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前两集请点击:神秘钻石案(1)、神秘钻石案(2)

上集提到,泰国政府归还的珠宝都是假货,这一行为深深羞辱了沙特王室。在巨大的外交压力下,泰国被迫重启案件调查。沙特怀疑泰国警方内部有黑幕,另派了特工前往泰国珠宝市场深入调查。

在泰国警方的努力下,被怀疑参与造假的珠宝商桑迪被缉拿归案,与此同时,特工获得了关键性的进展。他将线索与四名沙特外交官分享,就在与他深夜会晤的第二天,四名外交官被人一枪爆头在曼谷闹市。

面对众多线索,泰国警方迟迟无法破案,几天后,沙特派遣的特工也莫名失踪。泰国方面将凶手归咎于黎巴嫩真主党和黑帮分子,沙特无法接受,请美国中情局出马后。中情局分析后认为,案件的关键突破口在珠宝商人桑迪,正准备提审时,桑迪意外越狱了。

盗宝贼入侵博物馆迷晕保安(盗窃调包绑架)(1)

是的,桑迪越狱了!美国中情局的调查人员目瞪口呆之余,再次理清线索,迅速把目光瞄向了桑迪的家属。然而,等到中情局找到桑迪家属的下落时,等来的却是另一个噩耗。

1994年7月,曼谷郊外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梅赛德斯轿车与一辆卡车相撞,车上有一男一女两具尸体。这貌似是一起寻常的车祸,然而死者的身份却不同寻常,他们正是桑迪的妻子和14岁的儿子。

中情局调查人员发现,两人的尸体上有明显的钝物击打造成的创伤,很多证据表明,母子俩在车祸前就已经死亡。但是泰国警方后来公布的尸检报告里,显示这对母子就是单纯性死于意外的车祸。

沙特根本不相信这一说法,穆罕默德大使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接受采访时直言:“验尸官拿我们当傻子,这不是车祸,他们妄图杀人灭口,掩盖事实真相。”

盗宝贼入侵博物馆迷晕保安(盗窃调包绑架)(2)

线索一个又一个地中断,案件的背后似乎有一只神秘的黑手在操纵,这只黑手把秘密搅拌成一个深不可测的旋涡,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吞噬着不可告人的真相。面对这影影绰绰、一团乱麻的局面,中情局也灰溜溜地撤了!

在沙特大使的强烈要求下,泰国警方重新对母子俩的死因进行法医鉴定。再次鉴定结果显示,早在车祸前,这两母子已经被打死,他们头部和背部遭受了重创,因此,这个现场是伪造的,是凶手伪造交通事故,干扰警方调查。

而桑迪呢?这位曾经锦衣玉食、花天酒地的泰国顶流珠宝商,在妻离子散之后,从此在江湖上销声匿迹,至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穆罕默德大使坚定地认为,所有这一切,都与被盗的珠宝和那颗蓝钻有关!

其实,在泰国警方着手调查这起案件时,沙特方面也已经同步开始暗中行动了。按时间线看,泰国警方在江克莱被抓捕归案时,应该已经成功破案了,然而沙特外交官却一直没有放弃继续追踪蓝钻的下落。

盗宝贼入侵博物馆迷晕保安(盗窃调包绑架)(3)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沙特外交官和特工们,早在那个时候,就掌握了比泰国警方更多的内幕,或者说,这些内幕就与泰国警方、甚至更高层有关呢?

根据已知的零星线索,加上个人的综合判断,穆罕默德大使逐渐梳理了这起扑朔迷离、震惊世界的国际大劫案的几个疑点。

首先是江湖大盗江克莱。

重达一百多斤的珠宝,即使分批运出王宫,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的行为就没有引起任何人的疑心吗?DHL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物流公司,在托运如此分量的物品时,为什么没有遵循规定拆包检查呢,仅仅是因为疏忽吗?

泰国海关工作人员怎么就那么凑巧,只拿了信封里的钱,而没有打开所有行李继续检查呢?毕竟在理论上,重达60公斤的行李内可能还有更值钱的东西。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人里应外合,仅凭江克莱一己之力,整个过程能实施得如此顺利吗?

那么,江克莱是不是最表面的那颗棋子,后面还有更神秘的高人或某种组织,在提供技术指导和各种便利呢?当事情败露后,是不是只有他一人当作替罪羊被逮捕归案?

盗宝贼入侵博物馆迷晕保安(盗窃调包绑架)(4)

其次是珠宝商人桑迪。

造假珠宝的人肯定是他,但他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豁出性命来造假?必定是他背后有暗中指使的人,授意他这么做。而桑迪本身是泰国身价不菲的大富豪,能够指使他违背意愿去做事的人,必定更加位高权重。

更关键的是泰国警方。

警方高层的太太们,出席盛大场合时,有几个会佩戴假珠宝?而且还是集体佩戴?怎么就那么凑巧,她们佩戴的假珠宝跟沙特王室失窃的珠宝高度相似呢?

江克莱在狱中呆得好好的,桑迪是被24小时严密保护的国家证人,监狱里戒备森严,为什么他能够在警察的眼皮底下轻而易举越狱?桑迪的家属明明死于凶杀,为什么最初警方出具的是意外车祸的尸检报告?

穆罕默德大使深信,泰国警方一定有高层卷入了这起案件,谁造的那些假珠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的珠宝一定被泰国的高层官员瓜分了。这些人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不惜杀人灭口。

盗宝贼入侵博物馆迷晕保安(盗窃调包绑架)(5)

穆罕默德认为,伪装成珠宝商的沙特特工阿鲁瓦利,已经找到了泰国警方偷梁换柱的关键线索,并且很可能知晓了蓝钻的下落。于是,那天晚上阿鲁瓦利便约了三位沙特外交官面谈,将最新情况汇报给了他们。

然而,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黑暗中有一双眼睛,一直在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正是那双眼睛的主人,监听到了他们面谈的重要信息。而且,一旦这些信息披露,泰国警方监守自盗的恶劣行径和稀世蓝钻的下落,将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非法拥有钻石的人感到恐慌不安,于是决定杀人灭口,这就是几名沙特外交官暴尸街头、特工阿鲁瓦利人间蒸发的唯一合理原因。

针对这几起命案,泰国警方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个所以然。他们一会儿说是黎巴嫩真主党干的,一会儿说是泰国黑帮干的。到了1994年,又说与一个毒品集团有关,这个集团涉嫌在泰国杀害了100多名沙特游客,还利用假护照帮泰国人偷渡。

至于那位沙特“珠宝商”特工阿鲁瓦利,泰国警方说肯定是有人绑架了他,把他带到了一个僻静的植物园中杀害,然后将尸体放入一个铁桶焚烧,妄图毁尸灭迹。他们还说曾经在这个铁桶里,发现了阿鲁瓦利的戒指……

盗宝贼入侵博物馆迷晕保安(盗窃调包绑架)(6)

不久,泰国警方的口径又变了,他们说阿鲁瓦利挑起了泰国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争斗,这才引发了绑架暗杀事件,这是一起“国际恐怖事件”。可是逊尼派和什叶派的矛盾自古有之,还用得着阿鲁瓦利挑起争斗?

但是泰国警方又说,这几种猜测都证据不足,所以阿鲁瓦利绑架案无法完结。因为没找到尸体,所以也不能确定他已经死亡。

看到这里,大家发现没有,泰国方面已经开始满嘴跑火车了,逮谁给谁扣帽子,幸亏没说是毛姐干的,否则毛姐吃不了兜着走。那么多线索,堂堂一个国家的警力几十年都破不了案,已经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了。

当然,这些指鹿为马、严重侮辱智商的猜测,沙特王室根本不相信,毕竟人家有脑子。所以拖到33年后的今天,沙特外交官和特工之死,依然是一桩世纪悬案。

1994年9月,在泰国待了四年多的穆罕默德,时刻关注着蓝钻案的进展。在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中,他坦率地说:“这里的警察,凌驾于政府之上,我留下来,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在跟恶魔搏斗。”

穆罕默德还对记者表示,他随时会把自己的史密斯威森左轮手枪,放在桌上触手可及的地方。因为他深信不疑,有一双眼睛一直死死盯着他,想让他消失在这异国他乡,而且这个人,一定与神秘失踪的蓝钻有关系。

就在蓝钻案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泰国警方的一个重磅消息,再次迎来了枊暗花明。1994年底,桑迪家属被害案宣布告破!这一次,他们抓到的犯罪嫌疑人,竟然是从头到尾负责这起珠宝失窃案的高级警官——查洛

盗宝贼入侵博物馆迷晕保安(盗窃调包绑架)(7)

(查洛被捕)

前面提到过,泰国警方秘密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专门调查以查洛为首的一群警察,与蓝钻大劫案的联系。最终查洛警官和另外15名嫌疑人被捕,他们被怀疑绑架珠宝商桑迪、杀害桑迪妻子和儿子并伪造现场。

查洛警官的被捕,引出了一个至今尚未揭开谜底的惊天秘密。根据审讯,泰国警方反馈给沙特的信息是这样的:

“国家证人”、泰国顶级珠宝商桑迪在监狱关押期间,因为不配合警方的审讯,查洛就施用了各种酷刑,以示惩罚。后来,因为无法忍受警方持续不断的折磨和虐待,桑迪钻了个空子,越狱了。

“国家证人”受警方24小时严密保护,出了事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此重要的证人在警察眼皮底下越狱,这让查洛实在无法交待。恼羞成怒之下,查洛便绑架了桑迪的妻子和儿子,并向他索要250万美元赎金。

但是桑迪一直没有支付赎金,而且下落不明,两周后,查洛发现他的妻儿没什么利用价值,索性撕了票。

然而,面对泰国警方的指控,查洛坚决否认、大声喊冤,他表示自己根本不认识这对死者母子。但是在另一间审讯室里,查洛的下属们又都言之凿凿地表示,正是查洛指使他们绑架了国家证人桑迪的妻子和儿子。

那么沙特方面对此是什么态度呢?穆罕默德认为,牵涉蓝钻案的泰国警界高层,绝不会止于查洛警官,他仅仅是一个可怜的“替罪羊”。查洛警官的被捕和判决,并没有平息沙特王室的愤怒。

也就说是,真正的大佬仍然藏在幕后,要知道,查洛的级别已经是中将了,能让中将当替罪羊的幕后大佬,最低级别也是上将。而泰国的上将屈指可数,他们绝对、必须、一定、百分百,是泰国王室的亲信!

至此,蓝钻大劫案不仅指向了泰国警界高层,最终明确指向了泰国王室

盗宝贼入侵博物馆迷晕保安(盗窃调包绑架)(8)

(泰国国王普密蓬)

不过,无论沙特怎样怀疑,泰国警方一直坚称:所有的案件都是单独的偶发事件,与失踪的神秘蓝钻毫无关联。泰国警方愿意继续努力,针对这几起命案,再单独成立一个特殊调查组,继续侦查。

多年来,财大气粗的沙特王室,耗资无数,暗地里派兵遣将,跨国追踪;明面上与泰国政府斗智斗勇,软硬兼施。而泰国呢,口头永远积极、行动永远滞后,表现可谓太极高手,将“狡黠”两个字发挥得淋漓尽致。

隐藏在查洛中将幕后的大佬究竟是谁?监狱里的查洛和警察们命运如何?那颗神秘的蓝钻最终落到了谁的手里?江洋大盗江克莱结果怎样了?请看下集!

关注我,本周三上午同一时间,咱们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