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精神心理科的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中常常用到评估量表,用来标定量化精神状态,这些量表中常会涉及性的问题。而评估者和被评估者在涉及此问时,有一种一致的说不出的尴尬:为什么要问这个?

事实上,在被评估的众多女性中,很多回答是:基本没有、不想这个、还行等。不过,有位患者的回答印象深刻,发人深思——“医生,我性冷淡!”

她是显得很坦然,并且笑着说的,似乎并没有觉得这是个问题,甚至有些骄傲。


莫名性冷淡原因(查查自己性冷淡吗)(1)

性冷淡

其实,性冷淡属于精神科疾病中的一种,隶属于“性与性心理障碍”这一章节。现代性医学研究多集中在性生理方面,其中的性欲问题却很少受到人们关注。

那我们今天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1.关于性欲

性欲的概念一般定义为:性欲是由性感觉激发的性准备状态,在情感和内在性驱动力(力比多)的策动下,产生性兴奋和与异性进行性交的欲望、冲动。

性欲唤起身体的性兴奋状态,是性兴奋的首要环境。性欲包括对性的兴趣、性幻想和主动想要做爱的内心冲动。性欲不仅和生物学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有关,也和心理学(认知和情感)、社会学(人际关系)和文化传统(宗教、习俗、教育)密切有关。

莫名性冷淡原因(查查自己性冷淡吗)(2)

性驱动力——力比多


2.关于性功能障碍

当个体不能参加与她/他所希望的性关系,称为“性功能障碍”,这是一组与年龄相关、渐进性发展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和多发疾病。一般这种障碍持续了一定长时间,而一过性的、偶然的性功能出现问题不属于性功能障碍。

莫名性冷淡原因(查查自己性冷淡吗)(3)

性功能障碍

性功能障碍往往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给患者带来明显痛苦。在精神科中的性功能障碍包括多种,性兴趣下降、性欲减退或缺失,较为常见。


3.关于性冷淡

性冷淡是一个范围广泛的概念,它包含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对性欲的影响。

性冷淡是指性幻想和对性活动的欲望持续地或反复地不足或完全缺乏,性行为表达水平降低和性活动能力减弱,性欲受到不同程度抑制的状态,通常会引起患者痛苦和影响夫妻关系。

而,典型的性冷淡表现为:

对一切性表达方式和性行为不感兴趣,缺乏性幻想,缺乏主动性要求,几乎没有性冲动。

莫名性冷淡原因(查查自己性冷淡吗)(4)


4.关于性冷淡的人,到底多不多?

性冷淡更多的是女性的常用词。

为了了解我国女性性冷淡与性感不足的发病概况与发生原因,在2000年左右,有一项较大规模的调查,对已婚妇女4700例调查分析。

结果显示:性冷淡826例,占17.57%;性感不足266例,占5.66%;合计1092例,占23.23%。国外报道,已婚者性冷淡或性感不足的,女性占35%,显示出更高。

国内研究报告虽比国外稍低,但现在看来仍是相当高的,接近平均每四个妇女中就有一个是性冷淡。

莫名性冷淡原因(查查自己性冷淡吗)(5)


5.性冷淡自查标准

大家可以对照一下下面的标准,看看自己属于性冷淡吗?

1.对性活动的兴趣缺乏或减少;

2.性或色情的想法或幻想缺乏或减少;

3.性活动的启动减少或没有,通常也不接受伴侣启动性活动的尝试;

4.在几乎所有情况下,与伴侣的性接触活动时,性兴奋、性愉悦缺乏或减少;

5.对任何内在或外在的性或色情的线索(例如,书面的、口头的、视觉的),性兴趣唤起缺乏或减少;

6.在几乎所有情况下与伴侣的性接触活动时,对生殖器或非生殖器的感觉缺乏或减少。

敲黑板、敲黑板、敲黑板!!!

以上的问题至少满足3项,且持续至少6个月,同时,个人要有痛苦感。

当然,要求性冷淡的问题,不能用其他问题来更好地解释(比如性伴侣暴力或重大创伤等)。

莫名性冷淡原因(查查自己性冷淡吗)(6)

和谐美好


写在最后,碎碎念

对许多人来说,性爱的欲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凋谢,然而自己是否是性冷淡,只有自己知道。

因为,这,极其隐私。

一些人对于和人性爱不感兴趣,但是仍然有性欲,有强烈的欲望并且自慰。

一些人仅仅只是没有任何性冲动,但可能仍然彼此密切、浪漫、甜蜜。

排除滥交的人和色魔,无论性爱是一种快乐,还是一种义务,或者根本没有,它都是婚姻开始之时夫妻双方需要完成的步骤。用性冷淡去标榜自己或者回避一系列问题,这看起来极其不妥。

莫名性冷淡原因(查查自己性冷淡吗)(7)

祝福


#健康科普排位赛##健康##今日#

参考文献:

1. 陆林. 沈渔邨精神病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618-619.

2.胡廷溢. 性知识漫淡第1版. 南昌: 江西科技出版社. 1980. 61-62.

3.王淑贞. 实用妇产科学第1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861-869.

3.刘达临. 性学浅谈第1版.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9. 221-228.

4.刘志中. 性学99第1版. 河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1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