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良将之家,被奸人诬陷、灭门,

唯有身在襁褓中的婴孩幸免于难;

忠义之士冒死相救,

历尽千辛万苦,

婴儿最终长大成人,手刃仇人、匡扶家国。

赵氏孤儿真实死因(这才是赵氏孤儿)(1)

快意恩仇、惩恶扬善、仆忠主义……

在历史的盛宴中,“赵氏孤儿”的故事,犹如一位穿着华美外衣的美人,满足了人们对正义的所有期望;故而,尽管她出场的时间很短,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可是,“赵氏孤儿”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今天,我们暂且不说,成书更早的《左传》,关于赵氏孤儿真相的“狗血”记载;

仅仅细读在《史记》之后,你就会发现:满足了人们所有愿景的“赵氏孤儿”,只不过是一场穿着华美外衣的政治厮杀!

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赵氏孤儿真实死因(这才是赵氏孤儿)(2)

公元前637年,随着晋文公重耳的成功上位,跟随他在外流亡十九年之久的赵人先祖赵衰(cui),终于苦尽甘来。

纵观晋文公的一生,重耳都对他的这个心腹外加连襟(晋文公和赵衰曾共同赢取了一对姐妹花)十分够意思——晋文公在位期间,不仅让赵衰多次领军出征、建功立业;还将其扶上了上卿之位(执政大臣)。

赵氏孤儿真实死因(这才是赵氏孤儿)(3)

以往的时候,我们说起晋文公,都会讨论那个曾经帮助他称霸中原,后来又导致了“三家分晋”的“六卿制度”,到底是对是错。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晋国的首届六卿(六个执政大臣)中,先轸、郤谷、栾枝(都是人名)三位卿士,都是赵衰举荐的。

也就是说,在彼时的晋国朝堂上,身为臣子的赵衰竟然有着超过半数的“自己人”。

由于赵衰的“广布仁义”,在他过世之后,他的儿子赵盾几乎毫无阻力地就成为了六卿之首(晋国的军政大权一把抓)。

再到后来,像废立君主这样的“国本”之事,身为臣子的赵盾都可以“自由发挥”:

赵盾代成季任国政二年而晋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少。盾为国多难,欲立襄公弟雍。

虽然,后来由于太子之母极力反对,以及晋襄公册立太子的遗命音犹在耳,赵盾的私行废立之事,最终没有成行。

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在晋国朝堂上,赵盾已经成为了一个可怕的权臣!

赵氏孤儿真实死因(这才是赵氏孤儿)(4)

公元前620年,太子夷皋(晋灵公)就这样,在不被权臣赵盾看好的情况下,上位了。

史书上关于夷皋(晋灵公)在位期间具体的为政措施记载并不多,只说他是宠幸奸臣屠岸贾(另一位主角登场了)、不行君道、荒淫无道。

所以,依据《谥法》中的“乱而不损曰灵”,后世之人给了夷皋一个差评!

可是,小编要是告诉大家的是:在《谥法》中,“乱而不损”还有另一层解释——不能以治制乱

联系上文,这个灵公不能制的“乱”,到底指的是什么,就很值得我们思考了!

公元前607年(晋灵公14年),已经日渐成年的晋灵公和赵盾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这一天,赵盾被灵公邀请进宫赴宴。可是,灵公却发起了神经——他因为厨师烹饪时食物没有完全煮熟,就一怒之下,杀了厨子。而这一幕,恰好被赵盾看见了,荒淫无道的灵公竟然杀红眼了,想连赵盾一起剁了(小编强烈怀疑,这次聚会本身就是晋灵公摆的一场鸿门宴,只可惜失败了)!

灵公立十四年,益骄。赵盾骤谏,灵公弗听。及食熊蹯,胹不熟,杀宰人,持其尸出,赵盾见之。灵公由此惧,欲杀盾。

好在有人保护,赵盾才幸免于难,逃了出去。

后来的故事,小编估计很多人都听过:赵盾还没有逃出晋国国境,就又打马而回,继续做他的执政大臣——因为,赵盾的弟弟赵穿直接将晋灵公给杀了。

赵氏孤儿真实死因(这才是赵氏孤儿)(5)

晋国的史官董狐,看不惯赵盾兄弟的“双簧戏”,于是在史书上郑重写下了“赵盾弑其君”的记载。

赵盾感到很委屈,辩解到:灵公不是我杀的,是赵穿杀的。

董狐只用一句话,就怼的赵盾哑口无言:"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是啊!灵公确实不是死于你赵盾之手,可是你是晋国的执政大臣,当你在国境之内时,国君被你家的人杀了;你回来了,却不追究他的责任,这不是你的锅?是谁的锅?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不畏强权、秉笔直言的“董狐之笔”典故。

也许,是董狐的如椽之笔过于沉重,压得赵盾喘不过气来;也许,是这位征伐一生的权臣真的累了。

在晋灵公被杀之后的第三年,赵盾薨逝,谥号“宣”。

赵氏孤儿真实死因(这才是赵氏孤儿)(6)

所谓人亡政息、树倒猢狲散。

当赵盾这颗大树突然倒塌后,晋国那些一直被赵氏一族欺压着的贵族坐不住了。

晋灵公曾经的宠臣屠岸贾,敏锐地抓住了机会,他居中联络、将赵氏一族屠戮殆尽!(两股政治势力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斗来斗去,而一国之主却毫无作为,很明显:此时的晋国君主是个摆!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於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再后来,就是我们熟知的“义士程婴以亲生骨肉的性命,换下赵氏孤儿”的故事了。

赵氏孤儿真实死因(这才是赵氏孤儿)(7)

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在整个赵氏家族的被灭的过程中,根本没有什么忠臣惨遭屠戮之事,反而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是,这只不过是晋国朝堂上的一次赤裸裸的政治斗争。

甚至,后来“孤儿”赵武的复仇,也并不是演绎中的那样热血,反而一出妥妥的“屠龙勇士变成了恶龙(屠岸贾变成了晋国的新的权臣),又被弑杀”的故事。

居十五年·····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赵孤名曰武。

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今君有命,群臣之原也。”於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

被屠岸贾当做新一代木偶的晋景公,在忍受了十五年的傀儡生活后,终于有取得了韩氏一族的支持,胁迫众人,打出为赵氏一族复仇的名义,将新的权臣屠岸贾予以斩杀!

所以说,纵观整个“赵氏孤儿”,其实并没有多少热血与忠义,更多的只是赤裸裸的利益!

哦,对了!那个替赵武去死的婴儿,并不是义士程婴自己的孩子,而是买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