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员管理要求

1、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医学、检验学、生物学、免疫学或药学等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以确保具备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的能力。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与医学、检验学、生物学、免疫学或药学等相关的专业包括:医学、药学、化学、检验学、细菌学、病毒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血液学、微生物学等。

2、从事生产操作和检验的人员应当经过岗前专门培训,培训记录应当涉及本岗位工作的操作规程,可采用口试、笔试或实操的方式,并保留培训记录。凡在洁净室(区)工作的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培训。临时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的全体人员,包括清洁、维修等人员均应当根据其产品和所从事的生产操作进行专业和安全防护培训。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的检验人员应当具有医学、检验学、生物学、免疫学或药学等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背景或从事该专业工作经历,考核合格后由企业任命方可上岗。企业还应当配备专职成品检验员。

体外诊断试剂验收员资质要求(体外诊断试剂生产)(1)

3、对生产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强传染性、强致敏性等有特殊要求产品的企业,应当建立人员花名册,对生产和质量检验的人员应当进行登记,并重点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法规进行培训,保存相关培训记录。

4、应当建立对人员的清洁要求、健康要求和服装要求,人员进入洁净室(区)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净化,并穿戴工作帽、口罩、洁净工作服、工作鞋。裸手接触产品的操作人员每隔一定时间应当对手再次进行消毒。裸手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定期更换。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操作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并建立人员健康档案。患有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其式样和穿着方式应当能够满足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洁净工作服和无菌工作服不得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无菌工作服应当能够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

二、生产环境与设施设备控制要求

1、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周围环境及运输等不应对产品的生产造成污染。行政区、生活区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合理,不得对生产区有不良影响。厂区应当远离有污染的空气和水等污染源的区域。

2、生产厂房应当设置防尘、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洁净室(区)的门、窗及安全门应当密闭,洁净室(区)的门应当向洁净度高的方向开启。

3、应当根据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过程控制,确定在相应级别的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的过程,避免生产中的污染。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静压差应当大于5帕,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当大于10帕,并应当有指示压差的装置。相同级别洁净室间的压差梯度应当合理。(四)洁净室(区)应当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进行合理布局,人流、物流走向应当合理。同一洁净室(区)内或相邻洁净室(区)间的生产操作不得互相交叉污染。

4、在同一洁净室(区)内生产不同品种产品时应当做到有效隔离,以避免相互混淆和污染。有数条包装线同时进行生产时,企业应当采取隔离或其他有效防止混淆的措施。

5、企业应当确定工艺所需的空气净化级别,其生产环境洁净度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阴性或阳性血清、质粒或血液制品等的处理操作,生产区域应当不低于10,000级洁净度级别,并应当与相邻区域保持相对负压。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免疫荧光试剂、免疫发光试剂、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金标试剂、干化学法试剂、细胞培养基、校准品与质控品、酶类、抗原、抗体和其他活性类组分的配制及分装等产品的配液、包被、分装、点膜、干燥、切割、贴膜以及内包装等,生产区域应当不低于100,000级洁净度级别。无菌物料等分装处理操作,操作区域应当符合局部100级洁净度级别。

3)对生产环境没有空气净化要求的体外诊断试剂,如普通化学类诊断试剂,应当在清洁环境内进行生产。清洁条件的基本要求:要有防尘、通风、防止昆虫或其他动物以及异物混入等措施;人流、物流分开,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应当有换鞋、更衣、佩戴口罩和帽子、洗手、手消毒等清洁措施;生产场地的地面应当便于清洁,墙、顶部应当平整、光滑,无颗粒物脱落;操作台应当光滑、平整、无缝隙、耐腐蚀,便于清洗、消毒;应当对生产区域进行定期清洁、清洗和消毒;应当根据生产要求对生产车间的温湿度进行控制。普通化学类试剂一般包括不含生物活性物质的生化试剂,如无机离子测定试剂盒、白蛋白测定试剂盒(BCG法)、总胆固醇测定试剂盒(COD-CE-PAP法)等;电解质分析仪随机试剂、生化分析仪用稀释液等;溶血剂等。

7、根据工艺规程等文件,应当明确洁净室(区) 温湿度的要求、监测频次和记录的要求,温湿度监测装置应当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并有检定标识;空调机组应当有温湿度控制设施。洁净室(区)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相关行业标准要求。对空气有干燥要求的操作间,应当配置空气干燥设备,保证物料不会受潮变质,干燥间湿度一般为10%~30%,生物活性原料一般要求储存于-15℃以下。有特殊要求的,根据特殊要求储存或按照原料厂家规定执行。

8、生产激素类、操作有致病性病原体或芽胞菌制品的,应当使用单独的空气净化系统,与相邻区域保持负压,排出的空气不能循环使用。已知现有的激素类试剂名录可参考2013版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Ⅱ-3 用于激素检测的试剂”。

9、对特殊的高致病性病原体的采集、制备,应当按照《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相关规定,具备P3级实验室等相应设施。P3级实验室应当取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证书。特殊的高致病性病原体可参见《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10、生产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的,其生产和检验应当在独立的建筑物或空间内,保证空气不直接联通,防止扩增时形成的气溶胶造成交叉污染。生产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的,其生产和质检的器具不得混用,用后应当严格清洗和消毒。阳性质粒的生产一般分为菌液培养、质粒提取、稀释分装等过程,要求稀释分装应当有防止气溶胶污染的措施。

11、与试剂直接接触的设备和器具应当易于清洁和保养、不与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或吸附作用,不会对试剂造成污染。应当对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和器具予以验证,并保存记录。

1)与试剂直接接触的设备一般包括:包被机、封闭机、灌装机、蠕动泵、洗板机、搅拌器、切条机、点膜机等。

2)与试剂直接接触的器具一般包括:塑料桶,量筒,烧杯,锥形瓶、玻璃瓶等。

三、常见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检验设备清单

1、动物室应当在隔离良好的建筑体内,与生产、质检区分开,不得对生产造成污染。

2、与试剂直接接触的设备和器具应当易于清洁和保养、不与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或吸附作用,不会对试剂造成污染。应当对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和器具予以验证,并保存记录。

1)与试剂直接接触的设备一般包括:包被机、封闭机、灌装机、蠕动泵、洗板机、搅拌器、切条机、点膜机等。

2)与试剂直接接触的器具一般包括:塑料桶,量筒,烧杯,锥形瓶、玻璃瓶等。

3)常见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检验设备清单详见前面文章 。

3、动物室应当在隔离良好的建筑体内,与生产、质检区分开,不得对生产造成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