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波晚报生活号

何以解忧?唯有奶茶。对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烦恼,两杯奶茶应该就能化解。宁波80岁的施大爷近日却因为赶时髦喝了人生中的第一杯奶茶被送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诊室,差点住进ICU。

大爷呼之不应,意识不清12个小时

“医生,你快看看,他情况不对啊,双眼上翻,叫他名字也没反应。”家属说,老人平时神智清爽,人也健朗,但这天早上好像突然变迟钝了。喊他名字,要么没反应,要么很久再应答,而且两只眼睛经常往上翻,毫无神采。算算时间,大概有12个小时了。

急诊医生通过测量血压、急诊心电图及心超基本排除了心源性原因,头颅CT检查也暂时排除脑出血,测随机血糖时却发现测不出。

胸部CT提示患者存在两侧肺部感染,腹部CT提示胰尾与降结肠间软组织影,炎性渗出可能,这很可能是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后续血尿淀粉酶进一步的检测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

急诊生化结果也出来了,提示患者发生了急性胰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一步引起了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同时伴发了肺部感染以及严重的低钾血症。

年轻人喝奶茶变病(宁波80岁大爷差点进ICU)(1)

施大爷住院后的一张检测单,可以反映当时病情。

“学医的人都知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急性胰腺炎是内科两大重病,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患者还伴有严重的低钾血症,随时有呼吸停止及发生室颤的风险。现在,这‘三座大山’同时压在一个80岁老大爷身上,可想而知情况有多重。”该院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李学毓医生介绍。

经过多科室医生的紧急治疗,施大爷终于转危为安,意识逐渐清醒,避免了住进ICU(重症监护室)。

前几天赶时髦喝了杯奶茶

一开始,家属表示施大爷没有糖尿病。但后续检查数据提示,施大爷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为11.1%。

李学毓说:“一般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数值超过6.5%就要考虑糖尿病了。我们后来发现,2021年夏天的一次体检中,大爷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为9%。但是他没有重视,没有就医用药,也没有控制饮食。”

是什么导致这次大爷这次出现了急性并发症呢?

医生通过进一步向家属仔细询问后了解到,发病前几天,施大爷独自坐公交车来市区,追随年轻人的“时髦”,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杯奶茶。当时觉得味道很不错,一饮而尽。

喝下这杯奶茶的当晚及第二天,施大爷并没有不适。第3天凌晨开始,突然出现了腹痛,症状逐渐加重。到当天早晨,开始出现了意识不清。

“这杯奶茶,相当于导火线,提前引爆了老人的病情,还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李学毓说,老人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喝下这杯高糖高脂肪的奶茶,直接诱发了急性胰腺炎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小小一杯奶茶的威力真有这么大吗?

李学毓引用了一组之前收藏的数据:市面上的奶茶中“奶”主要为植脂末,每300毫升就有0.5-2.7g的反式脂肪酸。奶茶中糖分超标更是常事。上海消保委曾对各大“网红”奶茶店进行过测评,一杯正常甜度的奶茶,平均含糖量为每杯34g,含糖量最高一杯相当于有14块方糖。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喝奶茶喝出糖尿病的年轻人真不少

李学毓说,她和同事在门诊中接诊的长期喝奶茶或者甜饮料的新发糖尿病患者其实不在少数。

“20岁出头的年轻人就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非常可惜。他们往往有一些共同特点——喜欢喝甜饮料,这类病患中,每天一杯奶茶的不在少数。而且,往往都属于超重甚至肥胖体型。”据介绍,这些肥胖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属于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医生点奶茶:三分糖,不要奶盖

医生们自己平时爱喝奶茶吗?

“所学的专业和平时对病患的接触,会让我们自动地离奶茶远一些,会用一般的茶水来代替奶茶。”李学毓说,她喝奶茶会注意三件事:一是尽量不喝;二是叮嘱店家只放三分糖;三是不喝流行的奶盖茶。

她解释:“很多人觉得奶茶口感不甜腻,就以为含糖量不高,这往往是一种错觉。比如,奶茶中有水果成分的话,水果的酸味会掩盖奶茶的甜味,即便喝起来很爽口,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大量糖分。而奶盖主要成分是动物奶油或植物奶油,无论哪种都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还是少喝为妙。”

口干多饮,忍不住想吃甜的要注意

“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患了糖尿病 ,自己也没有觉察。”李学毓建议,市民要做到定期体检,如果发现血糖等数值有异常,要及时诊治,以免病情拖延、加重。

另外,她也提醒市民朋友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耐不住的口干,变得特别喜欢喝水尤其喜欢甜饮料;开始频繁小便;短时间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视物模糊;手脚麻木。“如果有以上症状中的几条或全部,很可能已经出现糖尿病了,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酿成大祸。”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陈静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