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又读《骆驼祥子》,在为祥子的命运悲叹的同时,不由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

他们都生活在新旧社会激烈冲突斗争时期,在社会底层为生活而努力奋斗;他们健壮,勤劳,热情,善良,吃苦耐劳,贫苦的生活掩盖不住青年人的干劲儿和活力;他们都经受着生活的考验:祥子买车遭遇“三起三落”,保尔曾四次死里逃生。然而,他们最终走向了不同的命运:祥子堕落为行尸走肉,保尔成长为钢铁战士。这其中有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因素,仔细思量,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呢?

1.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

祥子对这个时代的感觉是迟钝的,麻木的。比如,当车夫们对兵患议论纷纷的时候,他只关心自己拉车、赚钱,“什么西苑又来了兵,什么长辛店又打上了仗,什么西直门外又在拉伕,什么齐化门已经关了半天,他都不大注意。”他抱着侥幸心理冒险出城,连人带车被乱兵拉走。

虽然身处一个糟糕的时代,但当时革命思潮已经在涌动,曹先生这样的先行者就在身边,祥子却浑然不觉。如果时代是一辆车,呼啸着从祥子身边驶过,祥子却根本没想过要搭乘上去,而是固执地走自己认定的那条小道。

反观保尔,12岁在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凌辱,但他不是只盯着自己眼前的柴米油盐,而是对社会高度关注,对革命异常敏感。救下朱赫来之后,保尔跟他学打拳、频繁地交流思想。从朱赫来那里,保尔学到了革命道理,感受到了时代的召唤,最终走上革命道路,搭上了时代的快车。

一个人如果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关心社会局势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对外界的信息丝毫没有敏感性,往往就会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悲催地沦为被时代收割的“韭菜”。只有把个人的奋斗与时代的需要结合起来,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斗争洪流中,奋斗才会更有价值,才可能获得成功。

2.要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人生之书

祥子十八岁之前在农村的生活作者没有多写,但从他的境况可以推想,他大概上过两年学、认识几个字。到北平讨生活以后,书就和他的生活彻底绝缘了。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从来没有从书中得到过有益的启迪。

保尔上了几年学,就到车站食堂谋生,但他的生命因为有了书而不同。参军之后,他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思》等小说。尤其是《牛虻》,对他的思想和性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在牛虻这个精神偶像的影响下,保尔的性格更加坚毅,理想更加坚定。

读书,是一个人跳出当下的困境、反观自我、寻求人生突围的有效路径。在人生的紧要关口,向内求索,追寻心灵的方向,追寻人生的价值,世界会越来越辽阔,心灵会越来越深邃。

问一问自己:我有自己的人生之书吗?我的人生之书是什么?

保尔和祥子的人物对比(他们曾有相似的境遇)(1)

3.要不断提升认知,更新思想

祥子进城多年,认知有没有升级?过上了城市新生活的祥子,骨子里却还是个狭隘的农民。他固守着自己拉车——赚钱——买车的认知思路,自动关闭了认知提升的触角,只关心自己拉车,对社会新生事物一概拒绝:拒绝刘四爷借钱给他买车的建议,拒绝高妈放贷储蓄的理财建议,拒绝虎妞坐吃车份子的安排……拒绝实现梦想的诸多机会。思想的闭锁、停滞,使祥子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窄,最终无路可走。

保尔和祥子的人物对比(他们曾有相似的境遇)(2)

再看保尔,却在人生的历程中经历了多次思想的飞跃:冬妮娅的自由主义思想,朱赫来的革命启蒙,哥哥阿尔焦姆的反抗精神,都使他思想上受到触动,精神上不断成长;“工人反对派”风波使他明白只凭一腔热情可能适得其反;他学习马恩著作,反思不同思潮带来的冲突,逐渐克服自身性格冲动的缺陷;他到工厂和农村实践,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他获得了思想上的成熟,能有意识地对社会生活、自身情感进行思考,逐渐学会用政治手段和组织程序来解决复杂的问题……他的认知不断提升,思想逐渐成熟。

保尔和祥子的人物对比(他们曾有相似的境遇)(3)

困难挫折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就此沉沦的诱因,还是突破旧我、重塑新我的机会?取决于一个人的认知高度。一个人的认知上限就是他的发展上限,个人再怎么勤劳勇敢,如果认知水平不能持续提高,就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来说,祥子和保尔的故事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把个人奋斗与时代需要相结合,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升认知水平,才能在通往梦想的道路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