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于城北公园晨练彭南咏春拳时,常有晨运客相询:这是什么流派太极拳?

余早前瞧不起咏春拳,1999年晚秋,于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凤山山腰之“咏春之角”,两次以八极拳,与咏春习者讲手,均惜败,始体会咏春拳术的结构与技击之精妙,遂决定随武友习练咏春拳。

最初学的是彭南咏春拳,彭南咏春拳是咏春拳流派之一,主要在广东佛山地区流传,是闻名于珠三角的佛山一代洪拳及咏春拳名师“快手南”彭南先生(兼习太极拳,职业医生)所创。

彭南咏春拳融入洪拳风格,故称“咏春手、洪拳劲”, 表面看来是十分柔软的手法,蕴含了太极拳圆形的结构而产生的“念力”、“缠丝劲”,且揉合了佛山地方不同拳种而成,而非梁赞嫡系手法。

彭南咏春拳与其他流派咏春拳一样,早期与晚期传授的拳术,拳法上存在不少差别。早期传人郭顺炽先生的咏春拳刚中带柔、快速;彭南先生次子彭树藻演练的拳法,动作柔和﹑速度较慢,颇有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

两种风格,孰优孰逊,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矣。余习练,较喜刚中带柔,亦体会到彭南咏春拳的强身健体效果,不逊于太极拳。彭南咏春拳的蝴蝶双刀(即其他流派的八斩刀法),疑是洪拳刀法。 2021/8/18

叶派咏春拳教学(功夫谭)(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