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屈原谁更伟大?这个问题就像问秦始皇和唐玄宗谁更能干一样。

同为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和李白最大的区别在于,屈原自杀了,而李白没有。公元前278年,也就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楚国士大夫屈原自沉于汨罗江。如果楚国的媒体按照现代公文来写关于屈原自杀的报道,可能会这样写:屈原同志长期以来工作上自我要求高,压力大,出现明显身心疲惫状态,其社会角色、自我预期与心理感受落差较大,缺乏专业医疗帮助和有效疏解,在较长时间内其焦虑情绪日益加重,在认知上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于是采取了极端行为。

屈原最高评价(关于屈原的两种评价)(1)

屈原最高评价(关于屈原的两种评价)(2)

所以,后世史学家在评价屈原的时候出现了两种极端。一种是极端的赞叹,一种是极端的反感。写《史记》的司马迁认为屈原高尚正直忠诚,殚精竭虑为楚王服务,却因为小人的谗言而遭到放逐。因为心中郁闷,所以写了《离骚》。《离骚》虽有怨言,却修辞委婉,格调高洁,可与日月争光。

屈原最高评价(关于屈原的两种评价)(3)

而写《汉书》的班固却认为屈原不怎么样,他认为屈原虽然有些才华,但不顾国家安危,与小人争风吃醋,被疏离后,居然责怪和数落楚王,仇视政府高层,心胸狭隘,最后投水身亡的行为还败坏了士大夫的名声。在班固眼里,屈原的《离骚》虚无缥缈,离经叛道,不成体统。

屈原最高评价(关于屈原的两种评价)(4)

当然,这跟班固的出身有关。他出生于官宦世家,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父亲是汉朝著名史家,弟弟是投笔从戎的班超,妹妹是学富五车的班婕妤。从小受到体制内良好教化的班固自然满脑子的忠君思想,所以,见不得牢骚满腹的屈原。但是司马迁不一样,他因李陵一事无端受到了汉武帝的宫刑。这对于男人来说,是比死还痛苦的奇耻大辱。不过,司马迁内功十足,他没有进化成不男不女的岳不群,而是隐忍苟活,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屁股决定脑袋,司马迁懂得屈原的痛,而班固不懂。

后世常说,“不平则鸣,诗穷而工”,驱逐和冷落让屈原写下了《离骚》、《天问》等著名的篇章,也开启了中国文学史的新篇章——楚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