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南西北哪个位置最好(成都人分不清东南西北)(1)

成都人是分不清东南西北的。

这一点对于北方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对于成都人来说却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你在成都问路,大概率会得到两种答案。

一种是比较抽象的南门北门。你千万不要以为成都人嘴里的西门就是正西方向,你只有把成都人嘴里的“西门”在地图上转三十度左右才会得到正确的方位。如果你有心去成都地图上找西门车站,东大街。北门大桥这些标志性建筑物的位置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成都东南西北哪个位置最好(成都人分不清东南西北)(2)

成都的“四大门”(截图来自百度地图)

另外一种答案则会让你更打不到方向,这就是成都人嘴里的“抵拢倒拐”。

北方人或许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不含任何方位词的四字词如何来指路呢?对此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成都人,我只能说四个字:个人意会。

抵拢倒拐,你可以理解为从这里一直往前走,走到看得到的尽头,然后再左转弯或者右转弯。

如果你还是觉得无法理解,我们可以拆成“抵拢”和“倒拐”两个词来摆下。“抵拢”在四川话里面就是往前走到尽头的意思,“倒拐”则是转弯的意思,倒右拐还是左拐就就事论事了。

成都东南西北哪个位置最好(成都人分不清东南西北)(3)

我们打个比方。一个外地朋友想去宽窄巷子,但是找不到路了。

“请问一下,宽窄巷子应该怎么走?”

“这条路抵拢,然后右拐就能看到一个巷子口。穿过切再左拐就拢了!”

听到这种指路,大概外地人脑袋里会浮现出一副棋盘模样的路线。没错,成都老城区的街道如同长安坊市一般,都是横平竖直的棋盘状。用老成都人的话来讲,就是“右拐右拐再右拐”会回到原地的地形。

成都先有这种棋盘状的道路结构,再有形象的“抵拢倒拐”指路也不奇怪了。

成都东南西北哪个位置最好(成都人分不清东南西北)(4)

老成都人的方向感都有问题。

但这和成都人的方向感无关,问题在成都这座城身上。

老成都人嘴里经常会说“东西南北门”,但是这个和地理位置上的“东南西北”方向是有偏差的,如果你有机会和老成都人摆龙门阵,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

如果你有闲去研究成都地图,就会发现成都除了市中心的老皇城和天府大道南延线是正南正北方向,其他街道都是北偏东或者东偏南大约30°。

成都东南西北哪个位置最好(成都人分不清东南西北)(5)

晚晴时期成都地图(图片源自网络)

这又是为啥子呢?

答案只有六个字:历史遗留问题。

成都曾经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

秦昭王时期修建的都江堰至今还在滋润着成都平原。成都城外有府河和南河这两条母亲河环抱。城中有环绕“老皇城”的护城河御河,有穿城而过的金河。

在成都这样一个布满水脉,掘地几尺就能出水的地方,自然要依水而建。根据资料记载,当时成都地势低洼,建城地址有很多滩涂,无法按传统的方方正正、正南正北的建筑规划进行修筑,只能因地制宜地按照地势和河流的走向来修房屋。

这样一来秦国修建的成都城最初的城墙,一开始就不是正南正北的布局,而是呈“东北—西南”方位偏离30度左右。而后城内的建筑方位自然也依照着城墙的走势而建。而后的几千年里,成都城不管怎么修修补补都是维持着这个格局,直至今日。

成都东南西北哪个位置最好(成都人分不清东南西北)(6)

晚晴时期成都地图(图片源自网络)

打个比方,在建国以前成都城都是有“门”的,成都城最后一次修建城墙是在清代,那时候城墙上就开了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比如清代成都城东门就叫做“迎晖门”。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成都人嘴里的“东门”位置也在不断变化,比如后来成都的东门就从“迎晖门”变到了东大街快到东门大桥的位置,再后来就移到了猛追湾到新华公园一带。如果现在和年轻人说“成都东门”,有些认为是万象城到攀成钢一带,有些认为是成都东站。

其实从“东门”位置的不断迁移,我们就可以看出成都人嘴里“东门”的“门”并不是一个有确切位置的城门,这是从以前就留下来的口语习惯,你可以把他们嘴里的“东门”理解为“东边”或者“成都人在东边的主要聚集地”。

你看,成都人嘴里的方向就是那么的随意,会出现“抵拢倒拐”这样的指路词也就不稀奇了。


【方言十八扯 046】

【往期文章精选】

成都人嘴里的“肉三花”:脑花、腰花、蹄花

曾经成都的商业中心,抗战时被轰炸成废墟,78年后繁华如初

如果有机会选择,你愿意定居成都还是重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