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

罗阳烈士逝世九周年

2012年11月25日

歼-15飞机现场研制总指挥罗阳

因积劳成疾而猝然离世

或许他们的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他的桌上多了一封永远寄不到的信)(1)

沈飞航空博览园展厅内展示的歼-15舰载机。

今天,人们自发前往

沈飞航空博览园·罗阳纪念馆

缅怀这位为祖国航空事业

作出突出贡献的航空英模

出生于军人家庭的罗阳

高考志愿全是军工类

是多门功课满分的优秀学生

罗阳的大学同学李兆坚回忆说

刚入大学时

罗阳和他曾看过一部资料片

由于信息化程度低

片中我空军飞机还没看到敌机

就被对方击落

罗阳很震撼

当天与同学们讨论到深夜

航空报国

成为罗阳坚定的信念

一封图画信

走进沈飞航空博览园·罗阳纪念馆

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

无不折射出罗阳一生

忠诚奉献的中国共产党人本色

来到罗阳办公室的复原场景

一位青年走上前来

替当天上学的孩子

把一个信封放到罗阳的办公桌前

嘴里念叨着:“如果您还在

今年恰好是60周岁

应是儿孙绕膝,安享天伦……”

他默默地向塑像深深鞠躬

表达对这位航空英模的无限敬仰之情

或许他们的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他的桌上多了一封永远寄不到的信)(2)

这是一封笔迹稚嫩的图画信

也是一封“永远也寄不出去”的信

信件由书信和图画组成

落款为“航空实验小学红领巾”

略显稚嫩的笔迹下满是朴实无华的语言

道尽少年儿童对罗阳的敬爱之情

或许是有些字还不会写

或许是还想跟罗阳说几句“悄悄话”

信中很多内容用简笔画代替

或许他们的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他的桌上多了一封永远寄不到的信)(3)

或许他们的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他的桌上多了一封永远寄不到的信)(4)

“红领巾”写给罗阳的图画信。

在“红领巾”所画的插画中

出现一幅令人为之动容的画面——

在2019年的国庆阅兵式上

虽然那时的罗阳已经离世

但他的身影依旧出现在天安门广场

还是那副熟悉的眼镜

还是那件熟悉的蓝色航空绵

罗阳深情的眼眸望向蔚蓝的天空

看着由5架歼-15组成的空中编队通场而过

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或许他们的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他的桌上多了一封永远寄不到的信)(5)

信中的一幅插画令人为之动容。

他曾说:

“我们最大的追求

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

使我国的先进战机

能够早日装备部队

使我国的国防工业

能够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从接到舰载机任务那天起

罗阳和他的团队

就一直奋战在研制现场

在任务最后冲刺的1个月

他的工作节奏从“711”变成“720”

每天工作达到20个小时

“飞鲨”歼-15

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

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

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辽宁舰入列时

海外媒体曾预计

中国舰载战斗机成功运用

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然而,仅仅两个月

歼-15就成功实现舰上起降

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

那是2012年11月18日

带着从珠海航展归来的疲倦

罗阳登上一架直升机向着茫茫海天飞去

目的地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执行歼-15舰载机的起降飞行训练任务

匆匆放下简单的行李,罗阳直奔海试指挥部,急忙询问此次海试的各项日程和安排。

飞机的状态始终是他关注的焦点,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掌握第一手信息,不停与海军领导、舰上官兵和总师孙超交流工作进展,他在为歼-15舰载机的后续研制工作进行准备。

即便是在对飞机进行例行检查时,人们在辽宁舰上也随处可见罗阳的身影,他就是在这种既紧张又兴奋的情绪下度过一个个日夜。

11月23日,雪霁初晴,朝霞满天。罗阳早早地来到甲板上,兴奋地说:“是个好天气,能飞!”

“各部门注意:试飞员驾驶歼-15舰载机,已起飞!”伴随着指挥室的广播,中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起飞的惊天大戏拉开了帷幕。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分钟都那么漫长,每一秒都像催征的战鼓声,在人们的心上重重地擂响。

500米……300米……100米……刹那间,原本还疾飞如箭的“飞鲨”,稳稳地停了下来……“成功啦!”“成功啦!”辽宁号上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战机经过加油和地面准备,又紧接着进行滑跃起飞的科目。只见起飞助理左腿屈膝下蹲,右臂迅速伸开,食指和中指指向前方——“起飞”号令一出,歼-15舰载机像是离弦的利箭,滑跃升空。

或许他们的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他的桌上多了一封永远寄不到的信)(6)

少年时期的罗阳就立下航空报国的远大理想。

第二天,另外几架歼-15舰载机相继圆满完成起降着舰任务。一切都是那么完美,歼-15舰载机创造了世界舰载机服役的奇迹。夜幕降临,罗阳抓起记事本匆匆走向试飞部门,询问并记录下飞行员的感受、体征数据变化等,作为后续改进飞机时的参考。

11月25日,在辽宁号即将返航之际,罗阳却没有如往常般按时起床,同事察觉到异样后急忙赶去查看情况。罗阳正斜靠在被子上,右手搭在胸前,脸色有些发黄,微微闭着双眼。同事连忙上前问到:“罗总,你怎么了?”

罗阳轻声说:“不太舒服,胸口闷得慌。没事儿,躺一会儿就好了。”

“那我去喊舰上的医生来看看?”

罗阳急忙摆手说:“这时候大家都忙,不要麻烦人家了……”

上午9时,最后一个走下舷梯的罗阳,连跟迎接他们的战友拥抱的力气都没有了。

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航空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因公殉职,年仅51岁。

或许他们的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他的桌上多了一封永远寄不到的信)(7)

歼-15舰载机的成功,让航母style在网络爆红。

有人说罗阳是为沈飞公司而生的,沈飞公司的厂庆日是6月29日,罗阳的生日也是6月29日。罗阳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工作了30年,前20年在601所设计飞机,后10年在沈飞公司制造飞机,为祖国的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罗阳以国家之振兴为己任,三十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三十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奏唱出一曲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英雄赞歌。”讲解员说。

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

在实现两大重点型号相继成功首飞后

罗阳就立即赶赴珠海航展

紧接着又飞去沈阳

转战“辽宁舰”,为舰载机助力

无论再忙,只要在沈阳

罗阳每天都会抽半小时来看看老母亲

而这一次

他没有来得及去看望妈妈

在沈阳机场,他给妈妈打来电话

“妈,我现在不能回去。”

这是母子二人最后的一次告别

或许他们的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他的桌上多了一封永远寄不到的信)(8)

这是我们看到的

罗阳生命中最后的画面

在离开后不久

他就捂住剧痛的胸口倒下了

在告别仪式上

罗阳的妻子王希利用这样一句话

和已经离世的丈夫告别

“太累了,你睡吧,你睡吧。”

罗阳走了

但是他的梦想不会止步

9年来

一次次“成功”

多希望他能看到

或许他们的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他的桌上多了一封永远寄不到的信)(9)

“航空报国不是一种荣誉,

而是一种使命。”

国之重器,以命铸之

致敬英雄!

综合:辽宁日报《北国》客户端、人民日报、央视军事

来源: 辽沈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