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代的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郑重其事的登高、赏菊,插茱萸等等,"遍插茱萸少一人"就体现了"重阳节"的风俗。

重阳节为何称作老人节(重阳节有2000年的历史)(1)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喝菊花酒,吃花糕。不过现在人们似乎忘掉了重阳节的传统,每到重阳节在这一天,人们只是把它当作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的节日,也就是"老人节"。其实这老人节的历史可比重阳节要短的多了。

重阳节为何称作老人节(重阳节有2000年的历史)(2)

在人们的观念里,重阳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与他在同一天的"老人节"也应当是历史悠久的。其实不然,重阳节的历史有两千多年,而"老人节"只有不到30年的历史,被写进法律也只有6年的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把农历九月初九作为一个祭祀的重要日子。历史文献《吕氏春秋》中的《季秋纪》载:"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当时,人们还是把这一天作为庆祝丰收、祈求来年丰收的日子。

重阳节为何称作老人节(重阳节有2000年的历史)(3)

发展到汉朝时,开始出现了延续千年的历史传统。据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可见从这时候开始,插茱萸、饮菊花酒的传统就出现了。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人们在这一天做这些事情的最终目的:"云令人长寿",这也是为什么重阳节会和"老人节"结合在一起的基础。

重阳节为何称作老人节(重阳节有2000年的历史)(4)

而"重阳节"得名于三国时期,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此九月初九有了新的名字"重阳"。后来的朝代,逐渐又发展出了"登高"、吃花糕等风俗,并且各地风俗习惯也有些差异。

而重阳节成为"老人节"是在1989年,历史比很多朋友的年龄还要小。为了倡导尊老爱老的良好风气,我国正式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而在2012年,中国正式将农历九月初九为老人节写进了法律。

重阳节为何称作老人节(重阳节有2000年的历史)(5)

最后,祝天下老人健康长寿,所有父母安康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