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司马光跟随罢相的庞籍来到东平,初任郓州典学,后提拔为郓州通判,在回忆这段时光的时候,司马光写了两首诗《奉和始平公忆东平》,其一是写东平的风土人情,我在上一篇《司马光的诗中,写了东平的地摊》中进行了简单解读。
第二首则是司马光感慨岁月的变迁与家国情怀,其中写了两个挺有意思的典故,典故在古诗中经常被引用,如果不懂典故,读诗便如同读天书一般,我们一块看一下:
奉和始平公忆东平(其二)
相印东临汶水阳,
两看春叶与秋霜。
登山置酒延邹湛,
上马回鞭问葛强。
溪竹低垂寒滴翠,
露荷相倚净交香。
宵衣深念长城固,
肯待从容傲醉乡。
这里边含有典故的两句就是“登山置酒延邹湛,上马回鞭问葛强。”
“登山置酒延邹湛”,说的是晋代大学者羊祜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有哲理的事,与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有着相同的感慨,只不过他是独自涕下,而羊祜身边有个邹湛。
《晋书·羊祜传》:“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湛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至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这篇古文的意思是,羊祜喜欢登岘山饮酒赋诗,有一天感慨的对邹湛说:“有宇宙以来就有这座山,自古以来就有许许多多像你我这样的人,在此登临远眺,但现在都消逝在岁月之中,实在让人悲伤。”邹湛回答说:“您德高望重,学问精深,名声德行会同这座大山一样永远长存,只有像我这样的无名之辈,才像您说的那样湮没无闻呢。”
这个典故常用于感慨岁月变迁,人生短暂,是登山揽胜而感伤之典。
司马光引用这一句,一是感慨岁月变迁,二是赞扬庞籍德高望重,将会名传千古的意思。
“上马回鞭问葛强”,是说的晋代名士山简的故事。
山简,是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儿子,也是晋朝名士。《晋书·山简传》“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 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 倒著白接䍠。举鞭问葛强,何如并州儿?’强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这段古文说的是山简爱游玩喝酒,每次都喝的酩酊大醉,当地儿歌描写他的醉态,每天晚上都被车倒载而归,什么都不知道,有时候会骑马,但也倒带着帽子,还问他的部将葛强,跟并州男儿相比我怎么样?
此后,人们常用“山公倒载”、“葛强”等形容醉后的形态,或者招待好友一醉方休的意思,在古诗中非常常见。大诗人李白《留别广陵诸公》:“临醉谢葛强,山公欲倒鞭”;杜甫也有“空醉山翁酒,遥怜似葛强”;孟浩然《九日怀襄阳》:“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最后,我们再回到司马光的这首诗中,司马光借用“邹湛”、“葛强”,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对庞籍的赞誉,也表达了二人为知己,饮酒欢乐的时光,但最后两句“宵衣深念长城固,肯待从容傲醉乡”,让人颇为感动,虽然在东平的时光很快乐,但为了国家安宁稳固,还是要约束自己的放纵,表达了司马光夙夜忧思,一心为国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