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过这个画面,一个高大体面的男人,如同孩子一般无助地在废墟中大哭,这个画面来自于2003年的奥斯卡获奖电影《钢琴家》。

经典高分电影钢琴家观看(无言而浓烈悲怆而伟大)(1)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真实历史改编的二战电影,讲述了一位知名钢琴家在战争中四处躲避、饱受折磨。这部电影相较于《辛德勒的名单》中法西斯的暴行,相比较更为克制,却也震撼人心。无声而浓烈,情重而少言。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也凭借这部影片斩获金棕榈、奥斯卡等多项大奖。故事开始于二战伊始,波兰首都被纳粹占领。主角是波兰知名的钢琴家,享誉盛名。即使才华横溢,也因战争没了工作,在得知首都被占领后,世界各国向侵略者宣战时,一家人高兴不已,认为只是一场小风波,很快就会相安无事,于是全家人举杯相庆,却不知一场巨大的灾难正席卷而来。

很快,波兰彻底沦陷,德国宣布犹太人一家只能有2000波币,剩下的钱要上交,交吗?当然不交,往哪藏?花盆底下,桌子腿里,或者直接摆在桌子上,钢琴家则想到一个办法,把钱一张张塞进小提琴里。即便如此,钱还是花得很快,一段时间后,妈妈坐在床上大哭,因为全家只剩20块了。没有办法,一家人迫于生计,只好变卖家产。可悲的是,钢琴家视若生命的名牌钢琴仅能出售2000元。哥哥愤怒地冲上前大骂这个奸商,可无济于事,钢琴家还是决定将它卖掉。

铁网慢慢收紧,很快,全家人都被命令搬到犹太人特区,40万人被围禁在一起。从今往后,最大的问题不再是歧视,而是如何生存下去,众人纷纷变卖家产,路边随处可见饿死的人,他的孩子拼命呼喊,可终归无用,人的生命与尊严在这一刻显得一文不值,围墙围住了地狱。

这天,家里来了个犹太警察,是德国人雇的犹太人,让他们管理自己人,他想帮犹太人和他哥哥加入警队,待遇很好,一家人不必再愁吃,但二人都拒绝了,他们不愿帮着德国人欺凌同胞,但他们不做,总有人做的。生活愈发艰难。这天,钢琴家经过围墙,有小孩会从围墙的那一边偷食物回来,他们瘦小,能钻过狗洞,但不是每一个都能安全回来,孩子一直被对面的德国人往死里打,当钢琴家拼命抢他过来,孩子已经被打的没了呼吸,钢琴家脸上充满了绝望。即使生活在围墙之中,却也有人贪财无礼,这天,钢琴家正在工作弹奏钢琴,正当他沉浸音乐其中时,一桌客人却让他暂停演奏,只为了听金币的声音辨别真假。

对犹太人的政策越发的严苛,犹太人需要工作证才能继续生存下去,钢琴家委托朋友帮忙为父亲取得了工作证,但好景不长,工作证也无法保住性命,一家人被命令搬走,并没收所有行李,来到像监狱一样的混合居住区,在这里,他们被纳粹喊出去,一个女人只是轻轻的问了一句“要把我们送去哪里?”就成了纳粹枪下的亡魂。

没过多久,一家人要被送去集中营了,之前被选出去前途未卜的哥哥姐姐也要求回到家庭,和家人共生死。前往地狱的火车来了,他们往上走。就在路边,那个犹太警察看到了钢琴家,突然把他拽了出来,钢琴家想回到家人身边,却被警察们拦住,爸爸看着他,不敢叫他回来,而是挥挥手,钢琴家想回去,再次被犹太警察扑倒,他在救钢琴家,钢琴家逃了,从此,他必须孤身一人求生,而家人已经永别了。他回到家门口,楼下全是之前躲起来的孩子们的尸体,四处举目破败,他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被躲在里头的老板叫住,喊他进来一起,老板说他已经贿赂了一个警察,之后会救他们出去。

后来,钢琴家就作为犹太人幸存者,来到围墙外工作,但 这样就安全了吗?他再次遇到了之前认识的一位很有手段的犹太人,他听说他们在策划反抗,但他无意参战,他求他帮他逃出犹太区,对方说,逃出去容易,但活下去难。不久,时机到了,他将犹太臂章丢掉,趁人不注意,走出了犹太区,他不知道日后的生活会是怎样。他之前认识的一对歌手夫妇冒死收留了他,他在这里终于感受到了活着的感觉,但他需要独自躲在一个公寓中生活,在这里透过窗户能看到围墙,相比在里边,围墙外边的生活总是要好些的,但是他心中还是放不下自己的音乐。

这是一部特殊的二战电影,导演没有纯粹的讲述犹太人怎么样,也没有主观性地描绘战争的残酷,他几乎是以一个第三视角,冷静的客观的告诉你:看吧,这就是战争。就像导演波兰斯基说的:你看不到导演的痕迹。而影片中多处运用长镜头来展示战争场面以及特写镜头,来表现钢琴家痛苦的内心世界。在镜头的运用上,影片利用低平的角度,将身材瘦弱的钢琴家置于画面的中心,通过一系列的长镜头来强调他的悲惨命运与残酷的现实。导演波兰斯基说:钢琴家的要义是宽恕与希望,它展示了个人的求生力量,当然它也展示了音乐的力量,展示了音乐是如何帮助钢琴家在战争中幸存下来。

经典高分电影钢琴家观看(无言而浓烈悲怆而伟大)(2)

对于钢琴家而言,音乐是他一生的热情,求生是他生命的杰作。我认为这部电影与其他的战争电影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仿佛把所有的情感都抛置一边,它只是在静静的叙述事实,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叙述战争,不但没有减轻震撼心灵的效果,反而使得影片更加迷人,更具思考。

战争笼罩下的日子何其艰苦,钢琴家顾不得脏水已经臭了,捧起来就喝,即便小心翼翼地活着,纳粹也不给这个机会,他们施行摧毁一切的计划,将一切都毁掉,眼看就要被发现,钢琴家连忙逃跑,只为了苟且的活着,迫不得已,钢琴家又逃回了围墙内的废墟中,饥饿难耐的他,发了疯的寻找食物,所幸,他发现了一罐腌黄瓜,但虚弱的他却无法打开罐头,这天,他听到德国人搜寻的声音,他连忙抱着唯一的罐头爬上阁楼,小心的躲避起来,求生经验告诉他将梯子拿上来,这样就找不到他了。

直到夜深人静,他才敢悄悄出来,寻找打开罐头的工具,他太虚弱了,不小心将罐头掉落,可是他却没有捡起来,顺着一看,原来他面前正站着一位德国军官,这个德国人和以往的德国人不一样他只问了他在干嘛,问他是不是住这,问他以前干什么的,当他听说,对面是个钢琴家时,就带他来到了一架钢琴前,让他弹奏一曲,钢琴家战战兢兢的坐下,五年了,这是他五年来第一次弹钢琴,弹奏的是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这首曲子藏着肖邦对故乡祖国满腔的爱,月光下,狼狈消瘦的钢琴家的身影有种特别的优雅与美,精神力量在这一刻完全绽放。一曲终罢,德国军官脸上藏不住惊讶的表情。

经典高分电影钢琴家观看(无言而浓烈悲怆而伟大)(3)

他放过了钢琴家,并询问了他的名字,有没有食物,表示还会再来。他开始悄悄给钢琴家送吃的,面包、果酱、还有一把开罐刀。临走前,还把自己的大衣送给钢琴家御寒。

不久之后,苏军过来了,钢琴家激动地跑下楼,在一番交涉后,钢琴家终于获救,重获新生。

德军战败后,那位德国军官被俘,他请求钢琴家的朋友让钢琴家来救他,可惜的是,最后没能如愿,死在了异国他乡。

艺术最大的价值是活在人心中,而生命最大的价值是活着。在时代洪流下,不论是硝烟还是和平,活着就是最大的价值。祝万事皆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