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扬州相比,苏州虽同属江南,却是另一种风景。看到扬州,就很容易想起“烟花三月下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之类的诗句,花团锦簇,浓墨重彩。苏州却是一幅清浅淡然的水墨画,就连开得正艳的夏花似乎也比别处多了几分淡雅。“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是苏州的风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苏州的内涵,西施和夫差演绎的爱恨情仇是苏州的历史,在古运河的画舫上听评弹、吴歌是苏州的浪漫。若说扬州是花做的,苏州就是水做的,水做的苏州是吴侬软语的江南女子,有着水一样的忧愁,水一样的明媚,水一样的清纯……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1)

虽然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但古代诗人们的苏州梦,似乎远不如扬州梦来得热烈。诗歌苏州,最应该感谢的是一位藉藉无名的落魄诗人,正是他的那首《枫桥夜泊》,让苏州城外一座普通的小桥、一座清冷的寺院,成为千百年来的诗歌圣地和精神故乡。

此外,杜荀鹤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张籍的“杨柳阊门路,悠悠水岸斜。乘舟向山寺,著履到渔家。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李绅的“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水光摇极浦,草色辨长洲”,皆以生动的笔触,描画出苏州的动人风姿。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2)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诗歌苏州,最不能忽略的还有白居易,在一年多的苏州刺史任上及后来的岁月里,他创作了大量描绘苏州风光的诗歌:“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霞光曙后殷于火,水色晴来嫩似烟。”……

宋人贺铸则以一阙《青玉案》,道出了苏州的别样风流:“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明代苏州,涌现出了著名的“吴门画派”和“江南四大才子”,沈周、文徵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仇英……多少人模仿着周星驰的腔调,吟咏着“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来苏州寻找心目中的桃花坞……

拙政园: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移步换景的画面。

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中曾有精彩描写:“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3)

拙政园堪称江南园林的代表,与留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绿树红花,蕉肥竹瘦,处处精雕细琢。

拙政园与文徵明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徵明仕途不顺,以翰墨自娱,与园主王献臣交往甚密,常来园中宴饮赏游,拙政园便成了文徵明的创作蓝本。流传至今的《文待诏拙政园图》,集诗、书、画于一体,各美其美,被称为“诗书画三绝卷”。他当年亲手种植的紫藤,历经400余年,仍身姿矫健,绿荫满庭。

兰雪堂为五楹草堂,堂名来自于李白的诗句“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以堂为中心,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山石作画。芙蓉榭位于兰雪堂之北,为卷棚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在岸,一半凌空碧波之上。前有一池荷花,池水清清,鲤鱼涟涟。文徵明有诗云:“云裁月缕是松风,把酒赋诗有芙蓉。青鱼红鱼荷叶下,兀然一座紫盖峰。”夜来盛夏赏荷,也是美煞了一轮清月。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4)

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构思巧妙,意趣别致。四面墙上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视角可看到连圈、套圈、分圈的圈圈相扣的奇特景观。四个洞门又仿若四幅花窗,雅致地描绘出流水人家、古桥楼宇、梧竹荷清的绝色景致。

荷风四面亭最让人心醉。亭台坐落在池中小岛上,池内莲花亭亭净植,池岸柳枝丝丝婆娑。亭中有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亭本无壁,然而三面垂柳茂盛无间,四周芙蓉偎依簇拥,不是密密匝匝地围成了一道绿色之墙么?

留园:几处楼台画金碧,个中花石幻灵奇

留园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为盛宣怀之父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5)

留园以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著称,所谓“几处楼台画金碧,个中花石幻灵奇”。厅堂、走廊、粉墙、洞门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全园共分四个部分,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取胜,院内的冠云峰是留园三绝之一,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北部以盆景、花木为美,呈田园风貌;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留园之美,在于一步一景。站在园中的任何一处,往前看是一重风景,回头看又生变化,连抬头看,那高高几重的屋脊和院内正盛放的山茶花、几竿翠竹、一条藤萝,也组成别样的风景,处处皆蕴藏着中式美学、处世哲学。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6)

譬如,一株海棠花,旁边几竿竹子,一张石桌,落花满地,白墙斑驳,第一眼看你可能差点略过,再多看几眼,就会突然惊觉,这不正是当年宝黛花下看书的情境吗?再看那边,青苔遍布的一堵矮墙上,几条藤萝垂下,旁边一扇月亮门,又是一幅意味深长的水墨画。

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对留园情有独钟,并赋诗赞曰:“朝朝吴市踏红尘,日日萧斋兀欠伸。到眼名园初属我,出城山色便迎人。奇峰颇欲作人立,乔木居然阅世新。忍放良辰等闲过,不辞归路雨沾巾。”

虎丘: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

虎丘,原名海涌山,高仅三十余米,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史载吴王阖闾葬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7)

唐宝历年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开通了阊门至虎丘的山塘河,沿河筑七里长堤,堤上夹种桃李,水中栽植莲荷,为虎丘更添秀色。古人对虎丘有“九宜”之说,即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

自古以来,虎丘便商贾云集,酒肆林立,热闹非凡。袁宏道在《虎丘记》写道:“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可见虎丘当年的热闹景象。

《红楼梦》中也有一段与虎丘相关的精彩情节:“(薛蟠)外有虎丘带来的自行人、酒令儿,水银灌的打筋斗小小子,沙子灯,一出一出的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与薛蟠毫无相差。宝钗见了,别的都不理论,倒是薛蟠的小像,拿着细细看了一看,又看看他哥哥,不禁笑起来了。”

与一般寺庙藏在深山不同,虎丘却是山在寺中。古人曾用诗来形容:“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叫锁寺门。”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8)

虎丘古迹众多,虎丘塔早已成为古老苏州的象征;“试剑石”镌刻着干将、莫邪铸剑的传奇;“剑池”演绎着阖闾墓中藏剑三千的传说;“陆羽井”令人仿佛看到当年“茶圣”一边烹茶一边著作《茶经》的身姿……

最能勾起诗人情怀的,还要数“古真娘墓”,它和西子湖畔的“苏小小墓”一样,讲述着一个才貌双全的绝色妓女的故事。“春草荒坟墓,萋萋向虎丘。死犹嫌寂寞,生肯不风流。皎镜山泉冷,轻裾海雾秋。还应伴西子,香径夜深游。”唐代诗人罗隐的这首诗,不断召唤前来虎丘的后人,到真娘墓前凭吊一番。

山塘街:画船箫鼓载斜阳,烟水平分入半塘

山塘街东起“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白居易曾作诗赞道:“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鞍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唐人赵嘏的《入半塘》更有诗意:“画船箫鼓载斜阳,烟水平分入半塘。却怪春光留不住,野花零落满庭香。”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9)

山塘街的繁盛景象,在明人王稺登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若夫白公堤者,山郭近而轮鞅喧,水村深而帆樯集……买鱼沽酒,行旅如云;走马呼鹰,飞尘蔽日……晚村人语,远归白社之烟;晓市华声,惊破红楼之梦。草际而香车属,水边而丽人多。临溪居者千家,面山行者七里。”

最好是微雨天气,撑一把小伞,独步山塘街。古桥、古宅、祠堂、府邸……雨雾中,丽而不媚,秀而不骄。长条青石铺成的小路,或窄或宽地延伸着,通向小巷的另一头。当街的古戏台上,几位古典装束的窈窕女子,正入神地弹唱着,如天籁之音,给人心间装满一腔有声有影的水江南。

站在苍老的半塘桥上,河水缓缓流动,两岸的过街楼鳞次栉比。想象着曾经的“山塘七里旧繁华,园客家家尽种花。一种清香远近闻,半塘桥外月初斜”,更是耐人寻味。

走累了,可以走进仿古茶座,喝杯热茶,稍稍歇息片刻。老屋斑驳的倒影在河面上颤颤巍巍,石拱桥与水面的影子构成一个漂亮的圆,再加上一串串火红的灯笼,以及不时穿梭的画舫,构成了一幅立体而动感的江南水乡图。这时,手捧一杯上好的碧螺春,斜倚在竹藤椅子上,品茗观景,着实惬意!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10)

入夜的山塘街,灯火阑珊,除了可以感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的景致外,还可以到老字号五芳斋、采芝斋、乾生元等购买苏式特产,到山塘昆曲馆喝茶听曲,或者找一家饭馆,品尝松鼠桂鱼、碧螺虾仁、阳澄湖大闸蟹、响油鳝糊、樱桃肉、桂花鸡头米、莼菜汤等各式苏州美食。

平江路: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剌绣里的古街古巷,篆刻里的古桥古河,诗词里的古风古韵,书画里的古色古香——这就是平江路,古苏州最精致的后花园。她就像一颗莲子偶尔落在荷塘里,传递出的历史、文化、人文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苏州一条历史悠久的经典水巷,街区格局和800多年前《平江图》上所刻“双棋盘”格局基本一致。以平江路为轴线,两侧依次排列着悬桥巷、大儒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大新桥巷等小巷。在平江路漫步,你不会感到疲惫,因为有桥。桥是小巷的细节之一,更是小巷的灵魂。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11)

平江路有点老派,奢华与大气深藏不露。听评弹,品昆曲,或者去茶馆喝茶,去老虎灶神聊,这些都是平江路的精神生活。

丁香巷也在平江路上,不知雨巷诗人是否真的到过此巷。一到雨天,那里便会突然热闹起来,一些外地人撑着油纸伞,一边独自在丁香巷里徘徊,一边吟着“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的 / 结着愁怨的姑娘”……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12)

小巷的日常生活是冬天竹杆上晾晒的咸肉咸鱼;是大伏天吊在水井里的西瓜;是门口随手种植的两棵石榴树;是一年四季串街走巷的叫卖声:枇杷,杨梅,水红菱,熟白果,桅子花,白兰花……喝茶,听曲,看画,裁衣,拍小照,这些都在平江路一一幻化成了慢镜头:它们是水中的倒影,是云上的日子。

苏州古运河:摇起小船轻弹唱,桥洞里面看月亮

玩赏了精巧清丽的姑苏园林,听罢水磨昆曲,品一壶唇齿生香的碧螺春,走出粉墙黛瓦的幽深小巷,下到乌篷船,顺着运河水漂流而下。水面倒映着流云、疏影、拱桥、民居,把苏州古运河涂上一层层梦境,余韵悠悠。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13)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苏州古城河犹如玉带环绕着美丽的苏州古城,并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光辉灿烂的运河文化,除了享誉世界的评弹、吴歌外,还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如古城墙遗址、盘门、古胥门、觅渡桥等,成为一道值得追忆的历史风景。

都说吴侬软语水苏州,苏州还真是水做的。如果没了水,苏州也就失去其娇媚柔美的灵性。入夜的水城苏州,更显出水乡的柔情和风韵: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桥梁横跨运河两岸,挂在船上的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晃动,亮着彩灯的画舫在河中来回穿梭,一片片波光粼粼的流水驳岸,一堵堵危岸而立的城墙,一丛丛灯光迷离的翠柳……真是“船在水上走,人在画中游”。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14)

画舫里,“城里有园林,城外有水乡……摇起小船,轻弹柔唱,桥洞里面看月亮……”导游船娘《苏州好风光》的评弹声声入耳,撩人心弦;惆怅千年的《枫桥夜泊》、清新流转的《茉莉花》、荡气回肠的《白蛇传》,涟漪般在画舫中一圈圈荡漾开来。画舫外,那明黄灯线勾勒出的飞檐翘角,以及轮廓灯映射出的亭台楼阁,和着粉墙黛瓦的层层叠叠,极现出人间天堂的迷离柔情……此情此景,岂是朱自清笔下“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可比?

寒山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千多年前,一个秋日,湖北人张继赴京赶考,落第而归。于是雇一叶扁舟,来到苏州散心。夜半时分,他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月落夜深,寒霜暗凝,点点渔火中,传来几声乌啼。恰在此时,寒山寺的夜钟撞响了,诗人不由得吟诵:“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由此,一座普通的江南小桥有了诗意的美,一座几经兴衰的小庙披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直到今天,那悠扬的钟声,还穿过历史的回音壁,激荡在我们心间。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15)

寒山寺在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唐贞观年间,名僧寒山和拾得由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因而改名寒山寺。在苏州以外的地方,很多人知道寒山与拾得,不是因为他们高深的佛法修持,而是一次深得禅悟的著名对话。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笑答:“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站在枫桥边,你实在难以想象,它能载得动那千年渔火。然而,自张继之后,枫桥和寒山寺便为历代诗人所歌咏。杜牧的“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陆游的“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唐寅的“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月色迷烟雾。谯阁更残角韵悲,客船夜半钟声度”,王士祯的“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无不是对张继和《枫桥夜泊》的无限追思。明代诗人高启不禁赞叹道:“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16)

斗转星移,如今,寒山寺的钟声,已不再惆怅感伤,而成了美好祝愿的象征。每至除夕,都有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寒山寺听钟声。据说,若能听到寒山寺108下钟声,就会消去一年中的108种烦恼。日本每年都会组织“元旦听钟声访华团”,多达数千人,于除夕之夜,盘坐在寒山寺钟楼的广场上,一边背诵着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边聆听着108下钟声,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好运。

苏州古镇: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

有人说,苏州古镇的崛起,是以苏州古城的毁灭为代价的。除开古典园林外,苏州早已脱掉了罗衫绣裙,尽管手里还拿着团扇,但已不是躲在深闺里的旧模样。于是,周庄、同里、甪直、木渎……一个个典雅秀美的苏州古镇,渐渐盖过了苏州城本身的风光。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17)

苏州古镇的美,是朦胧和古朴,是树下悠然落棋,是庭中淡然品茶。绿水萦绕着白墙,繁花洒落于青瓦,小河在晨曦和夕阳中浅吟低唱,石拱桥倾斜在清澈的水面,已磨损的雕栏印着岁月的痕迹,坐在乌篷船上任清凉的河水从指间流淌。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18)

苏州古镇像一首诗,清新而淡雅;像一幅画,高雅而古朴;像一支曲,悠扬而多情;更像一种禅境,一种物化了的精神家园。每一个走近她的人,都喜欢她那缓缓的脚步,喜欢她那悠悠的渡船,喜欢她那古色古香的粉墙黛瓦,喜欢她那水巷幽仄、山墙起伏、宅院四合、枕河而居、夹岸为街、水陆两宜的小桥流水的闲适意境。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19)

江南多雨,尤其是苏州古镇的烟雨,就像那吴侬软语一般,透着水乡特有的滋润。古镇女子也因了江南烟雨的滋润,肤如雪凝,眉眼盈盈。当古镇女子缓缓走在青石板路上,细雨蒙蒙湿丁香,清影如梦,有着水一样的忧愁,水一样的明媚,水一样的清纯。

苏州江南水乡之行(诗意的江南水做的苏州)(20)

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苏州古镇美就美在这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意。小桥流水、青砖黛瓦、乌篷船,江南就是这味道。历经千年,岁月依旧静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