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昨夜萧萧疏雨坠。悉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

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莲子与人长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宋朝欧阳修《渔家傲·荷叶田田青照水》

晏殊欧阳修采莲词(荷叶田田青照水)(1)

这首词是需要心平气和地读,才能够领略里面的苍凉和洒脱。荷叶田田,对于少年少女来讲,那是一种投入的青春美丽,有着欢欣与雀跃。采莲姑娘的青春笑脸,男青年情愫的涌动,成就了无数灵动靓丽的采莲诗,成就了爱情里的深情。

但是欧阳修写这首诗已经是中年了。爱情或者有过。但他面临的更多的是事业上的难度。作为一出道就文惊四座的他,是有想有所为的锐气的。因为他和范仲淹一样,看到了北宋政治的弊端,并勇于上言。但随着他的好友范仲淹被排挤,他作为一名很有作为的京官调到了湖北宜昌做县令。这一做就是7年。

30多岁的他有机会进入京城,和范仲淹一起提出了改革的主张。这是封建时代有良心的官僚,面对国家的一种自发的责任。但是宦海多变,不久,改革新政失败,他继续贬到外地做小官。

晏殊欧阳修采莲词(荷叶田田青照水)(2)

这个时候已经40多岁了。前朝有白居易,有刘禹锡,本朝有范仲淹。沧桑正道自古难,所以欧阳修想得开,一方面治理地方,如烹小鲜,另一方面寄豪情于山水,练就了沧桑之中的洒脱气。

这是他在外地做官时一首荷花诗。

“荷花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这是盛夏季节。按道理欧阳修还是喜欢朋友的,经常和朋友一起喝酒。但这一天,他独上木兰舟,独去荷花塘。屈原说,芰荷为衣裳。五月是屈原的祭日,心中有神圣的人,是不会只吃一口粽子。他的生涯虽不像屈原那么悲催,但屈原一直是士大夫心理和精神的典范。

尤其欧阳修和屈原一样本是天子近臣,因国事而贬,自然明白山水对于情怀的安慰,是屈子也是他的。

这并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虽然不是预谋已久,但起因是在今日之前。

晏殊欧阳修采莲词(荷叶田田青照水)(3)

“昨夜萧萧疏雨坠。悉不寐。”昨天晚上就听到了雨声。欧阳修一晚上没有睡觉。难道40岁的欧阳修这么有闲情,为听雨而听雨,彻夜不眠,只是为了享受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的那种枯寂之美?他的不睡觉肯定是有现实的原因。

他或者接到了某一封来信,听到了某一个消息。这个消息是关于他前程或者朋友的。总之不是一个好消息,所以才会让他晚上不睡觉。

晏殊欧阳修采莲词(荷叶田田青照水)(4)

“朝来又觉西风起,雨摆风摇金蕊碎。”一晚上他都没有睡觉,早上听到又有西风起,他就是雨打风吹之后,去看荷花。说穿了他一晚上的心情,大约也是如同风雨荷花吧。

也的确大自然非常地安抚人。欧阳修一早上独上兰舟,去看荷花。一个男人无非是寻求一个私密的地方,痛哭或者沉默。又或者这一晚上他领略了屈原的郁闷绝境,他或者更想看到风雨之后残破的荷塘,如同他被蹂躏的心情。否则他也不会一晚上失眠,抑郁无法发散,去野外寻求共鸣。但山水荷花回报他的是,风雨后的荷花,“荷叶田田青照水。”

没有想象中的一时回首背西风。虽然雨摇风摆,许多荷花已经吹谢了花瓣。

晏殊欧阳修采莲词(荷叶田田青照水)(5)

“合欢枝上香房翠。”但是,团团和叶之间凋零的花瓣当中,清新的小莲蓬正在雨后茁生,那翠生生地煞是喜人。这是自然的力量安抚着欧阳修零落的心境。而欧阳修也是颇有正能量的人,一点就透。虽然福兮祸之所倚,但同样祸兮,福之所伏。生命自有本身的力量对抗着自然的风雨,虽然荷花凋谢,但是荷叶田田,莲蓬青青,只要是不伤着根,总是生生不息的生机。

欧阳修乐观之余也发出了感慨。

这风雨之后的荷塘,依然荷叶田田青照水。

“莲子与人长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

这里的莲子是指小莲蓬,说着小莲蓬的生长,和人这么的相像,又是风,又是雨,一生都在风雨里,的自然没有给它更多的呵护。它长出甜美的果实,傲立在风雨当中,却无人知道,它的莲心有多苦。

这是大自然对欧阳修的安抚。不管昨天晚上他经历了什么,至少今天这满池的田田荷叶,那风雨中落尽荷花独有心的小莲蓬,像个知己一样安慰着他。心苦不要紧,只要心是活的。

晏殊欧阳修采莲词(荷叶田田青照水)(6)

一个乐观的人无论在身处怎样的境地,一定会善于捕捉生命中的正能量,一定会寻求自然的共鸣。可以说欧阳修是不断地调整自己,在人生的逆境当中。他的慷慨洒脱,性格的爽朗,并非是对于苦难的无知,而是一种用各种方式做化解和解脱。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可以说大自然教会了欧阳修许多人生哲理,而欧阳修的诗词,同样是本心理书,教会我们如何从自然界中寻求心灵的共鸣,释放,解脱。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