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凤教你学唱穆桂英挂帅(马金凤大师穆桂英挂帅选段)(1)

唱词:

我未开言来心如焚

尊声祖母老太君

我也不是贪生怕死不挂帅印

恨只恨那宋王昏庸叫人伤心

穆桂英十年我未曾离战马

咱杨家世世代代都是军中人

磨坏了多少鞍和蹬

穿破了铁甲无数身

闯江山来争乾坤

哪一阵不伤咱杨家人

沙场上死的都是忠良将

安享荣华是那奸佞臣

老太君你只知为国把忠尽

再看看,至如今可比不得大破天门

大军帐缺少了那焦孟二将

我身边也无有了排凤钗裙

文广儿兄妹年纪小

上阵去打仗我是不能放心呢啊

这是马金凤老师刚13岁时跟豫西老艺人燕长庚老师学的一个段子,也是马老师一直特别喜欢的一个唱段。 一段连贯起来一气呵成的慢二八唱腔,整个的演唱格调可以用深沉悲壮来形容。本唱段也可以说是在该剧中感情格调最低、感情内容最丰富的一段唱段。唱腔中大量揉入豫西唱法,马金凤老师在这段唱段中通过大小嗓的巧妙结合,又融入了马派唱腔清脆、坚实的特点,基本使每一句的尾字都回归到原音上,加之丰富的面部表情、身段动作,把此时左右为难、心急如焚的穆桂英的心理活动刻画地入木三分,同时越发使人物形象在观众心目中明朗清晰起来。

首先在情境上来分析这个唱段。文广兄妹被佘太君派去汴梁打探边关军情,恰赶上宋王校场比武,文广兄妹少年气盛,刀劈王伦,夺回招讨帅印,回府来交与穆桂英让其挂帅出征。穆桂英一为儿女的鲁莽从事担惊生气,又深知杨家威风已不比当年,当年的少年英雄已具为老迈之人,文广兄妹年纪尚幼,况且帐前无将,难平番寇,加之宋王昏庸、难尽忠言,怕是此印接的容易,挂起来难啊!而其中厉害重大,关乎国家兴衰、百姓危亡,故又气又恼、矛盾重重,绑了文广要去进京交印领罪。此刻又被佘老太君拦住道路,一定要她去挂帅东征,穆桂英此刻忆起历历往事,面临重重危机,又是感伤又是生气,面对老祖母又发不得火、生不得气,只得强压怒火,平心静气地给予解释劝说,于是,产生了此段唱段。

“我未开言来心如焚”一句,便是穆桂英感情的爆发。此句从“未开言来”顿开,“来”这个衬字回归原音,音调降低,表现出穆桂英此刻强压心火的压抑心情,“心如焚”三个字中在“心”音调升高,又有一个小顿,在技法上是为了后面“焚”字上的拖音蓄气,在感情上更能给人一种气愤压抑的感觉,一个“焚”字,音调由高降低,表达出穆桂英此刻强压怒火、又难以抑止的复杂感情,也可以说这个字是整个唱段感情的爆破点,所以一定要拉够,把主人公的感情尽量充分地表达出来。

“尊声祖母老太君”一句七字格律的唱词,从“祖母”二字以后断开,“母”以重鼻音来哼鸣出来,依旧表示一种感情的压抑,当她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自己年迈的老祖母的时候,还是不得不收回怒火,试图归于平静;“老太君”三字顿下来,最后又回归于原音,带有浓郁的豫西韵味,表达出穆桂英欲罢不能的思想激战。

“我也不是贪生怕死不挂帅印,恨只恨那宋王昏庸叫人伤心。”前一句是对老太君的劝解,音调相对归于平静,提起来宋王,又情难自禁地愤怒起来,故“昏庸”的拖音比较长,且是由口腔音转变为鼻腔音而形成的拖音,表达自己愤愤难平的心情,“叫人伤心”又是回归原音的一个爽利的顿音,非常有味道。

“穆桂英十年我未曾离战马,咱杨家世世代代都是军中人。磨坏了多少鞍和蹬,穿破了铁甲无数身。闯江山来争乾坤,哪一阵不伤咱杨家人。”穆桂英历数十年争战来的幕幕惨境,沙场上奋不顾身的战争,十年如一日的疆场搏杀,烽火狼烟弥漫下那一个个英年早逝、为国捐躯的杨家儿郎的尸首,怎不惨哉壮哉!马金凤老师的演唱也正是延续贯通了前四句唱腔的特点,揉入这些凄惨而又悲壮的感情因素,才把这段回忆唱得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形象逼真。

“沙场上死的都是忠良将,安享荣华是那奸佞臣”这两句唱腔具有鲜明的对比色彩,感情转化需要非常灵敏且迅速。“沙场上死的都是忠良将”音调转缓转柔,并拉出一个小拖腔,表达出对为国尽忠、效命疆场的战死的将士们无限的哀思与深切的感情;紧接着“安享荣华是那奸佞臣”又逐渐转化为豫西唱腔,甚至是用咬牙切齿地演唱出来的,非常生动地表现了穆桂英对奸臣佞贼的切齿之恨。顿时把这个爱憎分明的穆桂英形象鲜明地表现在观众眼前。

“老太君你只知为国把忠尽,再看看,至如今可比不得大破天门。大军帐缺少了那焦孟二将,我身边也无有了排凤钗裙。文广儿兄妹年纪小,上阵去打仗我是不能放心呢啊。”若说前几句是怀古的话,那么这六句便算是伤今了。先把前情往事与老太君回忆一遍,再来分析眼前的军队形势,如今天波府内,非老既小,当年的左膀右臂又均逝于往事,战斗力比起当年来已经是极其微弱。尤其在后两句“文广儿兄妹年纪小,上阵去打仗我是不能放心呢”运用一个起伏的拖音,混入豫西的本嗓唱法,无不把这感伤之情流露于胸,使人听之望之也不禁黯然神伤,再配之以出神入化的神态动作,更是把穆桂英对文广兄妹的担忧描述的淋漓尽致,使人听后回味无穷!

马派唱腔是以豫东唱法、大段性叙事性二八板为主,在本剧目中也是如此。加入这个唱段,使剧目唱腔形式更加丰富,同时对于穆桂英思想斗争的表现也比较突出,刻画地更加生动、深刻,可谓有画龙点睛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