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中原养生地 河南云台山”全国摄影大展入展作品选登

■何清 点评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距省会郑州西北70公里的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总面积280平方公里,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子房湖、茱萸峰、叠彩洞、猕猴谷、百家岩、万善寺等十一个景点,是一处以太行山岳丰富的水景为特色,以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集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科普生态旅游精品景区。由中国摄影报社、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合主办的2017 “中原养生地 河南云台山”全国摄影大展,入展作品已于近日揭晓。

河南旅游攻略云台山(入展图赏中原养生地)(1)

飞龙在天 袁丹丹 摄

点评:冬日雪后初晴,山间雾气笼罩,积雪掩盖了地面上的杂物,高低错落的山峰与云层形态相呼应。接片处理让画面显得气势恢宏,空间感和层次感进一步得到突出,呈现出红外摄影般的魔幻效果。

河南旅游攻略云台山(入展图赏中原养生地)(2)

太极神韵 姜明灯 摄

点评:作者在后期将影像翻转,使人物倒影变正,大面积的绿色让练太极的白衣人得到突出,水中的岩石似悬于头上,亦幻亦真。细节处理准确,岩石的细节掌控较好,但色彩调整欠佳。

河南旅游攻略云台山(入展图赏中原养生地)(3)

百家岩胜景 杨桂琴 摄

点评:照片构图中规中矩,主体位于黄金分割点,明暗有序,重点突出。光线如神来之笔,照射在塔身上,强调了神秘的氛围。侧逆光运用良好,低角度光线说明了拍摄时机不错。虽然画面显得过“满”,但空气通透度不高,舍弃天空也是折中之举。

河南旅游攻略云台山(入展图赏中原养生地)(4)

一帘幽梦 杨鲲 摄

点评:冷暖色调的对比充斥画面,两名游客的神态巧妙呼应了主题,她们的服饰颜色是照片的亮点。人景搭配,动静搭配。“悬崖百丈冰,春来花枝俏”,是观者身临其境寻找合适角度的结果。

河南旅游攻略云台山(入展图赏中原养生地)(5)

仙境游人多 程爱民 摄

点评:在慢门的作用下,瀑布成了如雾如纱的丝带,将山体和潭水连接在一起。人物的虚影沿着栈道蜿蜒而上,突出了险峻之势。远处背景中的山尖小露峥嵘,在云雾的环绕下愈发显得巍峨。“游客止步”的警示牌大煞风景,应尽量想办法躲避或者遮挡。

河南旅游攻略云台山(入展图赏中原养生地)(6)

画意云台山 谷茂安 摄

点评:大与小、明与暗、高与低的对比均在这个简洁的画面中得到体现。作者通过整体的蓝色调渲染出天空的深邃与山体的高大,翱翔的鹰带来生气,延伸了观者的想象空间。雾气的笼罩,更给照片增加了水墨画般的美感。

河南旅游攻略云台山(入展图赏中原养生地)(7)

云蒸霞蔚青龙峡 任国庆 摄

点评:作者借用前景,在突出云海和朝霞的同时,不忘将主体建筑物置于黄金分割点。画面明暗对比和色彩运用都比较好。不足之处是构图过于松散,如果改用长焦镜头是否效果更好,让画面更加精练?

河南旅游攻略云台山(入展图赏中原养生地)(8)

飞瀑松风 彭虎群 摄

点评:作者选取典型景物和典型瞬间,将对山水的理解融入画面。曝光和色彩控制得都不错,瀑布产生的高光没有溢出现象,整体色调突出了神秘的氛围。同时,岩石和树木的暗部细节把握较好,层次和质感都不错。建议仔细斟酌构图,合理布局。

河南旅游攻略云台山(入展图赏中原养生地)(9)

云台山险路 黄晓强 摄

点评:作者采用无人机航拍,将眼前立体的景观抽象处理,突出盘山道路的形式感,是当前流行的一种方法。光线运用较好,明暗效果得到突出。车辆位于黄金分割点,抓拍瞬间恰当。建议拍摄时多调整机位,以便完整地展示出道路,避免遮挡。

河南旅游攻略云台山(入展图赏中原养生地)(10)

云台山水甲天下 杨思勇 摄

点评:镜像的获取需要对景观细心观察,画面的布局可见作者的缜密思维。一抹云彩打破了宁静,成为亮点。照片曝光准确,整体层次把握较好,山峦植物质感强。但感觉过于静谧,需要一个打破沉寂的“点”。

河南旅游攻略云台山(入展图赏中原养生地)(11)

云台秋韵 宋小娥 摄

点评:作者采用高视点俯拍的手法,使大面积景物有层次地展现在观者面前,视觉效果良好。天空朝霞与红叶相呼应,云层与雾气彼此映衬,平添了神秘的氛围。从色彩运用上看,前景大面积的红叶是照片点题的重要因素。

河南旅游攻略云台山(入展图赏中原养生地)(12)

霞披云台 崔德奎 摄

点评:这张全景照片气韵生动、色彩和谐,冷暖对比效果突出,光线的运用比较恰当。画面通透,云雾的曝光准确,既渲染了现场氛围,又强化了质感,可见作者在营造纵深和色彩处理上有一定经验。

河南旅游攻略云台山(入展图赏中原养生地)(13)

云台祥瑞 李杰 摄

点评:霞光万道的情景是这张照片的亮点。前景中的山体处于暗部,诠释出明暗对比的重要性,中景到远景层次丰富。高光点处理较好,未有明显的溢出现象。色彩处理需谨慎,目前显得失真。

河南旅游攻略云台山(入展图赏中原养生地)(14)

蜿蜒曲折 汪顺陵 摄

点评:作者后期采用滤色处理,形成了黑白灰的画面,观赏效果反而得到强化。蜿蜒曲折的公路被光线打亮,从整体灰暗的颜色中突显出来,紧扣标题。经放大来看,照片的层次、质感都还不错,只是整体灰度较高,可适当提高反差。

河南旅游攻略云台山(入展图赏中原养生地)(15)

人间奇绝 宋振礼 摄

点评:在光线照射不均匀的情况下,作者巧妙地将观者视线引导到黄金分割点处的人群,突出了照片主题。细节保留完整,山体质感强。画面布局“透气”,尽管大面积的岩石出现在构图中,也未显得过于压抑。

闲话大展

综合技能也需与时俱进 ▣何清

摄影似乎很容易,只要按动快门就能得到一张照片;摄影似乎又很难,一张真正精彩的照片不仅包含了天时地利人和,还需要摄影者不可或缺的经验。放眼这个人人摄影的新时代,想要在摄影上有所建树,仅掌握常规的拍摄方法和后期制作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更好地借助便利的器材和综合的本领,才能提高照片质量,提高入选入展的概率。

上天 有人说,只要学会操作无人机,不就可以一飞冲天拍完选片吗?笔者认为这是对无人机摄影的片面理解。即便是操作无人机,也分熟练与否,会在稳定画面、寻找角度方面造成很大差异。事实上,大多数摄影人都处于“黑飞”状态,如果有志于此,考取无人机执照非常有必要。国际民航组织早已开始为无人机及其相关系统制定标准和建议措施、空中航行服务程序和指导材料,中国民用航空局也下发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宣告无人机进入持证上岗时代。摄影人应按相关规定要求执行,安全而高效地进行拍摄。

入水 水下至今仍然是大多数摄影者难以施展的拍摄领域,入水拍摄更成为很多人的梦想。的确,入水不比上天,涉及的器材更贵,技术要求更严格,造成很多摄影人被挡在了水面之外。与之相对的现实是,随着我国对江河湖海资源的重视与开发,未来肯定会需要大量的水下照片。对此有兴趣又有条件的摄影者,不妨先从学习潜水入手。与无人机升空远程拍摄不同,水下摄影更需要身体力行,而水下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让人措手不及,这要求摄影者专业学习潜水的技巧与知识。所幸目前国内国外都有不少专业机构提供相应课程,从事水下摄影也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驾驶 很多人会有疑问,现在会开车的人那么多,驾驶技术还值得一提?但对于摄影来说,常常要面对不同地貌条件,不要小看了驾驶技术。比如国内摄影者常去的新疆喀纳斯或者西藏纳木错等面积较大、地形复杂的景区,参加摄影团留出的有限拍摄时间不够过瘾,公共交通又不便于边走边拍,自驾才是灵活方便的选择,可能会增加出片机会。纯熟的驾驶技术就成为重要保障。现在到国外租车行摄的人也越来越多,提醒大家提前了解目的地租车情况,做好驾驶证公证、翻译等准备。

野外生存 若是前往人迹罕至、未被开发的野外拍摄,还有可能伴随着危险,学习一些野外生存技能很有帮助。虽然不要求大家像从事户外运动的人那样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但如果在偏僻地区迷路或被野生动物咬伤,一点不懂野外生存和急救知识还真不行。现在国内外有不少电视节目都涉及这一话题,掌握基本知识并不难,除此之外,可以多看一些相关书籍,或者网上找一些资料。

这些技能看起来好像和摄影无关,但或许就会成为助大家实现梦想的一臂之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摄影人既要讲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要努力学习新技术不被时代所淘汰。

河南旅游攻略云台山(入展图赏中原养生地)(16)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入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