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孔茜 房体朔
以“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为主题的壬寅年公祭孔子大典(以下简称祭孔大典)将于9月28日举行。今年的祭孔大典邀请央视频团队组成联合导演组,深挖文化内涵,全面提升环境氛围、视觉系统、服装设计、音乐编排,实现“礼”贯穿全程,“乐”贯穿全线,使祭孔大典更为规范,氛围更加庄严肃穆,参祭人员沉浸感全面增强,参与更具广泛性。
央视频团队执导
注重视觉整体统一
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牵动着华夏儿女的心,央视频团队的加盟带来诸多亮点。“我们打造了仪式的高尚感,形成视觉的整体统一。”央视频团队陈为丹曾多次参与国家大型盛典,此次应邀担任祭孔大典的总导演。
陈为丹坦言,团队在创作中遵循“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的原则,以守正创新为核心,深入挖掘“三孔”遗留的宝贵遗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近千米的祭祀之路,便是他们重点着眼的方向。
参天的柏松、金黄的瓦当、万仞宫城上响起的钟声……为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感与视觉效果,导演团队化繁为简,去掉沿途绢花,还原沿线古建筑的原风貌,使参祭人员自逵泉路下车后,一路前行,即可一睹沿途的古代建筑与葱葱绿柏,直观感受孔庙的历史厚重感。
以尼山为雏形的迎宾造型、以《论语》节选为内容的竹简围挡,与高7.5米、宽30米的主视觉背景板遥相呼应,使人身处其中,崇敬之感油然而生。
在本次祭孔大典中,突出展现参祭人员和全球观众的情绪起伏点,亦是一大亮点。“万仞宫墙的九声钟响,应该是象征历史脚步的‘九步’。”陈为丹说,为引领参祭人员的情绪不断产生起伏点,伴随着九声钟响,覆盖于宫墙上的高清大屏幕,将以曲阜孔庙为起始点,逐一展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孔庙画面,预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不断外延、扩散。
待九声钟响后,覆盖于宫墙上的大屏幕与城门随之缓缓打开,古色古香的建筑感与沧桑感缓缓进入众人视野,使人的情绪起伏与视觉冲击形成一致。
音乐上,在启户环节处,采用大音希声的方式。“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陈为丹表示,突然的静默,可以引起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心灵得到净化,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庄严肃穆之感,产生崇敬之情。
古为今用倡和合
创作新时代主题歌曲
作为祭孔大典的开篇环节,开城仪式奠定了参祭嘉宾的情感基调。为此,从开城表演主题歌到背景音乐,编创人员都下足了功夫。
“在主题歌曲的创作过程中,围绕新时代发展主题,精心编创,创作了恢弘大气的主题歌曲《和合大同》。”陈为丹坦言,歌曲围绕“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这一主题,采用讲话语录与《论语》节选内容相融合的方式,以达到古为今用、借古颂今的效果。
有了立意主题,选用何种音乐方式表达,便显得尤为重要。“我最开始创作了两个版本,经过对比,感觉采用雅乐音节来写更能表达祭孔的意义。”公祭孔子大典音乐总监曾建雄表示,为凸显庄严肃穆、典雅之感,曲子以中国式的雅乐音节为调式进行编创,运用编钟、编磬、大鼓等民族乐器,并融合交响乐,使之形成对大同理想的赞颂以及对传统文化和伟大新时代的讴歌。
“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为凸显礼乐文化,曾建雄在祭孔音乐上也做足了文章。
“根据现有情况,我们从20种祭孔乐器中,选用8种制作了《八音回响》的音乐。”曾建雄坦言,本次制作的《八音回响》作品共分4个部分,融入了金、石、丝、竹、革、木、匏、土八类乐器,体现了孔子礼乐思想中的“和同”。整个祭孔音乐庄严肃穆,古朴典雅凸显文化韵味。
在音乐播放上,为使音乐更具有流畅性,本次大典从单点布局改为基站式布局,使参祭人员在行进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延续性与完整性。
“希望通过音乐,将孔子思想‘仁’的部分表现出来。”曾建雄称,无论是祭孔音乐,还是开城表演的主题歌,追求音乐一致性是本次大典所遵循的初衷,通过音乐的传达,表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携时代同行的内涵,增强大典氛围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调整八佾舞、诵读环节
服装凸显东方元素
为全面增强祭孔大典的感染力、影响力、传播力,央视频团队注入诸多新元素,以专业团队、专业视角、专业境界,打磨方案、完善细节,努力提升庆典效果。
“今年我们将八佾舞作为乐舞告祭的单独环节予以呈现。”陈为丹说,祭孔大典对诵读、乐舞告祭进行梳理、充实、升华,共设开城、开庙、启户、公祭4项议程。为将祭孔大典不断推向高潮,本次祭孔大典在遵循传统流程的基础上,将八佾舞与诵读进行相应调整。八佾舞作为乐舞告祭置于敬献花篮之前,可使参祭人员静心观赏乐舞之美。
诵读作为祭孔大典全城互动的又一亮点,可以将氛围感、仪式感拉满,令人心潮澎湃。当现场“壬寅年公祭孔子大典礼成”话音落下,公祭仪式现场、孔庙内外、万仞宫墙上响起大中小学生与成人的朗朗诵读声,通过现场与多点直播连线的方式,寓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承。
本次祭孔大典还打造了更具仪式性的服装,通过东方元素蕴含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核,尽显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在舞美、道具与行进路线的安排上,做到统一设计,全局安排,力求达到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于我而言,完成祭孔大典,更像是一次新的启程。”对于济南人陈为丹来说,参与祭孔大典意义非凡,通过壬寅年祭孔大典的编创、制作,使他有了勇于探索的编创精神。他希望通过祭孔大典,让所有参与者和广大观众都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谈及未来,陈为丹表示,作为国际性中国文化符号的公祭,孔子大典在内容方面还存在许多可以发掘的元素、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还存在更加时尚感和当代感的表达;在影响力和传播度等维度上,还存在更为广泛的拓展范围……今后将继续不断打磨,使之成为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