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对学龄前后的孩子真的很抽象吗?我想大部分时候是这样的,特别是催他们收拾玩具,提醒他们还有五分钟可以玩,或者是赶时间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和我们的“时间”是两个维度。
“妈妈,今天是哪天?妈妈,今天星期几?”今年夏天,我被两个小孩轮番询问这些问题,后来我发现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看日历,还知道了怎么计算时间。
意外的度假倒计时
暑假还没开始,我就提前一个月告诉孩子们,我订了一间度假酒店,他们可以在船舱一样的房间住一个周末。于是,他们开始期待时间可以快点过去,马上可以到出行的那一天。
那一个月,时间这个概念真正进入了他们的头脑。首先是问我哪天去,然后主动找出角落里的日历标记下来。计算时间这个家庭活动整整持续了一个月。
于是,每天起床的对话变成——
小小孩:“妈妈,今天几号了?还有几天去酒店?”
我说:“你去看看吧,然后告诉妈妈。”
然后,小孩们就开心地跑去数日历了。
倒数三四天的时候,我告诉他们一天有24小时,于是哥哥开始计算还有多少小时。一直持续到最后24小时,临睡前已经精准到分钟计算。
第二天,孩子们自己起了床。早餐前,他们又开始计算有多少小时能到酒店,细化到路上搭巴士的时间,搭船到小岛的时间,再到入住酒店时间,一直到退房最后一刻。整个过程中,他们一直追问我:“妈妈,还有多久?还有几分钟?还有几秒钟”
如何变主动为被动
看半个小时电视,去公园玩半个小时,一节课40分钟等等,这些时间概念,都是成人制定的约束性规则。旅行的倒计时过程,因为有期待,让以往的被动、被约束,变成了主动、正面的期盼。
他们发现时间无时无刻都在,而且时间变化和自己息息相关。特别是还在幼儿园的弟弟,开始感知到早上、中午、夜晚是时间的分别点,以及一日之后在日历上的变化,而且更加留意路程中的时间,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
为人父母都会觉得时间是个焦虑因素,会焦虑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你越急,越会发现孩子拖沓,很多冲突就是因为孩子和大人的时间维度不同,期待不同。孩子需要在成长中主动建立时间感,这个过程中需要两个助手相辅相成帮助孩子。
首先是情感助手。这里指的不是认识时钟,而是正面理解时间概念。比如出行时,和孩子一起计划时间,让他们有期待,主动探索时间概念。让孩子理解到达某个地方所需要的时间,这个时间会有一个直观体会而不再是抽象数字。外出、旅行都是很好的日常学习机会。
其次是时间助手。家长在给孩子时间限制时,例如再看5分钟,这是一个抽象概念。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我推荐沙漏,可以让他们直观看到时间。另外,把日历放在明显位置,带孩子练习做日程规划。可以让孩子用不同颜色笔把固定日程标识出来。
希望以上经验和方法可以帮助爸爸妈妈与孩子建立沟通渠道,帮助孩子们感知时间、认识时间,了解时间,进而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本文绘本内页来源于《再过10分钟就睡觉》 文 / 图:佩吉·拉特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