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肃穆的龙华烈士陵园,拥有千年历史的龙华古寺,巍峨耸立的龙华塔……在徐汇龙华地区,红色文化与江南文化在此汇聚交融,“龙华”也成为上海重要的城市名片和历史人文地标。

6月28日,经过历时一年的紧张建设,龙华广场正式向市民开放。同时,龙陵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也于同日亮相,标志着龙陵“初心地”建设迈向崭新阶段。

再现“秋江塔影”

龙华是上海市中心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拥有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龙华塔、龙华寺等多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龙华庙会、龙华禅事等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逾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龙华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也是市民瞻仰缅怀革命先烈的纪念地,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初心始发地之一。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1)

龙华广场

此次龙华地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主要包括龙华广场、龙华新村综合改造、龙华塔及龙华寺保护修缮、龙陵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四大重点项目。

其中,崭新亮相的龙华广场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是一座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城市空间广场,由艺术主广场、榉树广场、银杏大道、塔院广场、地下艺展空间等五部分组成,可满足周边居民、游客的多元文旅需求。广场位置优越,东南至龙华路、西至龙华西路、北与龙华烈士陵园和龙华寺相邻,拥有千年历史的龙华塔位于其中。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2)

龙华烈士陵园 舒抒 摄

龙华塔始建于北宋年间,公元977年,是典型的宋代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塔身高40.6米,共七层八角,是上海地区最负盛名的古塔之一。1959年5月,龙华塔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龙华塔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该塔是上海市中心唯一的佛塔。

此次龙华整体提升工程中,龙华塔作为龙华广场的制高点,其保护性修缮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徐汇区文旅局介绍,龙华塔七层屋面以上部分为塔刹,由宝瓶、相轮、露盘、覆盆、浪风索等18个部分组成,最高处葫芦状的部位称作宝瓶。在修缮前,宝瓶的金箔已经剥落风化严重。此次修缮是继1984年后,宝瓶再次贴上金箔,重现昔日金色光晕。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3)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4)

“秋江塔影”再现

而为了让古塔“减负”,此轮修缮也将塔面原来的浑水裹陇屋面,恢复为清水筒瓦屋面。上世纪90年代安装在塔身上的照明设施也一并拆除,重新调配现代化的灯光系统。整个修缮过程严格遵照文物保护原则,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其中,塔身木构件的广漆工艺为中国传统涂装工艺,修缮团队请来非遗传人进行技术指导、文保专家把关,为古塔创造了最优的修缮条件。

独一无二的“天空之境”

龙华塔修缮期间,龙华广场也紧张地开展腾地、施工和绿化铺装。整个广场绿地面积达4900平方米,向周边人行道和龙华烈士陵园南广场分别拓展5000平方米、5200平方米,有着宽阔通透的视觉效果。广场建设内容包括地上广场景观、地上建筑和地下空间改造。尤其在景观方面,引入传统古建筑中常见的回廊结构,从细节展现千年龙华古韵。

紧邻龙华烈士陵园的广场入口,是一条以银杏为主要元素的景观大道位于交通主干道的入口节点,恰好是龙华烈士陵园中轴线与原龙华老街的交汇处。设计方在此引入镜面水景装置,人们顺着水景即可从广场入口来到龙华塔下。镜面水景还能完整倒影龙华塔,再现古籍中记载的“秋江塔影”意向。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5)

银杏大道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6)

然而,颇有“天空之境”这样“网红打卡地”潜质的镜面水景,不仅是广场亮点,也是施工难点所在。

徐汇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程学田介绍,展现“浮光塔影”的透明镜面反射池,设计方案中地下空间设有采光天窗。但龙华地区地下管线复杂,需要错开地下梁柱,水景的“开口”位置还要不偏不倚,正对龙华塔中心。因此,施工方和设计方反复测试视线范围,最后采用定制的三层夹胶玻璃,实现整个水景的开阔无遮挡。

由于龙华塔年代久远,塔身多年前已出现倾斜,东北方向最大倾斜率达25.4‰,虽然目前状态稳定,但修缮后暂时仍无法对外开放。不过,古塔仍将设置泛光照明,与龙华广场的景观照明一同重现 “秋江塔影”美景。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7)

红色文化、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交融

“今年3、4月,这里已经开了一路的桃花,老邻居们都说,小时候的‘龙华桃花’都回来了。”家住龙华西路的李阿姨是土生土长的“老龙华”,今年以来,她家门口的绿化景观越来越好,几乎每周她都会拍摄沿街新种植的花卉晒到朋友圈。

古刹、古塔和桃花,曾被誉为“龙华三绝”,是昔日上海知名的江南胜景。如何让红色地标、历史古迹与现代功能完美融合,为龙陵“初心地”注入新活力,是此次龙华地区综合提升的重中之重。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8)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9)

调试中的龙华广场夜景灯光

徐汇空间规划院院长林满山介绍,“镜面水景”银杏大道的创意都来自龙华地区本身。银杏大道的位置原是龙华老街,连接烈士陵园与龙华寺。新亮相的大道从概念上延续了龙华老街的场地记忆,龙陵中轴线与大道交汇处的水景则能同时映射烈士陵园与大道,庄重而不失灵动的氛围,将唤起人们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像这样因地制宜设计、引导空间形态提升的案例,在此次龙华综合提升工程中处处可见。通过巧妙的空间划分,龙华广场内的龙陵前广场、塔院广场、市民广场等三大区域,分别代表了上海的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特色。

其中,龙陵前广场在场地原貌基础上,保留了上世纪90年代设计中的仪式感,此次施工中,建设方搜寻了与当年建设所用的相同石材,将原龙华老街部分补充完整。塔院广场的围墙既是“墙”,也是“廊”,在院内营造出一片古朴宁静的观塔空间。从院外看,则能联想起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10)

龙华广场的乔木、灌木和花卉都经过精挑细选。在市民广场周边,丛生香樟搭配元宝枫与乌桕,展现一年四季的色叶变换。银杏、榉树等色系明快的广场乔木,秋季观叶金黄色与火红色交替,冬季香樟作为背景绿意常在。树林下还预留了大片的草坪空间,种植的观赏草细叶芒草外形飘逸自然,草花有蓝色鼠尾草、柳叶马鞭草、深裂美女樱、百子莲、香彩雀,可根据花期替换。

广场上的圆形坐凳采用汉白玉为椅面,温润如玉的光泽令人自然而然地想去亲近。坐在广场中央,既能感受到千年文化的散发,亦有陵园忠魂之光的照耀。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11)

广场休憩设施主要为圆形汉白玉石凳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12)

临时党支部带动多部门协同

今年5月底,龙陵周边环境整治系列工程完工。负责该工程以及龙华广场建设的是徐汇区建管委市政科科长连鹏,一位年轻的“90后”。看到如今崭新的龙华地区风貌,他说自己都难以想象,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弃杂乱、结构老旧的“大空地”。

一张建设时间表可以说明一切:2020年4月,龙华广场开工建设;同年9月底,广场地下结构梁板拆除,完成外墙加固;11月底,完成轨交顶板加固;12月,完成地下建筑改建;2021年5月,完成广场场地平整、回廊基础建设、地上建筑结构建设、绿化工程、广场水景、广场玻璃幕墙以及所有石材铺装;6月初,整体灯光调试竣工,投入使用。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13)

完成店招和商户外立面整治的龙陵周边地区

如何在短短一年内,“从无到有”完成这一重大地标性项目,有赖于徐汇区建管委启动“初心工程”,与龙华街道、枫林街道、市南供电公司、龙华烈士陵园等10余家单位联合组建了“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综合提升项目”临时党支部

龙华新村旧房综合改造,是此次龙华地区综合改造提升中的重点民生工程。龙华新村是解放军第七三一五厂的职工家属小区,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前。小区南侧与龙华烈士陵园接壤,为完善龙华烈士陵园展陈功能,徐汇区对小区启动旧房改造,实施“原拆原建”。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14)

改建后的龙华新村小区 舒抒 摄

而今,在龙华新村居住50余年的居民丁荣铭,即将与家人搬进重建后的新家。徐汇区房管局副局长浦建红介绍,通过“一户一方案”制定,新村内14幢不成套房屋和2幢集体宿舍完成了拆除重建,2幢保留建筑修缮后成为社区公益用房,另有8幢售后房实施了“美丽家园”工程。小区还新建了地下车库、中心绿地、架空线落地、雨污分流,尽最大诚意、最大可能提升居民的居住条件

龙华新村旧貌换新颜期间,通过临时党支部牵头和多部门协同,龙华地区还相继完成了6处住宅小区综合整治、4处市政设施美化、14处约9000平方米绿地景观提升以及总长度达1.8公里的建筑外立面、店招店牌整治。龙华风貌区周边的龙华路、龙华西路、天钥桥路、龙水北路、宛平南路等5条主要道路沿线景观再上一个台阶,龙陵周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公交站点、人行道、车行道、公共围墙等均焕然一新。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15)

完成架空线入地、沿街景观提升的上海京剧院门前市政道路

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初心地”

龙华广场上还有一栋新建的圆形玻璃建筑颇为“吸睛”,是未来地下空间的入口,其弧形玻璃幕墙也是整个广场的“现代感担当”。然而,想要最终呈现“玻璃房”的通透效果,过程并不容易。

“我们现在脚下的空间,就是原来的龙华旅游城的地下室,但是荒废多年,地下积水都已经漫灌了。”连鹏告诉记者,龙华广场所在地交通便利,位于轨交11、12号线交汇处,但同时处于龙华塔的文物保护范围。施工中,覆土荷载对地铁顶板有所影响,需要做好全过程的地铁应变监测,还要对原龙华旅游城的地下室结构进行加固。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16)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17)

施工中的“玻璃房子” 舒抒 摄

然而,龙华旅游城的图纸已经保存不全,两条轨交线留给广场的地下施工空间也非常有限。面对这一考验,去年5月正式开工后,设计方、建设方以及属地单位龙华街道每周都有负责人到现场开会。“今年6月以来,大家更是每天都会来现场,把自己想象成市民、游客,看看还有什么细节需要改进。”连鹏说。

作为龙华广场现场施工项目的负责人,连鹏已经参加过徐家汇连廊一期、徐家汇体育公园、武康大楼修缮等对个重大工程项目,但在他看来,龙华广场是他参与过元素最丰富的项目,不仅要学习和梳理区域历史、红色历史,还要继往开来,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这里。

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起,龙华广场的地下空间设计与施工将正式启动,未来将引入文化展览功能,在榉树广场和八角回廊的地面、墙面上,也将映射展现龙华千年文化的灯光幻影,带动区域的文旅产业发展,形成具有“龙华”品牌标识的文化新地标。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这里也会有各类市集、文化活动,吸引更多人前来瞻仰烈士遗迹,感悟这座城市光辉的历史。

10年前的龙华广场(千年龙华换新颜)(18)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舒抒 题图来源:徐汇区供图

来源:作者:舒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