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煮茶品味人生文案 评归来有味道醇而不烈(1)

围炉煮茶品味人生文案 评归来有味道醇而不烈(2)

围炉煮茶品味人生文案 评归来有味道醇而不烈(3)

5月的电影迎来了今年最漫长的一场等待。

一个苦等20多年获得自由的陆焉识,一个每月5号风雨无阻等着爱人的冯婉瑜,一段等待圆满的爱情与亲情,一个饱受争议后等待回归创作初心的张艺谋,一个褪去性感华丽后等待登峰造极的巩俐,还有一个永远等待恰如其分的陈道明。这些等待,终于在时间的沉淀和打磨下,造就了今年最有质感的一部电影《归来》。

张艺谋不炒作无噱头,平静回归

自上映之日起,电影《归来》不仅创造了过亿元票房,更出现了口碑上压倒性的好评,有网友甚至说第一次出现“无槽可吐的电影,还真有点不习惯”。

与张艺谋前几部电影选谋女郎、找噱头、制造新闻话题不一样,这次《归来》的宣传营销不炒作,不搞“玩神秘“,而是走“高大上”路线。“对话李安”、“对话斯皮尔伯格”、“对话莫言”等几场活动的策划,不仅更符合张艺谋的身份,无形中也为电影增加质感。

这样的风格或许才是张艺谋的“本色”,或者说他想回归“本色”。他在多个场合袒露心声,说自己怀念上世纪80年代的创作环境和心态,“在那个时代拍电影没那么多杂念,完全凭着对艺术的热爱,但如今,电影处在商业大潮时代,作品本身的生产流程、传播方式以及收回成本的方式等,都不可避免地让电影进入了商业打造,作为导演,在其中也很为难。”

仅从这点上来说,张艺谋做到了第一层“回归”。影评人麻绳说,现在能去拍这种电影,而不是一味讨好年轻观众和制造话题,这本身就很难得了。

《归来》不控诉不撕裂,温情回归

《归来》只截取了小说《陆犯焉识》的结尾——陆焉识回家的部分。这一点给电影带来不少质疑之声。有人认为改编对原著的损失很大,电影回避了“文革”,淡化了历史,削弱了力度和思想性,也让年轻人对那个年代愈加隔膜。

不过也有人对此表示赞赏,认为这是张艺谋的拍摄策略。电影本来就无法、也没必要与小说保持一致。电影是一个新的形态,有时间的限制,一定会有所取舍。他将历史背景从电影中抹去,留下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他说:“我不想拍得太全,希望能以点带面,以小搏大,用一个爱情故事、一个家庭的故事去折射历史。”

伤痕文学必须是苦大仇深?“文革”电影一定要撕裂伤口?如果是这样,张艺谋已经拍了《活着》了,他没有必要再重复自己。相反,《归来》创造了回顾历史的新类型,那就是不再忆苦思甜,不再控诉,不再苦大仇深,而是用内敛的方式、暗流涌动的方式,甚至是内伤的方式,去沉淀那个苦难。

电影里冯婉瑜在锁着的门里渴望见到丈夫又不敢见,陆焉识获得自由回到家后面对的却是失忆的爱人,谁能说这些不得已和无可奈何与时代无关。从这个角度看,《归来》里没有历史又处处是历史,没有控诉又处处是控诉。

这种表达是导演的有意为之,正如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所说:“《归来》并非不敢直面‘文革’,而是以一种更加理性和节制的方式去反思那场浩劫。”对于一个时代,陆焉识选择了原谅与和解,张艺谋又何尝不是?

演员不出位不浮夸,实力回归

在《归来》的评价中,最不吝赞美的对象是两位主演。这部长达111分钟的电影,人物特写占据1/3。从这个意义上说,《归来》不是张艺谋的,而是巩俐和陈道明的。

两位演员在表演上的互相成全,把命运艰难、真爱不渝托付给了一个个表情、动作和眼神。电影中的数次情感高潮几乎都没台词,如第一次在火车站天桥上分离的戏,几乎没有别的台词,只是互相喊着对方的名字;如陆焉识弹钢琴那一场戏,没有一句台词,一个人背对着镜头弹琴,另一个人从楼下往上走,如何层层铺叠情绪,完全要靠演员精准的表演来支撑。

有人说陈道明是幸运的,他终于在大屏幕上遇到了一个如此贴近他精神气质的角色。他的表演内敛、克制,张弛有度,赋予陆焉识特殊的人格魅力:有教养、有情怀、柔情坚贞、充满爱、百折不弯;巩俐是努力的,她褪下羽衣霓裳卸去精致妆容,将原作里娇弱单薄的水乡女子冯婉瑜彻底颠覆,赋予她历经磨难后多层次的内心转变,从隐忍、不安、犹疑到爆发,从沉默、谦和到执拗,她的际遇引领着整部电影,她对丈夫深沉无私的爱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令人心痛又使人尊敬。

严歌苓说,巩俐演“绝”了。在《归来》里她的每一个毛孔都在演戏。她没有浪费过任何一个镜头,哪怕仅仅是个背影。她的每一声气息都饱含情感,观众就是闭上眼睛都会被人物所牵动。有人甚至断言,由于巩俐和陈道明在电影里成熟饱满的演出,《归来》将在未来引领人物电影的起飞,人物电影充满着“以人物而绝非仅仅是故事”的人文关照,它们以人的存在、人的思考、人的发展、人的信念为电影走向。

爆点少不繁复,质朴回归

虽然《归来》的口碑成压倒性好评,但是对于习惯于好莱坞叙事的观众来说,《归来》似乎过于平淡。“影片后半部分的90分钟没有任何爆点,这太不可思议。”一位“90后”影迷在微博留言。

《归来》确实很平实,这是导演有意为之的选择。无论与张艺谋早期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或者是后期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相比,《归来》没有任何地方是在哗众取宠的,故事、场景、音乐简单平实到极点,所有的留白都交给表演来填满。

连最擅长的浓烈色彩,张艺谋也丢开了。《归来》整体呈现一种偏冷偏淡的色调,与张艺谋早期的文艺片拉开了距离。影评人周黎明说:“电影《归来》醇而不烈。它不是那种一口把你灌醉的烈酒,需要慢慢品。”

饶曙光则认为《归来》是一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影片,很多段落都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深得中国古典美学的韵味,意蕴往往隐藏于镜头之外。这种藏的目的是为了不藏,大量平淡的细节和情节,留下了许多貌似空荡荡的空间,这些空间需要具有特殊年代经历的观众去自动弥补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