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一张画100年,从300涨到三亿,这张画就是梵高的鸢尾花。1889年5月,梵高住在法国圣雷米的一间精神病院里,看到一大片绽放着的鸢尾花,于是他提笔画出这件著名的《鸢尾花》。

梵高最经典的七幅画(一张画100年从300涨到三亿)(1)

和梵高别的作品相比,这种画看起来比较放松,明快而纯净。看这种画的视觉感受就如同饮一杯玉露琼浆,通体舒畅,让人感觉到生命是如此的美好。这种画构图严整,疏密有致,色彩饱和而通透,用笔沉舟痛快,主次分明。画面中的一朵白花,有人会认为它象征着孤独,您可以这么理解,但我对这种文学性的描述方式并不提倡,甚至我觉得对想象力是一种束缚。

梵高最经典的七幅画(一张画100年从300涨到三亿)(2)

现实中或许不止一朵白花,可是对梵高来讲,他作为一个画家,他只画一朵,来自于他在艺术上的取舍与提炼,少即是多,这朵白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也是黑白灰关系和色彩的制高点,将观众的眼睛一下子吸引过来。这样的构图和色彩的安排以及层层铺垫的关系,体现了梵高非常好的艺术处理能力,在他感性的表象下,有着一个结实的理性架构,绝非乱画。重点提示一下,有没有这个旅行架构,也就是艺术家与普通人的区别。

梵高最经典的七幅画(一张画100年从300涨到三亿)(3)

看得出来,梵高对构图的安排,色彩的处理,尤其是形体用线勾边的做的方式,吸收了东方绘画的表现手法,确切说是源于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平面的效果,带有一点装饰性,省略了传统西方绘画的庞杂细节与多层空间,使我们看到的画面简洁有力,非常清晰地表达了他要表达的意图,也就是说,简约而不简单,在平面化的意向下蕴含了更饱和的激情和内涵。当然,这种融入东方艺术的表达方式在当时是前卫的,是开创性的,不仅颠覆了当时学院派,甚至还颠覆了印象派。要尊重客观自然色彩的表达方式啊。梵高的原话说不满足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借助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这种表达方式与观念,虽然呢当时守旧的保守派不能接受,但是这种开创性恰恰是梵高的伟大。梵高用线勾边造型的手法,本来是我们老祖宗的画法,梵高通过吸收浮世绘,又把它融入到西方绘画中,创造新的表达方式,推动艺术史的发展,说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入,可以为世界文明输送新的宝贵营养。就像汤因比的观点,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是人类未来美好和永恒的新文化。梵高融入东方绘画而创造的个性化油画语言,也体现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那么这张画在商业上又体现了什么规律呢?

梵高最经典的七幅画(一张画100年从300涨到三亿)(4)

梵高

这张画1892年,梵高的朋友通缉以300法郎卖给了评论家奥克塔夫,米尔博,他是梵高最早的赏识者之一。约100年后,该地美术馆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5300万美元拿下,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画作之一,是美国盖蒂美术馆的镇馆之宝,现在市值应该超过30亿人民币。有些人一看到这个价位就要说了,这就是资本炒作,但是我们要说好东西才值得炒,因为资本的嗅觉是灵敏的,其本质是逐利的,如果是不好的东西,即便是炒作也只会昙花一现,大浪淘沙。价格一定要有刚性价值做背书,就像钞票,如果没有国家财政为他做背书,那么这个钞票也就如同一张废纸。梵高在艺术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现在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天价成交也在情理之中,这也很好地诠释了商业规律。像这么优质的艺术品资产,一旦有机会结缘,长期持有就好了,您就坐等财富来敲门儿。

梵高最经典的七幅画(一张画100年从300涨到三亿)(5)

梵高.向日葵

我们通过欣赏好的作品,除了享受审美愉悦,吸收他的艺术智慧之外,还可以梳理它背后更为宏观的文化关系,甚至可以借此观察商业和经济规律。因为作品的背后蕴藏的是一个知识的网,我们读画的目的是以作品为纲,然后纲举目张,把这张网给滴了起来,全方位丰富人文知识。

如果喜欢请点赞关注支持,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