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下称“中国计生协”)官网公布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22年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其中提到,2022年,要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行动,重点解决青少年、育龄人群及其他特定人群生殖健康的突出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指出,将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减少青少年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一时间引发舆论强烈关注。

中国计生协为何关注到青少年人工流产问题?专项行动的干预措施又涉及哪些具体方面?2月16日,对此种种问题,中国计生协向红星新闻作出详细回应。

“干预”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目的是什么?

中国计生协:我国人工流产数居高不下,是群众生殖健康主要问题之一

“生殖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近年来,我国人工流产数量居高不下,成为影响群众生殖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计生协回应红星新闻指出,已有多项调查显示,人工流产的女性中,年轻、未婚、未育占比不断升高,多次重复流产和年龄在20岁以内的高危人工流产占比显著增加。

据有关调查,每年24岁以下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数占我国人工流产总数的40%以上,其中19%有多次人工流产经历。未婚青少年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家庭支持度较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对她们生理、心理、社会生活造成的影响更为深远,社会对此广泛关注。

因此,中国计生协方面表示,开展宣传教育、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服务是中国计生协的重要职责。采取有力举措帮助青少年免受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等生殖健康问题的困扰和危害,促进群众健康和家庭幸福,是计生协的初心和使命。

促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如何开展?

要倡导青少年树立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和婚育观念

《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减少青少年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工作焦点为何落在了青少年上?中国计生协又将如何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对此,中国计生协回应称,青春健康工作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计生协群团组织的鲜明特色。

一是坚持价值引领。针对社会上性教育机构鱼龙混杂、充斥不良信息的现状,发挥正向引领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坚持适宜、适度、适龄的性教育原则,倡导青少年树立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和婚育观念。

二是坚持寓教于乐。注重培养“人生技能”,而不是单纯讲授性知识,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引导教师和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分享知识、转变观念。

三是坚持以青少年为“主角”。鼓励青少年主动参与青春健康工作全过程,培养选拔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志愿者,通过同伴教育影响身边同龄人,邀请青少年参与青春健康项目规划、实施、评估,真正实现青少年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据悉,中国计生协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将促进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作为一项重点战略,逐步打造了以同伴教育、参与式培训、培养人生技能为主要特色的“青春健康”工作品牌,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工作方法。评估显示,青春健康工作已覆盖地区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干预”青少年人工流产,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中国计生协实施“同伴之道”“沟通之道”等系列项目,已取得明显成效

事实上,这已不是中国计生协第一次对生殖健康工作进行部署要求。2021年1月,该协会发布的《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21年工作要点》,同样提出要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行动,重点解决青少年、育龄人群及其他特定人群生殖健康的突出问题。

此外,中国计生协方面也向红星新闻介绍了以往青春健康工作积累的经验。

首先,是面向大中学生所采取的“同伴之道”。中国计生协解释称,该项目培训学校青年志愿者骨干,以同伴教育的方式向更多同龄人传播性健康知识,避免无保护性行为,减少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性病/艾滋病感染。

数据显示,目前项目已覆盖全国700多所高校、一万多所中学,每年参加活动学生700多万人次。中国计生协2015年和2019年两度开展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状况调查显示,项目高校学生无保护性行为减少。

以对宁波市4所高校评估显示为例,与对照组比较,参与青春健康教育的大学生避孕知识知晓率由43.2%提高到85.2%,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37.8%提高到77.6%;开展青春健康项目3年后,4所高校周边医院17-24岁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数占比从35%下降到25%。

第二,是面向青少年家长的“沟通之道”。据介绍,该项目通过培训家长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和沟通技能,提升与青少年子女沟通敏感话题的能力,真正把家庭作为“性教育第一课堂”。数据显示,近5年来,累计举办家长培训、亲子课堂等活动25000多场次,培训家长350多万人次。

第三,是面向弱势人群的“关爱之道”。该项目聚焦流动青少年、残障青少年、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等特定人群需求,组织协调将青春健康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务“送上门”,引导目标人群妥善处理婚恋、孕产等相关问题,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减少情感纠纷和生殖健康问题。

第四,是开发和推广“成长之道”“亲青之道”等“之道”系列项目,并取得明显成效。“成长之道”关注中小学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以培训学校教师为主要手段,将性与生殖健康知识、负责任的生活态度融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发育。“亲青之道”已经在全国建立了2000多家社区“青春健康俱乐部”,整合教育、卫生、计生资源形成综合服务阵地,帮助青少年获得安全可及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咨询和技术服务。

今年中国计生协如何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

强调预防为主、关口前移

针对该问题,中国计生协回应红星新闻指出,根据问题导向,中国计生协计划开展生殖健康促进行动,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计生协表示,将强调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通过提升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帮助青少年避免非意愿妊娠,由此减少人工流产,特别是高危人工流产问题的发生。

具体来看,中国计生协回应称,目前考虑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与有关部门合作,全面普及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格局,开展“沟通之道”家长培训,突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推进青春健康工作体系化、专业化、社会化、数字化发展,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的生殖健康知识与技能,养成健康、安全、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二是构建教育、咨询、技术服务紧密衔接的生殖健康服务链,培养生殖健康咨询服务队伍,配合医疗机构开展人工流产前咨询和人工流产后避孕指导,推广青少年友好服务模式,提高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社会宣传,结合世界人口日、世界避孕日、5.29计生协会员活动日等特定纪念日举办生殖健康科普活动,倡导各界关注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问题,营造关爱生殖健康的良好氛围。

四是开展生殖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为精准服务群众需求提供科学依据。

红星新闻记者 杨雨奇 陈怡帆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哪些是人工流产的高危人群(为何干预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