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这名字从唇边滚过,便隐隐有异域的浪漫与风雅袭来。

春天来临,在中部平原随处可见葳蕤生长的曼陀罗,叶子像一把把绿伞,手掌般大小,一叶叠着一叶,浓密茂盛,亭亭玉立。它叶大秆粗,生有密生的柔毛,不是翠绿,而是绿中带点灰白色。

曼陀罗分为木本与草本曼陀罗。木本曼陀罗,可达两米,被称为朝鲜朝颜,却与牵牛花大相径庭。它的花瓣,尖部微微上翘,轻盈妙曼,带着淡雅的花香,粉白、橙黄、白,颜色不一,就像号角一样倒吊下来,故名“天使的喇叭”。常见的草本曼陀罗,花色雅白,呈喇叭状,以量多和朵大见长。其前端略带些暗紫,掩映于绿叶之间。其花型十分别致,花萼筒形,花冠漏斗状,表面光滑,没有覆盖细小的绒毛。小时候,调皮的我们常常把曼陀罗花揪下来,扔得遍地都是。当时不知道它有毒,只知道牛羊不亲近它。

曼陀罗“开白花,凡六瓣,状如牵牛花而大”,而且“朝开夜合”。曼陀罗的果实像核桃一样,故有俗名:狗核桃。叶落后,青青硕果,鸡蛋般大小,外壳厚,上面布满青刺,短粗而尖锐,不肯与人为善。不小心扎进手指,有麻麻的痛。这一点,就不如蓖麻的果实好玩。蓖麻果上的青刺,细长而柔软,毛茸茸的,摸一下也不会被偷袭。成熟的曼陀罗果开裂,会露出黑色的种子,样子有些突兀,有些怪异。

据说曼陀罗剧毒,只要吸上几口曼陀罗花的芬芳,人就会被迷惑,产生幻觉。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曾尝试,结果“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正是这一点,姚伯声称其花为“恶客”。

在《神雕侠侣》里,金庸描述过一种情花,其果或酸或甜或苦或无味。公孙止在绝情谷中种有情花,中毒之人一旦动情,情花之毒就会发作。这情花,有人认为是黑色曼陀罗,为曼陀罗家族最高贵、最稀有的品种,形似百合花,花香清雅,枝叶妖娆。

在印度传说中,曼陀罗花为“天使(魔鬼)的号角”,人们甘愿失去理智昏迷,把自己负载于一片花叶上,以抵达神谕的玄机。

这“沉迷”之效,让曼陀罗大有用武之地。《列子·汤问》记载:战国名医扁鹊曾用“毒酒”将鲁国公扈、赵齐婴“迷死三日”,给他们做了“剖胸探心”手术。古时,曼陀罗是蒙汗药的主要成分。难怪,曼陀罗的花语是:敬畏,诈情,伪装的魅力,不可预知的死亡和爱,所以称之为“被诅咒的花朵”。

“淡黄的阳光依然在庭院中恍漾着,白杨在微风中飘摇。我回头望着那惨红的烟囱上正冒着一股曼陀罗华色的轻烟。”这是郭沫若小说《曼陀罗华》的结尾,极其神秘,引人遐想。这样想着,眼前浮现出曼陀罗花的模样,竟有一种诡异之感。

摘自:2020年09月08日《深圳商报 》

因陀罗最后的胜利者(曼陀罗任崇喜)(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