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一年由湖北黄梅县文化局编、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黄梅采茶戏志》,书中的《源流沿革》第十页载:“黄梅采茶戏曾用名采茶、采茶歌、下河调、黄梅腔、花鼓戏、黄梅戏”。

黄梅县老采茶戏好听的全剧完整版(黄梅采茶戏志证明)(1)

《黄梅采茶戏志》封面

《黄梅采茶戏志》关于“黄梅采茶戏”的六个曾用名中就有三处引用了安徽安庆《宿松县志》的记载:

一,“采茶”名字的由来:引用“清道光八年(1828)版《宿松县志》载:十月立冬后……农功寝息,报赛渐兴,吹豳击鼓,近或杂以新声,溺情惑志,号日‘采茶’,长老摈斥,亦绌郑之意云”(注:该志风俗志中整篇均无“黄梅”字样,黄梅为何引用?是不是证明黄梅的采茶戏来源于安庆?)

黄梅县老采茶戏好听的全剧完整版(黄梅采茶戏志证明)(2)

道光八年宿松县志采茶记载(与黄梅无任何关联)

二,“花鼓戏”名字的由来:引用了民国十年(1921)《宿松县志》中的宿松人张际和写的《仙田纪事》:“在城内为剧楼,演花鼓戏”。(该文整篇记载均与黄梅无关,黄梅为何引用?是不是证明黄梅采茶来源于安庆?)

黄梅县老采茶戏好听的全剧完整版(黄梅采茶戏志证明)(3)

宿松县志花鼓戏记载(与黄梅无任何关联)

三,“黄梅戏”名字的由来:引用了民国十年(1921)《宿松县志》的记载:“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注:因早在90多年前的1828年《宿松县志》就记载了好演“采茶”【1828年《宿松县志》记载的采茶与黄梅无任何关联】,所以1921年记载的“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就是宿松本土的采茶小戏,与黄梅无任何关系)

《黄梅采茶戏志》如此频繁引用《宿松县志》的记载,只能说明黄梅县更本没有关于“采茶戏”。即使有唱采茶戏,也是由安庆传过去的,《黄梅采茶戏》的记载就已经自证:黄梅采茶戏来源于安庆!

更为滑稽的是:《黄梅采茶戏志》中六个曾用名,有三个(采茶、花鼓戏、黄梅戏)名称来源于安徽,另三个(采茶歌、下河调、黄梅腔)来源于江西。黄梅本地根本无任何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