么不容易。

其间它几次滑落下去,摔得浑身疼痛不已,骨头都快散架了,特别是一次快到顶了,它力气不济,没有缠稳身子,突然摔落下去,直接晕死了近两个时辰才缓过来。

顾不上休息,它忍着疼痛继续爬。

费了这么大劲才爬上来,现在连鸟儿都没有见到,风景也没有看清楚,还有天快黑了,也没有什么同伴见证自己的牛逼,怎么能就此下去呢?

所以它决定留在上面,等明天捉到鸟后再下去。

夜里高处寒凉,大风猛烈地吹着,星光淡弱,月亮不知躲在何处。

它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自己调整得稍稍舒服一点,也只是相对极不舒服的状态来说好一点。

它将身子竖着盘,嵌进电线杆和旁边的一个短短的竖起的杆子中间的缝隙里,蜷缩着,因为电线杆上面位置非常有限,它无法像在平地上那样轻松自由地平着盘成圈。

它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摔下去。

这么高的距离,摔下去,不死也成重伤,残疾或者终身瘫痪,那就跟要了命一样。

电线杆上有什么声音,轰轰地一直响个不停,也许是来自电线里面的,让它恐惧不安,那是它从没有听过的声音,陌生,怪异,仿佛来自遥远地狱的声音。

它惶恐不安,只盼着天亮。

然而长夜漫漫,仿佛没有尽头,它苦苦地等着黎明的到来。

它平生第一次知道,离开熟悉的洞穴,一个普通的夜晚也是如此地难熬,如此地漫长。

蛇爬到电线杆被雷电击倒(蛇爬上电线杆追鸟)(1)

03

再漫长的黑夜,也有结束的时候。

第二天来了。

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把温暖也把光明投射到电线杆上。

它一半身子都沐浴在温暖和光亮中了,它觉得那是一个温柔甜蜜的怀抱。

天地越来越亮,蓝天干净如洗。

它感觉愉悦,也信心满满,相信今天会有好运,凭着自己敏捷的身手,更有毒牙毒液强大的加持,弄几只鸟,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鸟儿都信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名言,它们很早就从栖息的树林飞向了田野。

有几只麻雀在田地上空飞了几圈后,落在它身边不远的电线上。

看着它们排成整齐的一排,它心中乐开了花,感觉美滋滋的。

心情大好。

阳光很暖,很好看,亲切温柔,金灿灿的,它的心中涌起一股激动和兴奋。

假如它会吟诗的话,很可能会有一首传世佳作,那一定是感受细腻如同它细腻的皮肤,感悟深刻,一如它深不见底的腹部,色彩意向丰富,一如它斑斓的纹身。

至少也会有首打油诗,比如:

太阳金灿灿,照着水泥杆。

鸟儿叫的欢,好事在眼前。

当然它的水平绝不会这么次,定是平仄音韵构思意境俱佳,非酱油诗可比。

运气真好。

又有麻雀飞来落在电线上,跟刚才的一起,排成了更长的一队。

一只,两只,三只......艾玛,这么多,都数不过来,本龙怎么吃得过来啊!

超过三的数字,对它来说就是超级大数了,会让它头晕,就像不玩数字的人对于上亿后的数字常常就有点犯晕一样。

面对电线上数不胜数的鸟,它乐坏了,高兴地在心里开着玩笑。

它大喜,来不及活动蜷得麻木和僵硬的身体,急吼吼地就向着麻雀们爬了过去。

蛇爬到电线杆被雷电击倒(蛇爬上电线杆追鸟)(2)

04

它的身子太大太沉了,尽管它小心不弄出动静来,结果还是抖动了电线。

麻雀们几乎同时惊慌地飞走了。

它失望极了,责怪自己不小心,眼看到嘴的肉飞了。

正在它责怪自己的时候,它看到那些麻雀在田地上空个转了几圈后,又回来了,落在了离它很远的地方,在另外一根电线杆附近。

它失望的心重新又萌生了希望,它毫不犹豫地向着远处的麻雀爬去。

它没有想等它爬过去了,那些麻雀还是会像刚才一样再飞走,可能它很自信,很自负,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坚信麻雀不会再飞走了吧。

近处的都没能捉住,也不知道为啥它认为远处的它还能成功捉住?

也许它认为刚才近处的没有捉住,只是它的运气差了点,而下一次它的运气就会好吧。

它满怀希望地爬着。

当它快要接近电线杆,接近麻雀的时候,麻雀们又飞走了。

05

这些麻雀是不是鬼得很,坏得很?

为什么偏要等到它爬近了才飞走,如果早点飞走的话,它就不用爬那么远的路程了。

它再一次失望,大概也有点生气吧,在电线上伸缩了几次脖子,好像想咬住什么出出气。

过了一会儿,它剧烈地扭动着身子,看样子是要调头返回原来的电线杆了。

不明白它为啥还要回到原来的电线杆上,难道旁边近在咫尺的电线杆长得很丑吗?

为了回到原来的电线杆上,它又得好一番冒险折腾,又是一次艰难的长途远行啊。

电线上爬可不像平地上那么容易,它需要用一部分身体缠住电线,防止坠落。

假如落下去,那么高的距离,落下去即便不摔在石头上,不摔在瓜杆上插个穿肠破肚,也很可能摔个腰断骨头裂,终生瘫痪啥的,那就致命了。

还有调头,空中“倒车”,对它来说也是很难的,属于冒险活动。

“倒车”需要头部先转向倒过来,死死地钩住电线,然后身子再一点点松开,悬空,利用头颈部的力量,一点点地往电线上送,让身体重新缠住电线,从而完成“倒车”这个高难度动作。

不过,它凭着自己的毅力和灵活的身手,虽然险象环生,但总算完成了调头动作,并开始了它的漫漫归途。

刚才那一个单程,路途遥远,加上爬得很急,它的体力消耗比较大,现在又带着沮丧的心情,少了心劲,它爬得非常艰辛,几次差点摔下去,吓得它胆战心惊,身子几度僵直。

而它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

它应该就近呆在刚才那电线杆上嘛。

简单的头脑,或者说不动脑筋的结果就是疲于奔命,直到累死。

它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背痛,才爬了了一少半的路程,而时间却到了正午。

骄阳似火,无情地炙烤着大地。

电线如同在火中烧红了一样,烫着它的皮肤,疼痛,强烈的疼痛,简直让它有种要彻底离开电线的冲动。

与其这样在电线上被烫着,遭受火刑,不如松开缠绕,掉下去摔死算了!

它烦躁不堪,一次次想着要放弃。

可是回到原来电线杆的念头非常强烈,好像回到那里,一切都会好起来,太阳不再这样火热了,疼痛也会消失一样。

也许它把那里当成了它的洞穴和家了吧,认为家可以疗伤吧。

06

带着一身疼痛和疲惫,天黑了好久,它才风尘仆仆地回到原来的电线杆上。

渴,从未有过的渴又来折磨它了。

高强度的运动,加上一天太阳的炙烤,它感觉体内的水份蒸发得一滴都不剩了。

要是能喝一口水就好了!

它无比怀念电线杆下面田野里的水源了,多么清凉,多么清爽,多么甘甜!

蛇爬到电线杆被雷电击倒(蛇爬上电线杆追鸟)(3)

喝一口,一身的疲惫和疼痛保准就全没事了。

它真想爬下电线杆去喝个痛快,可是一是太累了,精疲力竭,爬下电线杆不比爬上电线杆轻松,如果缠不稳,直接摔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还有它也实在不想动了。

再者下去后,要实现吃鸟的目标,还要上来,又得累个半死。

想来想去,它决定强忍住口渴,在电线杆上过夜。

它潦潦草草地把自己耷拉在电线杆和旁边的短杆间的缝隙里,准备熬过又一个漫漫长夜。

夜凉如水,夜风起兮心悲凉。

它想到一整天累死累活,结果却一无所获,空空而归,非常难过,望着苍茫的夜色,一丝悲凉油然而生。

又是一个漫长的饱受煎熬的夜晚。

它一夜无眠,一寸一寸地,艰难地送着不知道有多少个它身长的夜晚。

07

第三天来了。

晨风习习,十分清爽。

几只燕子从远处飞来,在田野上空上上下下地飞舞一番后,停在电线杆中间。

清晨的凉风和诱人的燕子振奋了它的精神,它怀着百倍的信心起劲地爬向燕子。

可是燕子一会儿飞到这边,一会儿飞到那边。

它不顾一切地只顾追赶,相信一定能捉住燕子,可是结果又是一番白追白爬。

燕子飞走后,又来过几只别的鸟儿,它追的结果还是一样,它连鸟毛都没有碰到一根,而自己却被白白消耗了大量体力。

夜晚在它的劳碌和极度疲惫,特别是极度口渴中再度降临。

累得虚脱的它虽然很难过,但是它相信下一天会有好运气,认为今天的失败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只是运气差了那么一点。

还有就是自己碰到的鸟儿都太精了,下一天一定能碰到笨鸟。

靠着这种自我安慰,它克服极度的口渴一点点地熬着,急切地等着天亮。

明天一定要抓到鸟!

它狠狠地发誓。

蛇爬到电线杆被雷电击倒(蛇爬上电线杆追鸟)(4)

08

第四天来了。

可是电线上一直没有出现鸟。

它等啊等,等到下午,才来了两只喜鹊。

相比它前面见到的麻雀和燕子,它为喜鹊这样的大家伙而高兴,真棒,运气果然不错!

它兴致勃勃地爬过去,这次它的运气还真好!

喜鹊没有飞走,好像专门在等着它吃一样。

它爬得很近了,喜鹊还站在电线上,似乎在迎接它。

它抑制不住内心翻滚的狂喜,说时迟那时快,它猛地伸长脖子,张嘴就咬。

它哪里想到,喜鹊竟然灵活地闪过,还回头给它来了一嘴,差点啄瞎了它的眼睛,吓得它差点从电线上摔落下去,惊出了一身冷汗。

恼怒之下,为了让喜鹊见识见识它的厉害,它和喜鹊大干了一架。

如果是在平地上,喜鹊根本不是它的对手,可是在空中,它的优势发挥不出来,被两只喜鹊好一番戏弄,身上被啄了好几处。

好在它皮糙肉厚,没有被啄破皮,只是疼痛不已。

它虽然处于不利地位,但是倔强的它并不服输,勉强硬撑与喜鹊周旋,身上又被啄了好多处。

一直到喜鹊打累了,才主动离去,一路高歌,大有凯旋而归的神气。

而它却又累又饿又渴又气。

但是它还是怀着信心,相信下一天会有好运气,有笨并且听话的鸟飞来,让它实现此行的重要目的。

蛇爬到电线杆被雷电击倒(蛇爬上电线杆追鸟)(5)

09

第五天来了。

一整天都没有鸟来电线上,来的是一场大雨。

猛烈的雨水差点把它冲得落下去,加上闪电雷鸣,惊吓得它魂飞魄散,满腹忧愁。

正是:

风吹雨淋重重忧,魂飞荡荡,魄散悠悠,野草闲花满地愁。

雨水浇淋,雷电惊吓,它开窍了,猛然大悟,它后悔了,认识到爬上电线杆捉鸟完全是个错误,在高处看风景也是风花雪月般的虚妄,不是它应该享受的事情。

它还认识到了自己作为地上的爬虫,无论如何斗不过天上的飞鸟,上高处捉鸟是个愚蠢的决定。

迷途知返,爬下电线杆,回到田野里去吧,回到本该属于它的天地里去吧。

可是一个严酷的,令它绝望的事实是它现在已经下不去了,因为它体力透支过度,又胆虚心颤,没有力气完成下杆的事情了。

它不是仅仅凭着感觉就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它是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现在只有一种可能才能让它重返地面,那就是吃一只鸟,补充些能量。

可是哪会有鸟来呢?

即便有,现在的它哪能捉得住?

前面它力气尚好的时候都没有捉到,现在更是难上加难了,除非鸟儿主动来送到口边。

它永远回不去了,地面成了它遥不可及的地方,一如它幻想的天上一样遥不可及。

它带着一身伤痛,又累又饿又渴又气又悔,就那么蜷缩在电线杆上狭窄的空间里,度日如年,苦不堪言,气息奄奄。

正是:

想登高来想吃鸟,电线难爬累断腰。

大地虽好回不去,灾祸都是自己找。

附蟒蛇简介:

蟒蛇(学名:Python bivittatus),蟒科蟒属大型爬行动物,易危物种。

蟒蛇最大体长约3.5米,头颈部背面有一暗棕色矛形斑,头侧有一条黑色纵斑,头部腹面黄白色,体背棕褐色、灰褐色或黄色,体背及两侧均有大块镶黑边云豹状斑纹。其栖居于热带、亚热带低山丛林中,善攀援,嗜昏睡,夜行性、杂食性。分布于中国、印度、柬埔寨、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等亚洲国家。

外形特征

蟒蛇体长常见的3-5米。头颈部背面有一暗棕色矛形斑,头侧有一条黑色纵斑从鼻孔开始,经眼前鳞、眼斜向口角。眼下亦有一黑纹向后斜向唇缘,下唇鳞略有黑褐斑,头部腹面黄白色,体背棕褐色、灰褐色或黄色,体背及两侧均有大块镶黑边云豹状斑纹,体腹黄白色。

头小,吻端较平扁,吻鳞宽大于高,背面可见,鼻孔位于鼻鳞两侧,鼻间鳞长度不到宽度的1.5倍;其后为一对较大的前额鳞;额鳞成对;眼中等大,瞳孔直立,椭圆形;眼前鳞2;眼上鳞1,较大;眼后鳞3或4;眼下鳞1;头顶、颞部均为较小的鳞片;上唇鳞11-13片,第1、2上唇鳞有唇窝;体鳞光滑无棱,颈部54-64行,中段64-72行,肛前40-44行;腹鳞窄小255-263片;肛鳞完整;泄殖肛孔两侧具爪状后肢残迹,尾下鳞63-71对。

生活习性

善攀援,可长期生活在水中,嗜昏睡,夜行性、杂食性。[2]该种喜热怕冷,25℃时活动状态一般;30℃以上时很活跃;20℃时不活动或少活动;15℃时便开始呈麻木状态;温度持续在5-6℃以下时,蟒蛇即死亡。当室温上升到35℃以上时,不喜活动;在强烈阳光下曝晒过久也会死亡,取食温度要在25℃以上。

活动情况因季节不同而异,冬季一般不活动,气温回升到25℃以上时,仅中午之后短暂出现。在春、秋季节,日出后活动,夜间少活动。高温天气多夜间活动取食,午后常躲藏阴凉处休息。高热过后开始变得活跃。雨天活动少,刮大风时则进入洞中隐蔽。有群居冬眠的习性,冬眠期约4个月,寒冷地带约5个月。冬眠大多利用自然洞穴、兽穴及岩窟。

蟒蛇捕食时常慢慢爬行接近猎物,迅速咬住后用身体缠绕致死,并压扁成长条形,然后分泌唾液,使食物润滑吞食。可吃10-15千克重的山羊、鹿、麂、猪等动物,常食鼠类、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蟒蛇食量较大,一次可吞食与体重相等重或超过体重的动物。该种消化力强,除猎获物的兽毛外,皆可消化,但饱食后可数月不食。

蟒蛇捕到猎物,无论其体型大小,都是不经咀嚼方就把猎物吞下。蟒蛇的这种吞食方式主要来源于它们下颌的特殊结构。下颌骨由彼此独立的两大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可以交替运动,为了更好的进食,蟒蛇在竖起前身同时,将嘴张大,咬住猎物,然后再闭合上下颌骨,依次让每个上下颌轮换的运动。如果这时有其他动物来进攻,它便立即将已吞进肚的食物吐出后逃离。

栖息环境

栖居于热带、亚热带低山丛林中,需要常绿阔叶林或常绿阔叶藤本灌木丛,以及良好的洞穴供休息及隐蔽。垂直栖息高度为海拔10-4050米。

原创不易,希望喜欢的朋友能点赞加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