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多喝水保健康”,水分摄取太少,难以维持身体基本机能,但水分摄取太多,又可能水中毒。到底水该喝多少,专家来解答。

水份摄取量依每个人的年龄、体型、性别、体重、体质、工作性质、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而是否有肾功能问题或疾病,也会影响水分摄取的多寡。

多喝水体重上涨会持续多久(喝水不是越多越好)(1)

标准喝水公式:体重乘30

一般肾功能正常的人,摄取水份的多寡,依体重决定,每公斤乘上30c.c.,大约就是一天喝水量,举例来说,一个体重55公斤的女性,无慢性病史,一天大约应喝下1500ml的水分,所以我们常听到一天要摄取2000ml的水分,就是因为取平均值而来的。

医师解释,身体有其维持机能的功能,正常的肾脏会根据身体的渗透压、血钠浓度,身体总水量等去调控尿量。如果喝太多水,肾脏自然会把多余的水分排出来,喝太少了,就会感觉口渴。

每天至少尿1000毫升 排除废弃物

正确的水份摄取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水分可维持人体基础新陈代谢功能,保持心血管稳定正常运作,促进体内排毒。但若是喝太少,肾脏可藉由排出较浓缩的尿液,将体内水份调整在最佳状况,在身体觉得缺乏水份情况下,即使“抗利尿荷尔蒙”全力分泌,也只能将尿液浓缩至每公斤800至1400毫莫耳渗透压,所以在正常的新陈代谢下,每天至少要有1000毫升的尿液,才能排除当天身体所制造的废弃物。

一般而言,让尿液浓度愈稀愈好,也就是颜色愈淡愈好,因此每天喝到足量的水是最好的,但如果有心脏,肾脏,肝脏或其它的慢性疾病,就得根据疾病本身严重程度及相关症状做出水份摄取量调整,如出现下肢水肿或端坐呼吸时就得减少盐份及水份的摄取,如有心肺积水时,甚至要将每日摄取水量控制在500 ml以内。因此若有疾病状况,最好请教医师再决定是否增减喝水量。

喝水不只是喝白开水才叫喝水,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内就含有很多水分,如饭菜、面汤、稀饭、蔬果、果汁、甜点等等内含的水份,都算是喝水。因为每个人所处环境(温度、湿度、透气)、身体活动量、健康情况及食物内容差异很大,没有标准值,因此一般人想喝水就喝水,甚至可以预防性的多喝水。但医师仍强调,喝太多水,可能会有水中毒的现象(约需要喝到10公升),民众要特别注意。

肾功能不好或洗肾的病人,因肾脏肾丝球过滤功能变差,可以处理的水量变少,摄取水份量最好先询问过医师。慢性肾脏病有各种不同的原因及严重程度,病人应该和肾脏专科医师讨论自己适当的水分及电解质摄取量,以达到适当的体力、血压、心律、呼吸及没有水肿为最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