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图示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高二生物必修2期中模拟题(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试题)(1)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④⑥组成的,它们之间均可相互渗透

B.②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①,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④

C.⑥渗透压下降会使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D.若③为红细胞,则其携带的氧气进入⑦细胞需要穿过的生物膜至少为4层

2.下列有关正常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氨基酸、尿素、抗体、血红蛋白等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血浆中的pH会显著降低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3.某患者血液化验的部分结果如下表

高二生物必修2期中模拟题(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试题)(2)

据此推断该患者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B.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差增大

C.肌肉兴奋性增强,会出现持续抽搐等症状

D.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

4.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它是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高二生物必修2期中模拟题(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试题)(3)

A.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

B.若刺激III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

C.若刺激II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

D.若刺激I处,则在II、III处都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

5.将离体的神经纤维放入等渗氯化钠溶液中保持活性,图1表示用灵敏电流计测量其膜内外的电位,图2表示测得的膜电位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高二生物必修2期中模拟题(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试题)(4)

A.图1中A→B的过程,相当于图2中AC段的电位变化

B.适当降低膜外Na 浓度,在适宜条件刺激后图2中A点下移

C.图2中C点后膜上K 通道开放,引起的K 外流不消耗能量

D.在适宜刺激的基础上继续增大刺激强度,C点的电位不会发生变化

6.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7.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具有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的能力

B.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C.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D.大脑皮层视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8.某人不慎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一种单链RNA病毒),下列有关此人体内的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埃博拉病毒毒性过强,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抗体

D.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病毒感染

9.如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高二生物必修2期中模拟题(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试题)(5)

  1. 图中甲、乙、丙、丁、戊、己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2. 与细胞甲相比,细胞丙中内质网、高尔基体更发达
  3. 过程④的完成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4. HIV侵入人体后,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过程都会发生

10.图示是为理解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变化趋势),以下对此数学模型应用正确的是( )

高二生物必修2期中模拟题(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试题)(6)

A.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促进生长作用,则a为根,b为茎

B.若x表示HIV浓度,y表示细胞数量,则a为B细胞,b为T细胞

C.若x表示进食后血糖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

D.若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甲状腺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但可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B.在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所以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C.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别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促进植物生长

D.持续干热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的原因之一是脱落酸含量减少

12.如图表示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高二生物必修2期中模拟题(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试题)(7)

A.产生顶端优势的植株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c

B.用A、B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则生根效果基本相同

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c

D.若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2m

13.如下表所示的为甲、乙两种植物激素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 别

1

2

3

4

5

6

激素浓度(umol/L)

0

1

5

10

50

100

激素甲中平均生根数(条)

6.1

8.2

10.0

12.0

12.2

10.5

激素乙中平均生根数(条)

6.0

5.8

5.2

4.3

2.9

1.8

A.由表可知一定范围内激素甲和激素乙对月季插条生根具有拮抗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为月季插条生根数

C.由表可知激素甲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50 umol/L

D.若研究10 umol/L激素甲和激素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置4组实验

1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幢旧房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齐云山山脚和山顶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5.下列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某草地上随机分布的蒲公英 B.每毫升培养液中有10个乳酸菌

C.某动物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D.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

16.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将欧洲兔带到澳大利亚草原放养,后来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生态专家先后采用引入狐狸(y1年)和粘液瘤病毒(y2年)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高二生物必修2期中模拟题(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试题)(8)

A.引入狐狸防治欧洲兔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狐狸捕食较多的袋鼠

B.引入的病毒能防治欧洲兔但对袋鼠影响不大,原因是病毒的专性寄生

C.0—y1年欧洲兔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y1年时为防治的最佳时间

D.若调查中被标记的部分个体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17.下列概念与现象(或事件)的关联,不正确的是( )

A.迁入率:一周内飞入某区域内的飞蝗占该区域飞蝗总数的60%

B.竞争:由于百灵的排挤,云雀让出已占据的领域

C.物种丰富度: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

D.演替:一座倒塌的寺院儿年后淹没在杂草和灌木丛中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是消费者,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自养生物,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分解者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

19.“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海底黑烟囱”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却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奇异生物,包括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血红色的管虫、形状类似蒲公英的水螅生物、蠕虫及依靠化学自营的硫细菌(类似硝化细菌)等许多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等

C.当前科学家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海底黑烟囱”中的细菌若移到地面实验室富氧环境里,其数量会呈“S”型增长

20.图示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高二生物必修2期中模拟题(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试题)(9)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 B1 C1 A2 B2 C2)

B.现存生产者个体数可小于初级消费者个体数

C.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D.图解不仅能体现能量单向流动的特点,还能体现逐级递减的特点

2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图解,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高二生物必修2期中模拟题(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试题)(10)

  1.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固定的太阳能a
  2. 图中h表示大闸蟹的遗体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
  3. 图中f表示大闸蟹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4. 大闸蟹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c

22.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反复循环利用

C.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

D.引进新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利于该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23.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24.图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是( )

高二生物必修2期中模拟题(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试题)(11)

A.a>b>c B.c>b>a

C.c=b>a D.a>c=b

25.许多谚语、诗词等体现了丰富的生态学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寄生的种间关系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的功能

D.“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6.(8分)下图表示哺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X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Z激素是性激素,请分析回答:

高二生物必修2期中模拟题(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试题)(12)

(1)冬天,当我们从教室走向寒冷的室外,体内________激素(用图中字母表示)分泌增加,从而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这是_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2)X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是因为______________,从图示可以看出,X激素的受体和Z激素的受体在分布上的差异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raves氏病”是由于患者机体产生的抗体与X激素有相同的生理效应而引起的(甲图所示)。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血液中Y激素的含量高,而引起X激素的含量_____________,该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_调节。

(4)细胞外的Z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Z激素能影响靶细胞遗传信息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7.(9分)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二生物必修2期中模拟题(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试题)(13)

(1)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________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2)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__________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__________细胞群。

(3)图1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____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_________死亡。

(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_________传送与_________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5)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__________。

28.(7分)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为了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人员将菜豆幼苗除去除根系和幼芽后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如图1所示,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二生物必修2期中模拟题(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试题)(14)

(1)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_,主要作用是_________。图1中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2)由图2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

(3)在图2所示实验中,分析对比Ⅰ、Ⅱ两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可能会导致B叶_________。为证明这一结论,设置的对照实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

(4)图2中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_________。

29.(9分)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高二生物必修2期中模拟题(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试题)(15)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上图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_。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_________。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

(2)东部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现象,同时在水平方向上呈现______分布现象。群落空间结构形成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2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是: _______________,第 15―20 年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第1~5年间维持λ=1.2,则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

30.(7分)生态浮床技术是一个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的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过程,它利用水生植物及根系微生物吸收N、P 元素,同时可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并以收获植物体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保护了水体生态环境,实现了景观效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下图为某湖泊应用生态浮床技术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高二生物必修2期中模拟题(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试题)(16)

  1. 生态浮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筑巢,下部根系为鱼类和水生昆虫提供了栖息场所,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2)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低于无浮床的水域,这主要是受 (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浮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3)请据图分析生态浮床加速水体净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浮床的应用加快了湖泊中物质循环的速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5)夏季,湖泊中“听取蛙声一片”,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 作用。

(6)生态浮床既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又能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试题答案

1-5DBBBB 6-10BABAD 11-15BDCBA 16-20CCCBA 21-25CADAA

26.(1)Y 神经—体液(神经—激素)

(2)甲状腺细胞膜表面有X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X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细胞表面,Z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细胞质中

(3)降低 (负)反馈

(4)自由扩散 Z激素与受体蛋白结合,促进有关基因转录形成mRNA

27.(1)胞吞 (2) 分化 记忆 (3) 特异 裂解

(4) 体液 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 (5) 降低免疫排斥

28.(1)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 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2) 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3) 生长受抑制 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

(4) 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29.(1)S0 丰富度 群落的物种组成

(2)分层 镶嵌 提高群落对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3) 先增后减最后趋于稳定 衰退型 0.2或20%

30.(1)垂直

(2)阳光(或“光照强度”)

(3)浮床上的植物根系可吸收水中的N、P等无机盐(1分) 浮床上的植物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可将污染物进行生化降解(1分)(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4)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5)影响种群繁衍

(6)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