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6·28 子见南子(1),子路不说(2)夫子矢之曰(3):“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4)”,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领读论语第十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领读论语第十篇(一起通读论语第80课)

领读论语第十篇

【原文】

6·28 子见南子(1),子路不说(2)。夫子矢之曰(3):“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4)!”

【注释】

  (1)南子:卫国灵公的夫人,当时把持着卫国政权。据说很漂亮,但名声不好,和前面说到的美男子宋朝就有一腿。所以子路觉得孔子不该见这种人,搞得孔子指天发誓。我们前面说子路敢给老师甩脸子,就是指这事。

  (2)说:同“悦”。

  (3)矢:同“誓”,此处讲发誓。

  (4)所:“所……者”,相当于“假如……的话”。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不妥当的事,非礼之举。

【译文】

  孔子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如果有非礼之举,让上天厌弃我吧!让上天厌弃我吧!”

【原文】

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1),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释】

  (1)中庸:中,无过无不及。庸,平常。中庸是一种不偏不倚、折衷调和的思想,宋儒又进一步发挥。朱熹专门从《礼记》中抽出《中庸》这一章,和《论语》《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译文】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原文】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1),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3),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1)施:旧读shì,动词。众:指众人。

  (2)尧舜:病诸:病,难。诸,“之于”的合音。

  (3)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

  子贡说:“假若有人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普遍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都可能为此犯难。至于仁人,就是自己想要立身,也要帮助别人立身;要想自己过得通达,也要帮助人家通达。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