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笔楷书偏旁部首练习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从形体结构分,汉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独体字由笔画组成,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因为作为偏旁的多是独体字,所以,偏旁也是组 成合体字的部件。

按照字形结构分析字义,取其相同部分作为查字的依据,分部排列,这相同的部分叫作部首。也就是一部之首的意思。

有的偏旁可以作为部首,有的偏旁不可以作为部首。因为某些偏旁不具备部首功能,而且它们要比可作部首的偏旁多得多。字例中所书写的部首,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而选,都是可作部首的偏旁。

钢笔字楷书基本写法(1992年的钢笔楷书详解)(1)

偏旁部首根据在字形结构中所占的位置,大致可分为五类:左偏旁、右偏旁、字头、字底、字框。

左偏旁中以竖画为主笔的部首,如“十、中、韦、辛、木、车、牛、禾、米、耙、耳、采、革”等,为书写美观,一般都约定俗成地写成垂露竖。或者说,一个字中如有两竖的话,左竖画多写成垂露,右竖画写成悬针,主要是注意一收一放,加强对比。

右偏旁一般在书写时略低于左半部,如“乡、见、父、斤、页、羽”等。字头一般也要写得伸展,宽舒,尽量盖住下边的部分,如“一、一、一、人、大、厂、广、尸、父、立、四、广、穴、声、一、廊”等。

钢笔字楷书基本写法(1992年的钢笔楷书详解)(2)

字底尽可能写宽阔,能支撑、托住上半部,如“土、乏、之、女、”、木、巾、贝、心、水、皿、衣、走”等。需要说明的是月字底,书写时月的第一笔竖撇应改写成垂露竖(见图5-6),这样作,从视觉上说是加强稳定感,显得有能力支承上部。

字框的大小就是字形的大小,如“U、L、门、门、口”等。注意象“门、门”这样的部首,第一笔一定要写成垂露竖,不能写成竖撇。

钢笔字楷书基本写法(1992年的钢笔楷书详解)(3)

二、'钢笔楷书结构书写原则

写好钢笔楷书的关键是掌握结构。要想掌握好结构,首先应该能够比较准确规范地把握低笔画的长短、角度、偏旁的位置,然后需要了解总的书写原则。因为楷书法度严谨,规矩多不遵循一定的规则,容易把字形写大或小,把字的中心写不端正。因此,最好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楷书结构书写原则。

1、汉字从结构上分,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独体字是一个整体,由笔画组成。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独体字或笔画组成。根据其结构搭配比例关系,分为左右、上下、左中右、上中下、半包围、全包围、多部位等形式。从汉字形态上分,还可以大致归纳在矩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圆形等几何形状中,这就要求我们书写时注意分析每个字的外形、特征、关系,下笔之前做到心中有数。

钢笔字楷书基本写法(1992年的钢笔楷书详解)(4)

2、笔画之间的距离一定要均匀,不要粘连在一起或者有疏有密,平行的笔画最好方向也要一致。简单说,就是要坚持“平行等距”的原则。因为楷书属于工整字体,只有做到平行等距,写出来的字才会整齐、美观,否则,给人的感觉就会是杂乱无章,没有秩序。可以这样说,楷书的第一要求就是整齐、干净。

钢笔字楷书基本写法(1992年的钢笔楷书详解)(5)

3、找准字的中心,尽量使笔画向中心靠拢,形成一种向心力。在中心紧凑的基础上,根据字形的不同变化适当地伸长主要笔画,因为不可能把每一笔画都充满格写,所有的笔画他不可能写得同样长。没有中心的紧凑,就没有四周的伸展。只有把次要的笔画写短,主要的笔画才能写长。一般的书写原则是上半部收缩(写短),下半部伸展(写长);左半部收缩,右半部伸展。简单地说,叫做“中心收紧,四周伸展;上紧下松,左紧右松”。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原则。有的字要上松下紧,或左松右紧,具体的字应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钢笔字楷书基本写法(1992年的钢笔楷书详解)(6)

4、写字也应像为人处世一样,讲求“礼让”.尤其是合体字,是由两部分或两部分以上的独体字或点画组成的,为照顾每部分之间的关系,某一部分就要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另一部分介入或占据,有的要写长,有的要缩短,穿插、避让,互相照顾,合理布置,才能使字形满正、中心紧凑。

汉字结构千变万化,楷书风格各呈异态。以上这四个方面远不能一概而全,只能是就一般的书写原则泛泛而谈,使大家未进门之前先谈些“规则”、“须知”之类的东西,有个大致的印 象。

钢笔字楷书基本写法(1992年的钢笔楷书详解)(7)

三、钢笔楷书结构书写要领

独体字是由笔画组成的囫囵一个字,不能拆开。多为象形字和指事字。它笔画较少,结构大多简单,但不大好安排。所以,掌握独体字的笔画搭配关系,在于恰当、幻称地安排。如果 能够找准字的中心,就可以达到左右对称,重心稳定。

在独体字中,常常有起着支撑、平衡作用的笔画,这叫做主笔。找准、写稳主笔,就比较容易掌握字的重心了。凡是写在字的顶部、中部或底部的横画,写在字中心的竖画或竖勾以及斜勾、撇捺、弯勾,都可以看作是主笔。以横画为主笔的字,横画尽量左右拉开,使其重心往下,增加稳重感。以竖画或竖勾为主笔的字,竖画或竖勾居中心线书写,保证左右对称及平衡,以撇、捺画为主笔的字,应该使撇与捺的交点位于字的中心线上。原则上讲撇捺的斜度基本相等,类似等腰三角形,这是针对保持稳定而言。但是在实践中,为了使字更具姿态,常常有意识地把撇写直写短,把捺伸长,强调一伸一缩的对比,增加字的动势。应该指出的是,要适可而止,否则一味拖长,字就散垮、拖沓了。以折画为主笔的字,注意区分横折竖勾与横折弯勾的不同,横折弯勾应尽量往左(靠近中心线)挑出勾,使结构趋于紧凑。以勾画为主的字,斜勾尽量写长一些,显出挺拔又有精神,但不要过直或过弯,略常弧度而有弹性为适宜。竖弯勾也可适当伸长,加强稳定感。

合体字是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的。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按结构形式分,大致可分为左右、上下、左中右、上中下、半包围、全包围、多部位结构。

钢笔字楷书基本写法(1992年的钢笔楷书详解)(8)

左右结构形式的字,左右部分搭配比例各占二分之一。由于偏旁有宽有窄,会出现左右宽窄、高低不同的变化。一般由“木、玉、牛”等左偏旁组成的字,多半是左窄右宽。由“欠、力、寸”等右偏旁组成的字,则左宽右窄。由“力”等右偏旁组成的字,可以适当低于左半部,以平衡左右的份量。同样,为了达到匀称的目的,有些右半部笔画少的字,也可以高于左半部。

上下结构形式的字,其比例也是大约各占二分之一。一般原则是上部尽量写紧凑,下部尽量放松,以显舒展。象由“一、穴、大、一、“”等偏旁作上部的字,多呈上大下小之势,争取盖住下部。而由“心、女、木、大、皿、土、系”等偏旁作下部的字,也应尽量伸展下部,以托住上部,呈下大上小之态。

左中右结构形式的字,字形容易写宽,因此每部分应尽量写窄,争取各占三分之一比例。考虑到每部分的笔画多少、方向不同,书写时应留有余地,互相容让;互相穿插、补空,以笔画不粘连、不交叉为原则。

上中下结构形式的字,字形容易写长,各部分应力求缩短竖画,延伸横画。同写独体字一样,也应找准、写长每个字中的主笔。同写上下结构的字一样,也必须遵循“上紧下松”的原则。

半包围结构形式和全包围结构形式同属包围结构形式。半包围结构形式还可以分为两面包围(也就是左上包围,如“厂、广、户、户、户”等偏旁,左下包围,如“无、毛、兀、风、走、之、_”等偏旁;右上包围,如“弋、戈、气”等偏旁)、三面包围(也就是右包左,如“勺"偏旁;上包下,如“门、门、凡”等偏旁;左包右,如“匕"偏旁;下包上,如“L"偏旁)。因为书写时大都先写外框或偏旁,所以外框或内旁的高低。宽窄限定了字形的大小,框里的结字大小要按外框的大小作安排。总的说,平包围结构的字需要注意的是,所包围的字不应超过外框。

钢笔字楷书基本写法(1992年的钢笔楷书详解)(9)

全包围结构形式的字只有“□”部。“□"的大小就是字形的大小。为了照顾视觉均称,书写时“口”字应稍小于其它结构形式的字。不能充格满写。一般不把这种形式的字写成正方形(实际也不可能),多是长方形、梯形或斗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