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三国的朋友大体都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因为孔明多智,屡屡猜透周瑜的心思,为了除掉这个心腹大患,大都督决心“公道杀诸葛”——给孔明委派了一个任务,十天内需造十万只箭,意图逼死诸葛。

三国志战略版张辽夏侯渊郭嘉兵法(三国里的经济学之草船借箭的风报比)(1)

造箭可不是把木杆削尖就可以用,一般做箭需要打箭头,削箭杆,漆箭身,箭尾还需要三根羽毛保持平衡,还是比较费事的(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

北宋的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提到了,一个工匠一天可以造箭二十五支。想要造这十万只箭需要一百吴国工匠连续干四十天,而十天只能做二万五千只箭,可见慢慢造箭收益是非常低的。

幸好“天文学家”诸葛亮算到三天后会有大雾临江,便跟周瑜还价到了3天,还立了军令状。

借箭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但这个过程中伴随的风险大家有想过吗?一旦没有起雾,孔明是不是直接就game over了;一旦曹操直接派兵出战,孔明和他的草兵们是不是就统归曹操麾下了?一旦曹操放火箭烧船,孔明和鲁子敬就葬身鱼腹了。。。真的还不如在军营里乖乖造箭来的稳妥。

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回报,或许在孔明的眼里,这些所谓的风险都尽在掌握之中(一切皆如我所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