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影视剧有个“刘老根”,西北有个“魏老根”。十几年来,魏老根从一口绝活陕西方言脱口秀,到搭班子、聚贤能,举办“秦腔大赛”“乡村春晚”下乡义演,到推广华阴老腔、咸阳弦板腔,再到办民间“面食大赛”“搅团大赛”“花馍大赛”等,一直在挖掘、传承和保护陕西地域特色民俗文化之路上乐此不疲的奔波。为了这份“坚守”,他几近倾其所有。

按魏老根自己的话说,他从不想当明星当“网红”,只想身为陕西人能把陕西文化传唱开来,让陕西文化走出陕西走向世界,如此才算不枉此生。

陕西人的民间故事(西北魏老根谝闲传)(1)

秦人秦语 西北出个魏老根

“秦人端老碗,碗里都是biangbiang面。辣子要红醋要酸,缺了辣子就弹嫌……”“庄稼活的是节气,人要活的有骨气。与人争的是志气,切莫与人争闲气。西部开发号角响,陕西愣娃要登场……”“政治在北京,经济在上海,商贸在广东,文化就是咱们陕西。炎帝、黄帝、周文王、周武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等等,哪个不是威名远扬……”

头戴黑色礼帽,身穿红色唐装,一张嘴便是诙谐通俗极具幽默感的陕西话民俗说唱。看到这身装扮,不少陕西人尤其是咸阳人立刻就反应过来,他是魏老根。

魏老根本名魏兴,今年65岁,系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北杜街道龙华寺村人。受搞基层文化工作父亲的影响,魏老根热爱陕西民间民俗文化,因他的长相有点像电视剧中的“刘老根”,再加上他风趣幽默,出口成溜,同样创办民俗文化剧场,故被称为“魏老根”。

“陕西民俗文化如民间故事、传说、顺口溜等汗牛充栋,这些民俗文化不少散落在民间,为耄耋老人、艺人所熟悉,如不及时挖掘、抢救,随着老人的离去,就有可能失传。”魏老根说,这些年,他常深入农村,走到田间地头、上农家炕头,和老艺人、“故事大王”促膝而坐,收集采录素材,发挥自己口才好的优势,通过编唱和表演脱口秀,走到哪里,说到哪里,让听者捧腹大笑。

陕西人的民间故事(西北魏老根谝闲传)(2)

推崇陕西民俗文化的“先行者”

“搞沙河古桥风情园、魏老根艺术团这些,不为博名,就是为了把咱老祖先留下的好东西发扬光大。”魏老根说道。

自2003年起,魏老根先后成立“魏老根文化传媒公司”“魏老根艺术团”、创建“沙河古桥风情园”、创办“魏老根大剧场”等。在“沙河古桥风情园”,他打造了斗鸡、打猴、滚铁环、狗撵兔、驴拉水车、人牛拔河等民间民俗文化项目,保护了沙河古桥遗址,也让游客开了眼界,让孩子们了解到民俗文化。

此外,多年来,魏老根还带着他的艺术团队进社区、进田间,免费给群众演出秦腔、扶贫小品、快板等。作为西北首家巡回演出的地方文艺团队,“魏老根大剧场”坚持送文化下乡,在咸阳各县市区和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等地义演2000余场;举办六届“乡村春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数次举办“秦腔大赛”“面食大赛”“搅团大赛”“花馍大赛”等,弘扬和传承陕西传统文化和饮食文化;组织展演的华阴老腔、咸阳弦板腔等,又传承了陕西非遗文化。

就这样,魏老根俨然成了一位“大厨”,经他的手,一切有关陕西民俗和曲艺的文化都是“佐料”,自己加“味”,用多样形式呈现一场场精彩的“陕西文化盛宴”。

陕西人的民间故事(西北魏老根谝闲传)(3)

不想做“网红” 文化传承最后的“倔强”

这两年,为更好地传承保护陕西民俗文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魏老根开始了新的尝试,他自学电脑和手机视频拍摄,将脱口秀搬上“网”。录制的视频《夸陕西》《大雁塔的来历》等,在“优酷”“土豆”等网站广受好评。在抖音风靡的今天,魏老根又在手机上开起直播,通过讲陕西历史、故事、笑话和谚语,吸引大量粉丝关注,让更多的外省人了解陕西、敬慕陕西、走进陕西。

“手机小视频催生了很多年轻‘网红’,但仔细去看,你会发现,很多视频只是让人开心一乐,并没有涵养和内在。”魏老根说,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网红”站上“舞台中央”,成为被人们追捧的“明星”,反观,很多真正致力于民间曲艺传承和表演的老艺人却没有了“市场”,无人问津。而这也正是他近几年一直思考的问题。现在,他做直播、拍抖音,并不想自己也能成“网红”,只想再努努力,为传承陕西民俗文化做点事,为“过气”的老艺人们坚守最后的尊严。

陕西人的民间故事(西北魏老根谝闲传)(4)

据了解,近些年,魏老根在全力宣传推广秦腔文化、民俗艺术的同时,也爱惜人才。只要发现才艺能人,他都无条件支持帮助,寻媒体拉赞助、牵线搭桥,十三狼、商芳会、王兴科、蔺志顺、杨秋霞、边超权等民俗艺人的背后都有他奔忙的身影。同时,他也注重陕西民俗和艺术人才的培养,他的“魏老根艺术团”先后培养30多名各个门类艺术人才,多次在青海、甘肃等地演出,为陕西赢得声誉。近日,他与咸阳市秦都区文化旅游局联合举办一场秦腔大赛,大赛专门设置少儿组(17岁以下),为的是能让更多孩子爱上秦腔、爱上陕西优秀的文化艺术。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于忠虎 吕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