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女德研究的热潮。何谓女德?俗话来讲就是女性作为男性配偶时应该具有的品德。在谈论女德之中,有两种极端:有些人极力推崇认为现代女性应该尊崇古代的三从四德,做一个贤妻良母,日日相夫教子。另外一种,则极力反感第一种现象,认为那是糟粕,会使得女性回到旧社会,应该反其道而行之,不必讲究传统。相信大家可以看得出来,这关键就在“传统”两字之上,其实这样简单的分类就可以看出来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传统”两字,更不了解传统女性人格到底是什么。

研究古典文学女子性格特点(从唐代理想的妻子人格出发)(1)

回归古代或者反其道而行之,成为女德讨论的热潮

为什么选择唐代理想的妻子人格?

有了我们研究的意义,而如果要去研究必须有一个参照,作者为什么选择唐代的女性人格?因为唐代是所有朝代中具有特色同时也是一个分水岭,朱义禄先生在这方面颇有经验,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中华妇女的社会文化生活史上,唐代妇女是比较幸运的,唐以前女性人格上还有相对的自由,之后由于宋明理学的兴起,女性在人格奴化的情况下日益加剧。”那我们为什么又选择女性之中的妻子人格呢?

因为妻子之“名”最正!古代,“ 名 ”是很重要的,其中不仅包含着称谓、名分,还内含着尊卑地位和责任义务 。正如孔子认为,“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篇》)。

为什么“小三、情妇”这些“名”就叫人看不起?相信答案不言而喻,所以我们说“妻”是一个很严肃的“名”,是名正言顺的。其次古代妾妓这些角色被人看不起,正史一般不为其立传。今日以正史《新唐书》《旧唐书》《礼记》为研究根据,看看唐代“妻”这一角色的理想人格,以此来认识如今所讲女德中的传统女性人格。

研究古典文学女子性格特点(从唐代理想的妻子人格出发)(2)

唐代女性是比较幸运的

一、事常之道

事就是操持的意思,什么叫作常之道?就是说日常生活中妻子应该做的,一位妻子操持着平凡家事几十年如一日,怎么能不称之为卓异,简单来说我们可称之为普通却卓异的“平凡性人格”。

《礼记·曲礼》曰:“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于国君曰‘备酒浆’,于大夫曰‘备扫洒’ ”,借助这一句《礼记》的总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事常之道中作为一名合格与理想的妻子人格必须要具备这三点,“备百姓、备酒浆、备扫洒”。

1.备百姓

《说文》:“ 姓之言生也 。”姓的意思是生育,不是姓名。说到这里广大女性朋友可能会反问,我们又不是生育机器,怎么不生育就是不遵从女德了?绝不是,我们看关键前面还有一字,如果仅仅限于生育的意思,那难道是鼓励你们生一百个吗?

百其实代表笼统的一个数字,意思是后代众多。众多的后代当然不可能是一个人生的,这就要求嫡妻在众多妾室中做到“不妒忌”这是“备百姓”所指的真正寓意。

“妒”是唐律规定的“七出 ”之一 ,因为妒忌容易造成家庭不和,乱家败家。比如唐中宗的女儿宜城公主,“下嫁裴巽。巽有嬖姝,主恚,刖耳劓鼻, 且断巽发。帝怒 ,斥为县主,巽左迁”《旧唐书》,公主因妒成恨,割掉了丈夫宠爱的美女的耳朵和鼻子。唐中宗大怒,将丈夫与公主一同贬值,又如武则天,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唐高宗的几个子女都是武则天所生,若没有武则天,李唐皇室也不至于面临后代凋零的危险。

研究古典文学女子性格特点(从唐代理想的妻子人格出发)(3)

宜城公主与他的丈夫剧照

2.备酒浆

《诗经·小雅·斯干》认为,女子“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 ”,这“酒食”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为奉养舅姑(现代的公婆之意),负责家庭起居,一为负责纳客。

在两《唐书》中,著名的善事舅姑的事例有如下:杨三安妻李氏“事舅姑以孝闻 ”,樊会仁母敬氏“事舅 姑姊姒以谨顺闻” ,郑义宗妻卢氏 “ 事舅姑甚得妇道 ” ,唐太宗之女襄城公主 “ 性孝睦等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字“孝”这是备酒浆的真正寓意之一。唐代,出嫁之后能尽心尽力伺候公婆,这是“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的,而若是你被赶回去,这是有辱门风的。

其次便是纳客,这纳客包括红白喜事,孩子满月,亲朋来访这些,均是由女性负责。《唐律疏议·卷第十三·户婚》曰:“妻者,传家事,承祭祀。”,所以这备酒浆另一寓意是在说妻是否勤俭持家

在日常生活中,“备酒浆”似乎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班昭认为 ,“大富由命 ,小富由勤 ” , “ 营家之女 ,惟俭惟勤 ” ,说大富大贵固有天命 ,而平常人家若要丰衣足食 ,日用不穷 ,主要在妇人之勤俭 , “勤则家起 ,懒则家倾 ,俭则家富 ,奢则家贫 ” 。 所以 “ 备酒浆 ” 一词中 ,既包含着妇人勤俭美德的期待 ,又包含了妇人在夫家的职责所在 。

研究古典文学女子性格特点(从唐代理想的妻子人格出发)(4)

以“孝”流传的襄城公主图

3.备扫洒

扫洒的本意是指清洁内外,保持干净。《礼记·内则》曰:“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 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此句的意思是,天刚亮就起来,洗漱穿衣收拾铺盖妥当后就打扫庭堂院落,常用来指治家过日子要勤谨 。大家可能会问勤谨这不和“备酒食”重了吗?当然没有,古代“妇人四德”之中没有提及扫洒一事,是因为这里所说实乃“道德洁癖”!

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扫洒虽不值得提起,却是修身养性之基础,这是儒家慎始文化之体现,而妇人每日洒扫庭室,整理妇容,与其“清贞”品格的培养也应相关,这是备扫洒的真意。

《唐书》记载的女性中就有“洁癖”者,比如尚宫宋若昭姐妹,“皆性素洁,鄙薰泽靓妆,不愿归人”,她们“素洁”的生理洁癖极端地反映在道德洁癖上,与她们不愿意嫁人有着很大关系。不仅如此,妇人的贞洁观,虽有一部分是社会和礼法对她们的要求,但是在礼法渗透尚不深入的唐代,女性拒辱自杀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理的洁癖在道德上的反映,不愿意受辱被玷污,不愿意接受非自愿的性行为。这是广为尊敬的,要知道古代立贞节牌坊的女性地位并不低于尚学的士子。

研究古典文学女子性格特点(从唐代理想的妻子人格出发)(5)

关于宋若昭姐妹故事的详细记载

事常之道——小结

我们总结一下,唐代理想的妻子人格有这么三点:不妒忌、勤俭持家、贞洁。这三点所做非易,我们可称之为普通却卓异的平凡性人格,基于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什么是传统女性人格了,而不是如一些“网上学者”所讨论的一样,似乎传统女性留给现在的印象只有数十年如一日的相夫教子,只有地位低下四个字,事实上,古代妻子的地位在家中同样不低,我们不要被带偏才好。

二、事变之道

“事”这里同上面是不一样的,这里的意思是帮助,帮助丈夫的事业,变即发展之意,在古代,能做到事常之道已经很不容易了,事很理想的妻子人格了,若可以在夫君的事业之上有帮助,是更加理想的妻子人格了。

1.扶助其君

若说在古代女性女性没有地位,很大程度上不是说女性地位低下,而是说女性没有独立的地位。女子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无法同男子一般求学考取功名,或是战场杀敌立下战功,绝大多数女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嫁人,随着丈夫地位的变迁而变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中宗庶人韦氏,京兆万年人。祖弘表,贞观中曹王府典军。帝在东宫,后被选为妃。嗣圣初,立为皇后。俄与帝处房陵,每使至,帝辄恐,欲自杀。后止曰:‘祸福何常,早晚等死耳,无遽 !’及帝复即位,后居中宫。”

这段《新唐书》中的记载正是讲述唐中宗时的韦皇后,唐中宗第一次做皇帝,没有几个月便又被武则天赶下台,韦皇后随着中宗的地位一时升迁,一时降落。被赶下台后唐中宗特别软弱与害怕,怕武则天处决自己,所以几度想要自己了断,这时正是韦皇后的鼓励使得唐中宗熬了过来。其次又如唐玄宗,当他还是临淄王的时候,正是王皇后的帮助才使他可以清除武氏一党。

研究古典文学女子性格特点(从唐代理想的妻子人格出发)(6)

剧照中的韦皇后

其次“扶助”之意,还可谈得上救助,救助丈夫的性命。比如《新唐书》中的河南窦烈妇,与丈夫一起躲避乱军,可是不知自己正好藏在仇人家中,半夜里强盗进来要杀其丈夫,窦氏哭着遮挡住丈夫,死死拉住贼人的衣袖,被贼人的刀砍中也不放手,为丈夫争取了足够的时间逃走,所幸窦氏最后被救活了;如《新唐书》中的周迪妻,与丈夫在异地做生意,逢黄巢起义大将毕师铎攻打该地,夫妻钱财不保,无法回家,都快被饿死了,周迪妻见市集上人们互相掠卖而食,为了保全丈夫,她就把自己卖了钱给丈夫做盘缠,最后她被杀,肉被卖,只剩下个头骨。

2.夫有诤妻,则不入于非道

意思便是能正确的劝诫、引导丈夫。这对于一位女性来说并不容易,古代对女性的要求普遍为持家两字,而若想劝诫,女性必须自己便明事理,识礼义,这样才能搭建起与丈夫事业沟通上的平台。与明清时期“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不同,唐朝鼓励女子学习。

研究古典文学女子性格特点(从唐代理想的妻子人格出发)(7)

唐代鼓励女子学习

最典型便是长孙皇后。在两《唐书》中,长孙皇后的“规谏”与“善言”集中体现在她对政事的巧妙干预上。唐太宗曾和长孙皇后谈论到赏罚之事,长孙皇后回答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坚持和她谈论,她就坚持不回答。从这句话中看,长孙皇后似乎是恪守“男不言内,女不言外”之事业次序的传统贤妇,不干涉朝政,即使丈夫有意听取她的意见,她也能以礼自防,主动回避。但是,长孙皇后真的不“豫闻政事”吗?

魏征因忠言逆耳触怒龙颜的时候,皇后以称赞太宗贤君有诤臣的方式保住了魏征;长孙皇后深知兄长长 孙无忌善于“曲相谀悦”,不是直言进谏的良佐,所以太宗每欲重用长孙无忌,长孙皇后都力谏劝止;长孙皇后临死时,力保被贬的房玄龄,唐太宗因此重新重用房玄龄;长孙皇后重病时,劝止了皇上大赦天下以祈福的做法,避免了以一己之私而乱天下之治。从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中我们便可以看出唐太宗之所以被称之为“千古明君”,这里面长孙皇后是出了不少力的。

研究古典文学女子性格特点(从唐代理想的妻子人格出发)(8)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

三、总结

我们主要从事常之道与事变之道两大方面来考察唐人眼中理想的妻子人格,然而,女性因为事常之道而载入史册的较少,千百年来 ,中国的女性都在理所当然地操持着日常家务, 女性的价值和对家庭的贡献被淹没在这些日常琐碎之事之中 。

事实上直至今日,女性在家庭中所做的家务劳动的价值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全职太太在家庭中因为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没有独立收入,依附于丈夫,家务劳动的价值被贬低或无视,导致全职太太在家庭中地位不高,在家庭事务决策上没有话语权。而在唐代,大 多数女性并没有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但是她们的地位和话语却并未如今天一 般被丈夫们忽视,因为唐人接受了夫妻职责分工不同,并不会抱着粗浅的“男女平等”想法去过分要求女性向男性看齐,也不会因为这种“男女平等”的奢望落空而轻视女性。

综合此,我们初步还原了什么是传统女性人格,基于此,我们再去研究女德才好,而对于今人到底是该遵循古代还是反其道而行之,其实儒家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中庸。其实越到发达的社会中庸越重要,中庸不是说怎么都可以,而是重在强调事物是变化的,我们没有必要去执守哪一端,就如太极图一般,两者交合,视各自情况而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