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说文解字》里记载:“元,为始; 宵,为夜。”
元宵,是农历新年第一次月圆。
古时,人们将满月的日子称为“望月”,
元宵因此被称作“初望”。
古人钟爱明月,爱它皎洁素雅,爱它有缺有圆。
月华如练, 临风望月,
望阖家团圆,望人间美满。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唐寅的《元宵》中,将赏灯的习俗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每逢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夜色薄寒雾浓里,
灯与火在天地之间浪漫闪烁,火炽而美丽。
花灯如昼,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人们流连在街道长廊之间,
赏灯猜谜,看火树星桥,
流光溢彩,通宵达旦。
跳动的灯火,
把安康顺遂的心愿照亮,
灯月长明,惟愿喜乐安宁。
万家灯火,月色婵娟。
在古代,
元宵节洋溢着中国人含蓄的浪漫。
平日礼制森严,
深闺女子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
但元宵节可以结伴出来游玩。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少男少女们盛装出游,笑语盈盈。
伴着明月清辉,
诉说心中深藏已久的爱恋与情愫,
或在跳动的灯影中,
寻找让自己怦然心动的身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于漫天花火之间遇上意中人,正是这个节日最动人之处。
在元宵,有“走百病”的习俗。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元夕妇女群游,祈免灾咎。前一人持香避人,日走百病。”
遇桥争先抢过,称“渡百厄”;遇冰要大步跨过,谓“走百病”;苏州枕水人家,桥多走桥,谓“走三桥” ......
在民间的发展演变中,
元宵节走百病的习俗逐渐融合了度厄、逐疫、祛病、求子等多种内涵,
但是祈求幸福安康的愿望始终未变。
从古至今,
我们都偏爱着“团圆”,
象征着“团圆”之意的汤圆,也就成为不可缺少的节日食物。
《元宵煮浮圆子》一诗中写道:“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无论是甜咸口味,还是有无馅料,每一颗“乳糖圆子”,
入口的每一个滋味,都将团圆之情寄托其中。
人生路上五味杂陈,但不论生活是何种滋味,
只要能够阖家团圆,便是人间圆满。
这是一种独有的圆满 ,也是一种质朴的情怀。
星河滚烫, 皓月清凉。
今夜美景良宵,
道一声平安团圆,
春光已至,
愿你万事尽可期,所盼皆得,所愿皆安。
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