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常识积累(专利黄金十年刚刚开始)(1)

我的一个企业主朋友,做汽车零部件的,研发时碰到了一个技术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带领研发团队耗时6个多月花费了近200万元,终于攻克,兴冲冲准备拿着技术方案去申请专利,经过专利代理人检索发现,早在20年前就已经有人申请过解决这个技术问题的专利了,现在专利都已经过了保护期,大家都可以免费随便使用了,也就是说我的朋友花了200万6个月时间,搞了一个重复发明,如果早在研发开始之前先进行技术检索,就可以免费找到解决方案,不至于耗时耗钱耗力了,真是悔不当初。

专利常识积累(专利黄金十年刚刚开始)(2)

当我朋友向我讲起这件事的时候,我很震惊,意识到“检索”竟然这么有力量,大脑好像告诉我,应该好好研究下检索这个工具,到底是个什么,于是回家后立马着手开始开始查阅资料,好好研究下检索,看看是否值得让自己再拥有一项检索的小技能。

于是,从百度、抖音、头条、微信订阅号、知乎、B站等开始,先大量阅读了文章、新闻、访谈等一些相关资讯,从专利的起源到整个的发展时间线,再到专利行业怎么服务国家科技发展趋势,原来,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也为意味着知识产权从数量向质量上转变。

在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中,首次把高价值专利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具象层面来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的审查效率的提升,从原先授权一件专利要两年半时间,提升到一年半时间,各地政府对企业专利的专项资金支持也有大幅提升,在上海,只要获得政府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认定,直接奖励五十万;

通过分析最终得出一个小结论“专利的黄金十年战场刚刚开始,而检索属于专利的侦察兵”,而这个检索侦查的小技能绝对值得学习拥有。

检索的目的是什么?

无论是要想提高专利的质量,还是想避免重复发明,又或者想避免侵权,都要找到相应的对比文件,那就要从源头开始下手,在检索的环节上着力。

比如在专利申请之前就开始有效进行检索,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专利、非专利数据库,准确了解现有技术的发展水平,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创意是不是有人已经提出了,即能科学决策是否申请专利,也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创新。

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很多场景都会用到检索,举例大概有这几种场景描述检索的需求:

1.A客户有新产品研发成功马上就要推向市场,这个时候对产品进行专利全面检索下,看有没有侵犯别人的专利权,省得弄出不必要的麻烦;

2.B客户想到了一个好的 idea,在开始投入研发前,先检索下这样的技术是不是别人已经申请过专利保护了,可以避免重复研发;

3.C客户生产过程中,想通过改造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损耗,通过检索相关领域的专利技术,极小成本解决了降耗增能的需求;

4.D客户被别人状告产品侵权,通过代理人检索,找到了具有同样技术效果的已失效专利,有 效的维护了自己的权益,驳回了对方的侵权诉讼。

通过场景需求的描述,我们提炼出检索的目的,就是通过有效检索找到对比文件,评价自己技术方案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专利常识积累(专利黄金十年刚刚开始)(3)

检索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专利常识积累(专利黄金十年刚刚开始)(4)

这里要先理解一个概念,发明创造大概分了三个类别,纯原创发明创造、组合式发明创造、改进式发明创造,自科技发展至今,纯原创的发明创造少之又少,所以,此处指的检索是指组合式与改进式的发明创造。

专利常识积累(专利黄金十年刚刚开始)(5)

检索就是查找东西,向百度的搜索也是一种检索方法,专利检索看起来很简单,上图就是整个检索的过程展现,大概逻辑就是“某一个发明创造,通过查找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对比,看看本发明是否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里面包含了超级多的知识点。

第一步:技术交底书

比如说第一步是技术交底书,也就是整个发明创造的全部内容,里面包含:

整个发明建立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上?

本发明发现了什么技术问题?

这种技术问题的原因是怎么产生的?

本发明从什么样的规律中找到了解决办法?

这种办法针对现有技术有什么样的改进?

改进后的效果是什么样的?

检索的第一步就是要充分理解技术交底书内容,搞懂整个发明的前因后果,既然检索的目的就是找到对比文件,如果连本发明的前因后果都没弄懂,不要说检索到适合的对比文件了,怎么去检索都会无从下手。

第二步:发明构思

再比如第二步的发明构思,包含了“发明”和“构思”两个板块的内容,发明是解决问题的产品或者方法,构思是产品或者方法的思想,就像一幅画,分为“作品”、“思想”,画的内容是作品,画传递的信息是思想;

在进行检索之前,既要理解发明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技术效果的逻辑关系和技术原理,也要通过考虑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技术效果的相互作用,洞悉发明人背后的构思,才能客观的、全面的从技术交底书中提炼出发明构思。

第三步:技术方案

第三步说的是技术方案,通俗的讲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案,那就说明技术方案前面还有一个环节,叫做“问题”,出现了问题,也有了解决方案,那后面也该有一个环节叫做“效果”,所以要从一个全面的视角看待技术方案,贯穿理解就是下图,从出现技术问题,到有了解决方案,再到看到技术效果。

专利常识积累(专利黄金十年刚刚开始)(6)

技术方案就是检索原文件,通过检索文献找到技术方案的对比文件,用对比文件评价技术方案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第四、五步:方案分析、提炼要素

一个技术方案的文字稿可能有几百字或者上千字,不可能全部塞到检索框里面去检索,要把方案进行分析和拆解,提炼出关键词要素,再把这些关键词要素串联起来作为检索的基础。

第六步:构建检索式

全球的专利文献和相关信息,全部加起来大概有9000万条左右,也是都有相关的分类。

就像图书馆一样,可以查到某一本书,具体在图书馆的第几层楼的哪个房间的哪个书架的哪一层的哪一具体位置。

专利常识积累(专利黄金十年刚刚开始)(7)

世界上90%的发明创造会在专利文献中体现,而这些文献有同样储存在世界的各大文献库,比如欧洲专利局、美国专利局、日本特许厅、韩国特许厅、中国知产局等;

这些存储在各大文献库的专利信息,同样有着严格的分类,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编号,和细分编号,比如检索一个民用飞机座位上安全带卡扣,大概思路就是从航空领域-民用客机-驾驶仓-副驾驶座-安全带-卡扣这样的思路,逐步的缩小检索的范围;

所以,检索式的构建就是找到适合检索的范围,并不断地缩小这个范围,直至找到对比文件。

第七步:开始检索

这一步的重点是,用什么工具进行检索,百度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用专用的检索工具,而市面上的检索工具多种多样,有收费的,有免费的,有适合初级学者的,有适合专业人士的,有中文的,还有英文的;

专利常识积累(专利黄金十年刚刚开始)(8)

对于工具的介绍和使用方法,网上有很多相关信息,在此就不多做阐述了,前面六步已经完成70%的检索工作了,到了开始检索这一步,基本后面会比较顺利了。

最后

今天梳理了检索的目的和检索的流程是什么样的,也算是对检索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之前我也不断的反思,为什么学习检索?怎么才能快速的掌握这项技能?

先说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动力其实就是来自于开篇我那位企业主朋友的启发,当时我就在想他为什么没有提前检索下自己遇到的技术问题呢,这样不就不会浪费时间精力和资金了吗,是因为他之前压根不知道有检索这回事,也没人告诉他,是以前的认知不足;

我的工作是企业服务,假设我有检索这项技能,透过检索,

如果可以帮助客户找到解决技术问题的失效专利,拿过来免费用;

如果可以在客户进行研发投入之前,帮客户检索下是否属于重复发明;

如果可以帮助客户在新产品推向市场前,先检索下是否侵犯了别人的专利权;

如果可以帮助客户在专利申请前,先检索下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

如果真的可以为客户创造这样的价值,我想这是我学习检索的初衷。

专利常识积累(专利黄金十年刚刚开始)(9)

再说怎么快速掌握,一开始我是到处收集信息资料,东一招西一式的碎片学习,发觉这样不行,很多东西都是只学习到了具体某一个环节怎么操作执行,而且发现很多人讲的很多都存在重复,更甚至还有一些水平很低,浪费了很多时间;

之后,换了一种学习思路,购买了专利系统视频课程,准备从小白一点一点学习起来,这个倒不是不行,就是太慢了,老师讲的是很好,就是每节课都要几十分钟,一共加起来要几百节课程,按照我业余时间每天学习一节课,就算不间断的学,我要学习2年多才能学完,这肯定不行。

于是又换了一种方式,买来检索专业书籍进行学习,看书可以自由掌握进度,边看书边做笔记,然后再整理自己的笔记做成PPT,这种方式试下来确实比看视频课程快很多,但又有了新的问题,就是容易忘记,今天学习完也做好笔记和PPT了,感觉已经内化了,但是到了第二天还是会出现忘记,尤其是在逻辑上不连贯,经常片段式忘记,还需要再回头学;

我在想有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呢,即能学的快,还能不忘记,似乎把自己当做老师,教别人检索是个好办法,能教别人肯定自己首先要懂,但是教给谁呢?,没有学的对象这个问题总要解决才行吧,再说了谁愿意和一个自己都不太懂的人学习检索知识呢;

于是乎,自媒体顺理成章的成了最佳工具,自媒体就是我要教的对象,把我的检索学习过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科普到自媒体上,科普的创造就是我转化学习内容的通道,就是最佳的方法,即有了要教的对象,还能作出原创文章。

这样的方法,还可以激励学习其他更多方面的知识,让自己艺多不压身的同时,自媒体的创作内容源泉也会永远不枯竭。

今天是通过自媒体转化检索科普的第一天,检索学习是个系统工程,里面知识瀚如烟海,检索也是一门手艺,需要不断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如果你也对检索有兴趣,也希望自己在业余时间多学一门手艺的话,欢迎共同探讨,我是爱好元宇宙的张文举,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