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风俗吗(原来重阳节的习俗是这么讲究的)(1)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日期里包含两个数字“九”,古人遂称其“重九”。《易经》中将“九”视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所以“重九”即为“重阳”。重阳节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全国各地保留着丰富多样的重阳风俗,我们可以从中感受这个古老节日的独特魅力。

重阳节是风俗吗(原来重阳节的习俗是这么讲究的)(2)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按照天文自然规律,“大火”星会在九月隐退,这使一直以星象标识季节的古人失去了坐标。古人对这种现象产生恐惧,所以每到九月就进行“大火”星祭祀仪式,可以这说是重阳的原型。先秦《吕氏春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可见先秦时,人们就已经在九月祭天帝、祭祖,以表对天神和祖先的感恩。重阳节这个名称则首现在三国时期,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到了唐朝时期,重阳作为节日被正式普及。

重阳节是风俗吗(原来重阳节的习俗是这么讲究的)(3)

最公认的重阳活动非登高莫属,这几乎是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的习俗。传说古人崇拜山神,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上山登高,可避免灾害。赏菊、饮菊花酒,也是重阳的一个古老习俗。重阳时节,正是一年菊花盛开之时,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人们喜欢举办赏菊大会。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晋代葛洪《抱朴子》中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诗中的“插茱萸”正是重阳节的一个传统。重阳前后,秋雨潮湿,热气也未退尽,衣物容易生霉,也易滋生蚊虫。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可以杀虫消毒、逐寒祛风,因此人们认为重阳节这天,佩茱萸囊,或以茱萸插头,可以驱邪求吉。古代以吴越地、即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

重阳节是风俗吗(原来重阳节的习俗是这么讲究的)(4)

“重阳糕”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传统重阳食物。根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朝的人们就有在重阳节吃蓬饵的习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重阳糕品种很多,主要有菊花糕、狮蛮糕、万象糕和花糕等,各具特色。按照传统,讲究的点心师傅会把重阳糕做成九层,糕上面做出两只小羊,即为重阳(羊)之义。有的人还会在重阳糕上点一蜡烛灯,“点灯”和“吃糕”蕴含着“登高”的意味。今天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粿。莆仙重阳粿层层分明,细嫩甜爽,不粘牙,是重阳敬老的最佳食礼。“糕”有生长、向上、进步、高升的象征,同时小孩子吃重阳糕也有快高长大的美好寓意。

重阳节是风俗吗(原来重阳节的习俗是这么讲究的)(5)

福建海澄、广东惠州等地有在重阳“放纸鹞”的习俗,纸鹞即为风筝。北方地区清明、重阳都是放风筝的好时候,因为春秋两季都是少雨时节,天晴多风。而在南方,春季阴雨连绵,只有重阳时节天高气爽,风筝才可乘风而上。福建海澄放风筝时系上灯火,点亮夜空,明彻星河,古人称其为“风槎”。

重阳节是风俗吗(原来重阳节的习俗是这么讲究的)(6)

山东昌邑的村人会在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而在鄄城生活的人们认为重阳节是财神生日,家家户户烙焦饼祭财神。福建福州人们登高时会带上一根长长的甘蔗,蕴含着“节节高”的寓意。福建长汀县村人会采田中毛豆相互馈赠,称为毛豆节。福建莆仙一带还有“三月小清明,重阳大清明”的说法,当地民众敬奉妈祖,九月九正是其羽化登仙之日,乡民会到妈祖庙祭祀,祈求保佑。

重阳节是风俗吗(原来重阳节的习俗是这么讲究的)(7)

从古至今,重阳节发展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重阳佳节,倍思亲情,你还知道你的家乡有什么独特的重阳传统风俗吗?


重阳节是风俗吗(原来重阳节的习俗是这么讲究的)(8)

重阳节是风俗吗(原来重阳节的习俗是这么讲究的)(9)

重阳节是风俗吗(原来重阳节的习俗是这么讲究的)(10)

【2019年7月刊:西部地区高原湖泊】,椱ァ製这段描述₳E6u7Y7lTp22₳后到◇綯℡寳

复制以上内容,打开淘宝APP即可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