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

嗨!旧时光栏目

发了《嗨!旧时光 | 我的大亚湾往事》

↓↓↓

嗨!旧时光 | 我的大亚湾往事

2022-01-06

勾起了

很多老核电人对

从前那段青葱岁月的

美好记忆

这不

又有人投稿啦

如果您也有

与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

之间的回忆

欢迎投稿

前段时间看到了贾文阁的文章,回忆自己在大亚湾核电基地的往事,看完之后心血来潮,也想写写自己和大亚湾核电基地的故事,作为自己和曾经一起成长的兄弟们的一段记录。

流光飞逝春又至红尘往事涌心头(嗨旧时光)(1)

初识大亚湾

1996年7月,我从上海某大学本科毕业,有幸通过校园招聘进入中广核。当年中广核在整个上海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共有11人,我们学校3人。

经过在苏州医学院的岗前英语培训、在山东火电厂的岗前实习后,1997年2月,我们来到了大亚湾核电基地,正式成为一名核电人。那次从山东回广东是人生第一次坐飞机,飞机比较小,可能因为气压变化和噪音大的缘故,飞行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耳朵非常不适,疼到都想跳飞机。

流光飞逝春又至红尘往事涌心头(嗨旧时光)(2)

大亚湾核电基地公关中心旧貌

到大亚湾核电基地后,刚开始的办公室大约在现在的工程公司AE大楼所在位置,宿舍在二三公司营地,曾经有段时间吃二三公司食堂的伙食,感觉味道很不错。后来,宿舍搬到了西区、北区、南区、山海花园等地。

流光飞逝春又至红尘往事涌心头(嗨旧时光)(3)

西区宿舍楼

流光飞逝春又至红尘往事涌心头(嗨旧时光)(4)

北区宿舍楼

彼时,大亚湾核电站已经商运,岭澳核电站一期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需要大量新生力量注入,因此1995至1997连续三年基地新增了很多应届毕业生,每年200人上下。

每到周末,一帮“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狗在踢完足球或打完篮球后,就汇聚在西园餐厅(大约现在鹭鸣轩的位置)或北园餐厅(大约在现在的01楼北楼停车场那里),围成一桌,点几个菜,加上一大盆米饭(当时每个人的饭量都是半斤左右),菜上来后都是风卷残云,瞬间见底,还有人把菜盘子端走,把剩下的菜占为己有,并加上一句“这个菜就归XXX了”,最后基本上每人都“占有”一个菜盘子。

人生第一台山地车

那个时候,岭澳核电站一期建设如火如荼,每天从宿舍去工地现场的距离还比较远。为了解决频繁往返宿舍和工地的交通问题,公司给每个人发了一辆山地车,这在当时是很拉风的。

一帮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一溜山地车的队伍,在大亚湾核电基地到处闯,成为当时经常看到的风景。这里有个小插曲:那个时候,骑自行车去岭澳工地没有问题,但如果你想进入大亚湾核电站铁丝网内的区域去踢足球或打篮球,则需要经过西区的武警岗亭接受检查,且需要专门下车推车经过。

流光飞逝春又至红尘往事涌心头(嗨旧时光)(5)

拍于大亚湾核电基地办公室

有一次,几个小伙伴一边骑车一边聊天,无意中没有下车就直接过了武警岗亭,被值班武警叫了回来批评一通,山地车也被扣押了,只得第二天向领导汇报,然后去武警大队说一通好话才最终拿回了被扣押的山地车。

与法国的缘分

记得当时,法玛通在基地有专门的办公楼,我经常需要去那边参加穹顶吊装协调会,法方和中方的参会人员通过法语翻译进行沟通,有时也直接用英语沟通,慢慢地有人也会用简单的一些法语互相问候,就是大家熟知的“笨猪”“傻驴”之类的。

流光飞逝春又至红尘往事涌心头(嗨旧时光)(6)

拍于法国工作时期

我记得当时前前后后参加了40多次的协调会,足以说明穹顶吊装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许是缘分,后来我在法国巴黎欧办工作时的办公室就在法玛通大楼里。

风雨剧场和BP机

那个时候,在现在公关中心后面的网球场那里有个风雨剧场,虽比较简陋但可遮风挡雨,是举行开工式、员工活动等重大会议的场所,曾经有一次李金斗、侯耀文(好像还有马三立)等还到了风雨剧场表演相声、小品、唱歌、跳舞等节目,现场挤得满满当当,演出结束后好多人围在后台找明星们握手、签字、合影,其乐融融。

流光飞逝春又至红尘往事涌心头(嗨旧时光)(7)

建设中的岭澳核电一期

那个时候,手机还没有流行,公司给需要经常去现场的每个人发了一台BP机,听到BB的声音后可以看到对方的座机号码,然后回到办公室找个座机电话回过去。岭澳核电站一期的现场后来盖了LBA和LBX办公楼,当时有个好玩的现象是在LBA办公楼这边是深圳的电话区号,而到了LBX办公楼以及往东的现场区域就变成是惠州的区号了。

专家村、香街和边防证

那个时候,一般员工是进不了专家村的,需要找熟人带进去。专家村里除了可以看到很多外国同事和他们的孩子以及一路充满文化气息的路牌,比如杜甫路、李白路、白居易路等,还可以打网球并且吃到正宗的西餐。

流光飞逝春又至红尘往事涌心头(嗨旧时光)(8)

专家村餐厅

流光飞逝春又至红尘往事涌心头(嗨旧时光)(9)

专家村的学校

那个时候,在大亚湾核电基地的专家人数有200至300人,欧洲风情比较浓郁。除了在海边沙滩看到很多晒日光浴、冲浪、开游艇的外国人,外面的“一条街”也笼罩着一股欧洲的风韵,外国同事戏称“一条街”为“香榭丽舍”。

流光飞逝春又至红尘往事涌心头(嗨旧时光)(10)

专家村海边

那个时候,从大亚湾核电基地去市区需要带上边防证,坐公司班车,沿着蜿蜒曲折的海岸线,经过背仔角边防站检查,花费2至3个小时到达长城大厦或下步庙(有人戏称“上不去下不妙”)。记得有一次,忘带边防证,只能在背仔角边防检查站下车,然后自己走回基地,花了4个小时左右,一路边走边看海边的风景,中间还路过中广核当时在溪冲的专家村,心情很好,风景很好!

后来和现在

后来,兄弟们有的早早就结了婚,有的为了继承家族生意而辞职离开,有的选择回学校读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为了爱情而回到对方的城市,有的从基地到了中广核在上步路的办公楼,有的去了新的核电基地,而我也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去了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去了欧办,去了国家原子能机构挂职,去了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现在又回到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25年一晃而过,大亚湾的往事有很多,兄弟们也各有自己的生活,但曾经一起度过的那段岁月仍然经常涌上心头,记忆犹新。对我自己而言,对中广核的热爱和对中广核事业发展的关注依然不减,曾经的激情还在,愿中广核的事业蒸蒸日上,愿自己能多为中广核添砖加瓦!

作者: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许志雄

流光飞逝春又至红尘往事涌心头(嗨旧时光)(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