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

作为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知晓就意味着被剧透,所以在大家已知剧情的情况下再改编,难度就比较大。

中国电影一百多年来,两岸三地有无数的导演拍过梁祝的故事,但被人记住的并不多,李翰祥和徐克是其中值得说道的代表导演。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1)

李翰祥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艺术造诣非常高。

尽管是在邵氏的摄影棚内拍摄,但是电影的构图、布景兼具古朴跟唯美。

以行带景的烟雾缭绕好似仙境,绘画性的画面宛如人在画中游,再加赋比兴的手法,让《梁山伯与祝英台》无愧于黄梅调电影集大成者的头衔。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2)

草桥相遇、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相会、英台哭坟、化蝶双飞六大篇章组成了梁祝的故事。

李翰祥的改编,在叙事方式上与此并无二致,但在相送和相会这两段前后做了更改,放大梁祝之间的郎情妾意,让最后“情为何物,生死相许”的情绪爆发更为浓烈。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3)

梁祝流传最广的两个版本都是祝英台主动向梁山伯示爱,让梁山伯到她家里提亲。

一个版本上是梁山伯因家境贫寒,无力迎娶,只能忍痛割爱,以泪洗面,导致相思成疾。

另一个版本是梁山伯把祝英台所说的“二八、三七、六四定"中的十天后上门下聘理解为三十天后来,导致错过了时间,祝英台已嫁到马家。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4)

这两个版本后面的故事都是一样的。

马文才医得知祝英台是女子,便抢先一步到祝家定亲。

梁山伯纵使难舍难分,也拗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回到家后抱憾而终,后英台哭坟,化蝶双飞。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5)

但在李翰祥的版本里,祝英台先让师母为她做媒,再在十八相送的过程中不断暗示梁山伯,快要到家时又假意将自家九妹许配给梁山伯来明示。

可梁山伯终是呆头鹅,一直未能意会,直至师母把祝英台的信物交给梁山伯,又告诉她祝英台本是女儿身,梁山伯这才恍然大悟,带上行囊到祝家庄寻英台双宿双飞。

只是祝父在祝英台回家之后,因马文才家有权有势又有财,为了攀上这根高枝,自己做主将女儿许配给了马文才,让梁山伯比翼双飞的夙愿落空。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6)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7)

在这个过程中,李翰祥隐去了马文才,让他成了麦格芬,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这让梁祝的悲剧不再局限于父权制,而是当时封建礼制这只无形的大手造成了无数梁祝式悲情,在主题格局上,升华了原故事。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8)

之后梁祝生死离别也没有原故事中的哭天喊地,李翰祥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祝英台将断发送于梁山伯,寓意今生成不了结发夫妻,但愿来世长长久久,梁山伯把咳血的手帕赠给祝英台,表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情。

这样的改编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感情渲染点到为止,不过于卖惨,逼着观众落泪,也不至于无聊,让观影变得无趣。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9)

毕竟《梁山伯与祝英台》是黄梅调电影,从头到尾都是大段唱词,若是对戏曲不感兴趣,可能会被直接劝退。

好在李翰祥的改编妙笔生花、闲庭信步,平铺直叙中娓娓道来,虽票友味很浓,但妙趣横生的电影式叙述,还是让《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了一部好电影。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10)

看到这部电影的观众不只有我们,还有年轻时的徐克。

继翻拍李翰祥的《倩女幽魂》之后,徐克又把《梁山伯与祝英台》大刀阔斧,与《倩女幽魂》一样,他改编的《梁祝》也成为了经典。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11)

徐克版的《梁祝》保留了李翰祥版的两大精髓,一是继续让马文才成为麦格芬,二是梁山泊送给祝英台咳血的物件。

但在其他方面,徐克延续了他颠覆性改编的风格,对李翰祥是学,而非临摹,这种学甚至超越了李翰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12)

如影片一开头就打破常规,祝英台不再是大家闺秀的窈窕淑女,也不是为了念书女扮男装骗父亲让她去书院学习的温婉女子。

而是一个性格率直,活泼顽皮的大小姐,女扮男装到学院也不是因为所谓的学问,是父母看不惯她胸无点墨,又不知礼数,害怕丢了仕族的脸面,才出此下策。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13)

祝英台来到学院之后,徐克也没有让故事遵循原版的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

反而以他一贯的后现代主义诠释梁祝的相遇、相知、相爱,让古典爱情变成了青春爱情,极尽笔墨填满梁祝的校园恋。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14)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15)

在此基础之上,徐克删掉了原版四九这个角色,新增了亭望春、若虚,以及一条明线与一条暗线。

从何润东饰演的亭望春中就可以看出徐克特立独行的大胆改编,让断袖余桃成了《梁祝》里推进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且融入的恰到好处。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16)

而多了的若虚,则是祝英台的母亲他们这一辈人的故事。

祝母跟祝英台一样,当初女扮男装来学院念书,爱上了穷书生若虚,可因门户之见被迫分开。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17)

他们这一代人面对爱情的桎梏,选择的是放弃、顺从与逃避,不相信可笑的年少轻狂,轻易地看清了现实的残酷,海誓山盟不能当饭吃,天造地设不能当日子过。

所以若虚和祝母,一个听从父母之命,嫁了个有钱人,锦衣玉食一辈子,一个出家当和尚,清茶古灯,吃斋念佛,不再理会尘世情缘,只当过去是一场彼此错误的放肆。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18)

但是祝英台与上一辈人不一样,她是一个反抗者,反抗封建礼制、条条框框和阶级歧视,反抗权威、谄媚跟迂腐。

她不像其他大户人家一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想要找到存在的意义,所以她怒斥读书就为科举,当着父亲的面解开绑腿的绳子,提出跟梁山伯私奔。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19)

上一代人不能自由恋爱的苦,上一代人没有对信仰的坚持,上一代人天天擦脂抹粉,戴着虚伪面具阿谀奉承、整日陪笑的伪装,她不想再在自己身上重复。

所以徐克在片尾让大雨淋掉了她脸上厚厚的胭脂水粉,变回了之前青春靓丽的样子,她没有被上一辈人所同化,依旧是那个敢爱敢恨的祝英台,即使代价是化蝶飞。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20)

这种两代人对比的表现手法突显影片的包容与丰富。

不像李翰祥版只有单线叙事那么单调,也没有一味地否定上一代人,更没有盲目的追捧下一代人。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21)

他只是给出了两种选择,至于谁对谁错,全凭观众自己分辨。

上一辈人对现实看得更深,社会就是趋炎附势,下一代人更有勇气,敢于对一切权威发出挑战。

每代人都有说服对方的理由,这样的对立与矛盾也会一直延续下去,这种无解的局面也会一直存在。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22)

由此可知,徐克版的《梁祝》讲得不是爱情故事,而是这种对抗,以及对两代人思想碰撞的思考,还不乏徐克电影中经常可以看见的家国情怀。

片中个人的家国忧思与针砭时事,庙堂的相互勾结和明争暗斗,由上到下只求一个安逸,都成了旁观者,听天由命的坐视山河破碎,这才让北狄西戎猖獗。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23)

徐克借《梁祝》谴责这些头逃过东岸,身子留在西岸的大多数。

可他又理解这些人,他们不知什么是国仇家恨,只有一腔热血成不了气候,徐克将家国的个人矛盾也放在了《梁祝》中。

徐克梁祝经典台词(为什么不讲爱情故事)(24)

所以《梁祝》既是两代人的对抗,也是徐克与年轻人的对抗。

他开始思考自己与年轻人的关系,正是因为这种主动的思考让徐克的电影总能跟得上新鲜事物的发展,总能做出些超前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