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子面 编辑/青禾 校对/栗子

智能时代,大数据的应用固然能为摸清市场大体的口味与习惯找到捷径,但过度迷信、盲从“科学”却容易陷入机械复制、只炒”热度”的“怪圈”。从去年《奔跑吧》和《歌手》所开启的一拥而上的室外对抗+音乐竞演的综艺“双强”割据格局被《朗读者》、《见字如面》和《向往的生活》等慢综艺打破,越来越多的反弹实例表明:即使是在数据算法时代,也要有选择的“扬弃”!

同时,这些区别于以往刺激、竞技类型,用极为舒缓且反高潮的节奏与情态讲故事的慢综艺,不但让厌倦老套路的观众看见了综艺的另一种方式和可能,也吹起了股慢综艺的“春风”。而此前蛰伏数年的优酷“看理想”版块就借着这股热潮开始被更多人所熟知。

数据算法时代,既要迎合也需叛逆

作为2015年就开始筹谋布局的文化版块“看理想”,即有温润平和的书赏《一千零一夜》,也有抚慰心灵的乐迷《听说》;既有洞见幽阔精彩的《局部》,亦有天南海北、恣意畅谈的《晓说》与《圆桌派》。而作为“文化乌托邦”里最“烟火气”的选手,《圆桌派》最近刚落下帷幕的第三季,就将时下热门的人设、渣男、烂片、佛系、鲜肉、抄袭、跳槽等话题讨论了个遍。

同时,从三季的海报变迁还能明显感到的就是,《圆桌派》在“拥抱”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从第一季的严肃端正、到第二季些许松动的紧绷、再到第三季完全被大面积高明度色块笼罩并打出“言值就是生产力”的“互联网”风格,《圆桌派3》由冷静自持变为试图用“靠近”喜好的方式去“拉拢”互联网主力军的年轻人。

圆桌派第三季完整观看(迎合又叛逆圆桌派3)(1)

但这种“妥协”并不意味着屈服,明显“蹭热点”的背后实质上还是“思想冲撞”的火花。《圆桌派3》并没有因迎合数据而变为一个纯娱乐的节目,而是借一期一个市面上流行的热门话题,用海阔天地的聊天式讨论,传递观点交流的价值。

同时,比起完全由供给侧变为需求侧的其他“粉丝主导”的节目,《圆桌派3》有它自己的坚持。不论是“噪而不乱”的插话聊天氛围还是被质疑“装逼”的“点香添茶”;不论是被嫌弃无数次的蒋方舟、马家辉等嘉宾,还是习惯性的跑题与“乱开玩笑”。而这从《锵锵》一脉传承下来的“拨开表层、体察深层,交流却不说服、孤独却不迎合”的“叛逆而锋利的内核”,正是《圆桌派》最“讨喜”的灵魂。

圆桌派第三季完整观看(迎合又叛逆圆桌派3)(2)

泛文化背景下,雅俗共赏地思想交锋

时代生活的进步、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往往会对文娱产品提供更高的要求。有数据显示,“看理想“版块受众的核心画像并不像以往文化类节目的核心受众一样以中年男性为主,反倒是一线城市、学历层次较好的年轻人占比非常高。这类观众稳定、忠诚、粘性好,但对于节目的质量十分敏感。

在这个背景下,打出“泛文化节目“口号的《圆桌派》,无疑切中了关键的”要害点“。虽是以文化为基本属性,以知识分享、智慧输出为基本使命的类型节目,但却兼顾方式更年轻,内容更亲民,调性更轻松,表达更多元等有趣、易懂、生活化的文化降维特点。

更何况“雅俗共赏“的主打基调、强力的”精神愉悦“属性,更是找对这些既焦虑又疲惫,既要休闲又要格调的年轻人的high点。既有生活中琐碎的“俗”话题,如:社交、星座、失眠、瘦身、亲戚等,又有思想境界里的”雅“思考,如:阶级、求知、读书等。

除此之外,《圆桌派3》不论是环境还是人,都十足的“雅俗混生体”。既有“木香四溢”的古朴雅致,又夹着”嘈乱“的观点交锋;既有“雅人”说俗事讲“俗语”,又有“俗人”观“雅事”。像被誉为“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内心深处有自卑感的情色小主播”的主持人窦文涛,就是既有特立独行的观点输送,又时不时蹦出些“挖坑小坏水”。

圆桌派第三季完整观看(迎合又叛逆圆桌派3)(3)

而其他嘉宾也大抵是同路线。于现实来看,他们是功成名就的学者、商人、艺术家、行业大牛等,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就一个观点,一个话题会扩展到常人看不到或忽视的深广层面。但同时,他们又是在轻松环境中渐渐放下身份与矜持的普通人,风趣和严肃自由切换,自我举例、讲俗事聊俗话,还不时相互碰出金句醍醐灌顶。

圆桌派第三季完整观看(迎合又叛逆圆桌派3)(4)

以人为“源”的观点公开市场

不论是小范围引起波动的《客从何处来》还是赢得大面积称赞的《见字如面》,人文类慢综艺的“一炮而红”不但为厌倦了聒噪综艺的观众带来了股“清风”,而且还一改“娱乐鸦片式”综艺野蛮扩张、泛滥、独大的局面,“逼迫”市场正视除剧情真人秀之外人文类型的综艺的无限可能。这类“改良”后,去雕饰、少刻意的文化类综艺将更多的视角置于人的观察上,或是衣食住行、或是思想、或是境遇。

而就像之前说的,作为文化类型里“烟火气”最足的《圆桌派》,比起同类的“沉静”与“留白”,它看起来门槛更低也更松快;而比起市场上“快餐式”的绝大多数娱乐综艺,它却又多些思考与探索。

而且,比起第一季和第二季将更多观察视角放置在社会的宏大命题的做法,《圆桌派3》选择了更小的切点,几乎所有的议题设置都是与人有关,跳槽、怀旧、亲戚、养老……或是个体的成长与迷茫,或是群体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至此,这种在第一二季偶有出现的对人的体察,在这一季里终于为议题的主方向。毕竟,在这个个体特征鲜明、群体断代清晰且已经由生存需求转向精神需求的时代,对“人”和“群体”的体察与剖析,正是朝着“最利害”又“最讨喜”的方向发展。

《圆桌派3》当然有缺点,但比起它所带来的“观点自由市场”的思想火花,“蹭热点”、“跑偏多”、“浮表面”等这些问题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从报刊自由理论衍生出来的“观点的公开市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各种不同意见能够在公开的市场自由竞争”,而这点与《圆桌派3》所营造的讨论氛围奇异的相似。以往的谈话类节目往往会明晰“对错”,或选择一方理论压倒另一方。但在《圆桌派3》中,这种“对错观”并没有被采用,所有的观点都在一个极为平等的地位博弈碰撞并展示,不论是传统主流还是小众猎奇。

以第23期节目“跳槽:跳槽季 越跳越迷茫”为例,四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围坐一起讨论“年轻人跳槽”,从成本聊到职场再聊到令人不安、极速更新的社会大环境。每个人都从自我的经历出发并结合周遭环境,但并没有特别激烈地压倒与说服,而是每个人都试图从个体微小的不同观察中去揭开令人信服的真相。

圆桌派第三季完整观看(迎合又叛逆圆桌派3)(5)

圆桌派第三季完整观看(迎合又叛逆圆桌派3)(6)

总的来看,诚然轻松愉快的年轻化基调与紧追热点的讨喜行为可能是《圆桌派3》再次赢得观众青睐的重要原因。但从更广阔的视觉来看,“立于危墙而自省“的自我把握以及身处”洪流“中不迷失的坚持才是让《圆桌派》”屹立“三季不倒,还口碑更佳的深层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