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名气在水浒里可是大得很,什么义薄云天,什么仗义疏财,尊他为山东呼保义,孝义黑三郎,又称为及时雨,以致前来慕名的人络绎不绝。只要一提到宋江的大名,到哪里都有酒喝。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有前来结识宋江的,也有要给宋江学习学习的。学习什么,天知道。宋江那两下子,本来就是半瓶子醋,可是架不住别人对他的奉承,于是宋江也公开收徒。徒弟是哥俩,一个叫孔明,一个叫孔亮,都是白虎庄上首富孔太公的儿子。那两人在宋江手下习武,自命不凡,师傅是如此的有名气,于是他们也想显摆显摆。

宋江为什么叫做呼保义(水浒中武功平平的宋江为什么敢收徒弟)(1)

不成想,未出白虎庄碰到一个来吃饭的头陀,那孔亮仗着自己是白虎庄的少东家,名门之后,又是受过高人的指点。那里把一个过路的僧人放在眼里。于是,那大汉跳起身来,指定武松道:“你这个鸟头陀,好不依本分!却怎地便动手动脚的?却不道是:‘出家人勿起嗔心。’”武松大怒,心想这老家伙卖给你却不卖给我,难不成你们是一路的:“我自打他,干你什事!”那大汉怒道:“我好意劝你,你这鸟头陀,敢把言语伤我!”武行者听得,大怒。便把桌子推开,走出来喝道:“你那厮说谁?”那大汉笑道:“你这鸟头陀要和我厮打,正是来独火星的便是,因为他喜欢枪棒,便拜宋江做老师。常言道:名师出高徒,这孔亮却在武松手下没交手片刻,就屁滚尿流,让读者大失所望,实在有损天下英雄的名声。其实,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高手过招就是如此,想那孔明孔亮也早已知道宋江的底细,只是因为宋江是名人,学成学不成武艺没关系,

自己名气太大,一旦说自己不会武功,那岂不是让别人耻笑。自己是名门江湖的人,自然要自我吹嘘一般,本身白虎庄也没有像样的武术教师。自己尽管不会拳脚的功夫,但是嘴上的功夫却是一流的。你看那大汉和武松斗嘴可见一斑。其五,自己早年的铺垫,自己以后会在江湖上有更大的空间去施展才艺的。没有事去许诺一下,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好感。总之,在宋江手下,孔亮是虚心学了,钱财是破费了,时间是耽误了,好酒是笑纳了,不过功夫到底怎么样,只有天知地知师傅知徒弟知。当然了,在宋江手下,孔亮练就了一流的嘴皮子功夫,也成为宋江今后在梁山立足的嫡系部队之一。如《都孔目风雨还牢末》杂剧的“楔子”里,宋江登场有段自报家门的道白,开始说自己是“顺天呼保义”,接着又说:“知我平日度量宽宏,但有不得已的英雄好汉,见了我时,便助他些钱物,因此天下人都叫我做及时雨宋公明”。到了《水浒传》中,作者大概看到“及时雨”这个绰号更能见实效,更能体现宋江的侠义行为,故取代了“呼保义”。

那么,宋江的这个“呼保义”的绰号,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我认为元代无名氏的杂剧《梁山七虎闹铜台》第五折中,宋江有段道白曰:“安邦护国称保义,替天行道显忠良,一朝圣主招安去,永保华夷万载昌”。这解释再恰当不过,准确的很。宋江上梁山造反的目的,就是要“安邦护国”。怎么去“安邦护国”呢?就是“替天行道”。说通俗点就象阮小七唱的那样“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呼保义”这个绰号又体现了宋江性格的另一面:忠义。义是义气,江湖好汉共有的属性。宋江正是以江湖义气,集合了江湖上的仁人志士,一起汇集到梁山这个大熔炉来“替天行道”的。忠,有反对“奸佞”、“贪官污吏”和忠于宋氏王朝这几重意义,既矛盾又统一,这正体现了宋江这个特定人物的复杂心理。

宋江杀阎婆惜后,为了逃避官府的追究,不得不亡命江湖。离家前,他向父亲和宋清表达了若朝廷宽恩大赦,便回家团聚的愿望。因此,他根本就没有去投奔梁山泊那些义重情深的兄弟们,而是舍近求远,选择投奔横海郡的柴大官人柴进、白虎山孔明孔亮兄弟及清风寨的花荣。闹了青州道,他深知自己罪恶深重,已无路可退了,出于无奈,才想暂避梁山。上梁山前,也信誓旦旦地、浩浩荡荡地率领了一班兄弟向梁山行进。途中,在一小酒店巧遇下书的石勇,宋江从家书中得知父亲“病亡”的噩耗。书中写道:“宋江读罢,叫声苦,不知高低;自把胸脯捶将起来,自骂道:‘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自把头去壁上磕撞,大哭起来。燕顺、石勇抱住。宋江哭得昏迷,半晌方苏醒”。这段描写很切合宋江此时的心态。大闹青州道,他结识了一批好汉,而且都愿意跟随他上梁山,为之大喜,接家书父丧,又为之大悲,这真是刘唐要杀那押送公人,宋江说这是陷他于不忠不孝之地;当花荣、吴用要打开他身上的囚枷时,他说:“此使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当晁盖劝其入伙时,宋江回答:“哥哥,你这话休提!这等不是抬举宋江,明明的是苦我。家中有老父在堂,宋江不曾孝敬得一日,

宋江之所以宁死不肯落草,一方面固然是牢记父训,不做“不忠不孝”的人,出于对父亲的尊重、爱护,怕拖累父亲,也是对老人尽一片孝心;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断配在他州外府,也须有程限,日后归来负农时,也得早晚伏侍父亲终身”。这里除孝以外,又夹杂着“忠”。他忠诚于天子,忠诚于朝廷。他认为:朝廷会大赦,还有大展鸿图的机会。如落草,既不忠,又不孝。宋江也正是以他的忠孝闻名于江湖,扩大自己在江湖上的影响的。

没有了下一篇

念奴娇·天南地北

【原文】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⑧,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 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宋江为什么叫做呼保义(水浒中武功平平的宋江为什么敢收徒弟)(2)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整个天下,请问这个世界,有什么地方可以使我容身?还是栖身在梁山,今日来观赏京城之春。

翠绿的衣袖散发着香气,红色的绡绢笼罩着洁白的肌肤,真是一笑值千金。美如仙女的体态,与薄情人没有缘份。

想那芦叶萧萧的滩头,开满蓼花的岸边,纵然有月色如水如银。鱼在水中雁飞天上,只盼金鸡报晓的佳音。

虽有包天的义胆,盖地的忠肝,有谁能理解我的心。满怀的离愁千万种,醉乡里一夜霜染双鬓。

注释

①天南地北:指代普天之下。

②狂客:狂放不羁之人。此处为宋江自谦之词。

③山东烟水寨:指梁山泊。

④凤城:旧时京都的别称,谓帝王所居之城。

⑤翠袖:青绿色衣袖,泛指女人的装束。

⑥绛绡:红色绡绢。雪:比喻李师师洁白的肌肤。

⑦一笑千金值:值得千金买一笑。

⑧神仙体态:意谓美如仙女。

⑨薄幸如何消得:薄幸,薄情;负心。消得:消受得了。

⑩芦页滩头,蓼(liǎo)花汀畔:指梁山水泊。

?六六:六六三十六,暗指天罡星数,八九七十二,暗指地煞星数。

?金鸡消息:黄鸡报晓的声音。指朝廷招安。

?四海:泛指大下。

?醉乡:喝醉酒时神志迷离的状态。

宋江为什么叫做呼保义(水浒中武功平平的宋江为什么敢收徒弟)(3)

【作品鉴赏】

《念奴娇·天南地北》上片描述宋江曾为世道不容投奔梁山做寨主,现观灯遇李师师,表述对其倾慕之情

该词上片前面四句描述了宋江自己曾为世道所不容纳,竟然到了无处安身的地步,后来投奔了梁山,做了梁山泊的寨主,现在来到东京,观赏灯景。接着后面的五句,笔锋转向李师师,表述了宋江对这位名妓的倾慕之情。先是描述了李师师的衣着服饰,“翠袖围香,绛绡笼雪”,衣袖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红色绢纱里笼罩着的是如雪的洁白肌肤。面对这样一位佳丽,是值得掷干金来买她的一笑的。像这样美如仙女的人,是薄幸的男人无缘消受的。

《念奴娇·天南地北》集中披露了宋江投奔梁山只是暂时栖身,最终将投降朝廷的用心

这首词下片前面的五句,回述了宋江身在粱山水泊的寂寞情怀,色沉雁杳,日夜盼望朝廷降旨招安的消息。结尾五句描述了他满怀忠义之心,却不能够被理解,为此常只能是借酒浇愁,把头发都愁白了。宋江这一次冒险来到东京观赏花灯的真实目的便是设法打通关系,想要通过名妓李师师能让宋徽宗体察到他宋江的“忠肝义胆”,殷切希望朝廷能够对梁山水泊的起义军进行招安。这首词集中披露了宋江投奔梁山只是暂时栖身,最终将投降朝廷的用心。

【名家点评】

现代学者熊立扬《〈水浒〉宣扬宋江投降主义的诗词选批》:“该词污秽不堪,‘尽诉胸中郁结’,词中表现了宋江竭尽对李师师的肉麻吹捧,真是肮胜透顶,丑态百出。”

作者介绍

宋江

宋江为什么叫做呼保义(水浒中武功平平的宋江为什么敢收徒弟)(4)

宋江(1091~1124年),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宋江在一百单八将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绰号呼保义,为人急公好义,常救人于于危难时刻所以又号及时雨,人称孝义黑三郎。

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后因私放晁盖等人,被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辗转周折上了梁山。晁盖死后继任梁山大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

宋江在历史上也实有其人,随着宋人话本特别是《水浒传》的广泛流传,宋江和梁山英雄赢得了人们的传颂与喜爱。

宋江为什么叫做呼保义(水浒中武功平平的宋江为什么敢收徒弟)(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