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脾虚的症状 初夏如何调补
脾为湿土,喜燥恶湿。湿盛可以导致脾虚,脾虚也可以生湿,往往互为因果。因脾虚失运,水湿停留,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主者,治多健脾,佐以化湿;标实为主者,则应以祛湿为主,兼以运脾。以下是脾虚的10大症状,初夏时节如何对症调补?
1、脾虚呕吐
【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病机病理】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
【治法】健脾和胃止呕。
2、脾虚泄泻
【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病理】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
3、脾虚水肿
【症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
【病机病理】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
【治法】温脾利水消肿。
4、脾虚出血
【症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病机病理】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5、脾虚带下
【症见】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
【病机病理】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6、脾虚经闭
【症见】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
【病机病理】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
【治法】补脾胃、养气血。
那么问题来了,调理脾胃的方子那么多我们如何选择呢?
补虚良方-归脾丸 人参归脾丸VS人参健脾丸可别傻傻分不清!
归脾丸:术后补虚良方
归脾丸为虚证类非处方药,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的良方。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归脾丸,中药良药。有大蜜丸、小蜜丸和水蜜丸几种成药形态;主要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引起的多种疾病,针对身体极度虚弱或者生病手术后恢复,中医专家推荐吃归脾丸,还可以加点人参。
归脾丸来自宋代《济生方》里的归脾汤,里面有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龙眼肉、酸枣仁等,具有健脾、益气、养血、养心功能,适合心慌失眠、食少体弱、面色萎黄的人服用。
也有很多人用归脾丸治疗失眠(加上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谷维素效果更好),但必须对症。该药对有上述症状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效,对于手脚心发热的阴虚阳亢型失眠,效果就不好。

人参健脾丸、人参归脾丸:健脾理气vs补气养血
人参健脾丸与人参归脾丸均属补益药,两者均含人参、茯苓、白术、黄芪以益气健脾;含木香理气健脾、调理中焦气机;含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含当归活血养血。于是,有些患者就认为两者都是健脾的,功效应该也是一样的。其实其用药的不同决定上述两药的功用也不同
人参健脾丸还含有山药、陈皮、砂仁加强健脾和胃作用;人参健脾丸重用黄芪、山药,意在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所以,人参健脾丸偏重于健脾理气,更适于脾胃虚弱的人服用;
人参归脾丸另有龙眼肉、炙甘草补血和营;人参归脾丸重用当归、人参养血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主要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所以人参归脾丸偏重于补气养血,更适合术后身体极度虚弱的人服用。
最后叮咛
1、建议服用前请中医生辨证
2、提高“提问命中率”要这样做:一定记得提供病人的基本信息,即年龄、性别,必要时还要尽可能提供职业、身高、体重、生活习惯、既往疾病、家族遗传病等等。在表述病情时尽量详细的表达清楚,最好把相关的检查结果拍清晰照片上传或写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