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卢小鲸

民主、自由、平等,被写进了各国的法律中,是宪法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在今天看似很平凡,每项权利的背后却是一条血淋淋的抗争之路。

假使我们不曾获得这些权利,你还会认为这些权利不重要么?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拥有了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基本权利,直至今天,还有一些国家在为这些权利争取着。

电影《勇敢的心》,梅尔吉布森自导自演、斩获奥斯卡多项大奖的经典作品,这部影片可以说是一部夹杂着个人情感的英雄史歌,以“自由”这一权利为题材,讲述了苏格兰人民的为了自由的抗争之路。尽管剧情很大一部分与史实不符,我们还是能看到苏格兰人民为自己赢得自由、捍卫权利的缩影。

这部电影是我看了为数不多三遍以上的影片,即使看了很多遍,每次都被华莱士在断头台高喊的那声 “Freedom”所触动。

何为勇敢的心,为爱而战,为了自由而战,为了国家独立而战。

《勇敢的心》是以苏格兰和英格兰两者的关系展开的,在谈电影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下两者的关系。

苏格拉底自由意志(苏格兰的自由之梦与觉醒之路)(1)

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历史

苏格兰,2013年来了一场举世瞩目的“脱离英国”公投,最终被定位闹剧以失败而收场。

苏格兰为什么要脱离英国,这就与英国的组成有关,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以及北爱尔兰四个主要地区组成。

在英国,这几个地区的人都不以英国人自称,有点像今天的“散装江苏”,一个省份的几个地区互相嫌弃,都以自己所在的地方为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与他们各自的历史、文化和习俗有关。

提到苏格兰,第一印象就是威士忌、男人们的长裙以及民族器乐长笛,苏格兰保留了凯尔特人最原始的传统。在1707年之前,苏格兰和英格兰都是独立的国家,并没有在一起。从1081年开始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王室就有了“联姻”的传统,因为“联姻”的原因两国在这期间相爱相杀,关系错综复杂。

英格兰和苏格兰怎么走到一起的?地缘关系、王室姻缘关系,以及最重要的经济利益。英格兰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之后迅速崛起,成为了世界的霸主,苏格兰在英格兰的利诱威逼下妥协了。英格兰、苏格兰在1706年、1707年各自的议会上批准了《合并条例》,自此合并为一个国家"大不列颠王国"。

苏格兰和英格兰在1290年前虽然冲突,但是还没有到一方要占领一方的意思。1286年发生了点意外,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三世不小心坠崖身亡,王室的子嗣出现了断缺,唯一的6岁小公主玛格丽特不久也因病身故,至此苏格兰王室失传了。

王室需要掌控人,王位的空缺导致了苏格兰的内乱,领主、贵族们展开了王位的争夺。由于联姻的传统,苏格兰的大主教向爱德华一世求助请求代为裁定新的王位继承人。

在苏格兰的领主、贵族中,罗伯特·布鲁斯和约翰.巴里奥尔两方的势力最大,爱德华一世并没有将王位指定给老牌世袭贵族罗伯特·布鲁斯,而是将王位指定给了约翰.巴里奥尔,英王爱德华一世算是干涉了苏格兰内政。

在英国与法国的战争中,爱德华一世向他指定的苏格兰新王室请求派兵增援,结果约翰.巴里奥尔并没有听爱德华一世的话派遣增援部队。爱德华一世生气了,后果呢很严重。他与法国签订了暂时的停战条约,回头亲自指挥征战苏格兰,约翰.巴里奥尔抵抗没多久就战败了,自此苏格兰成了英格兰控制的附属国。

《勇敢的心》就是以此为背景,爱德华一世即电影中的“长腿爱德华”,而王妃伊莎贝拉就是英法签订停战的联姻工具。

苏格拉底自由意志(苏格兰的自由之梦与觉醒之路)(2)

勇敢的心:自由之梦与觉醒之路

从电影的本身结构来看,《勇敢的心》采用了主线、副线相结合的方式。主线以华莱士的复仇与反抗展开,而副线则是以长腿爱德华为代表的敌人和以罗伯特·布鲁斯为代表的苏格兰贵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华莱士与妻子、王妃伊莎贝拉的情感戏呢就是故事的缓冲线。

影片的配乐来看堪称一绝,苏格兰的民族乐器风笛贯穿了整部影片,在每一部分铺垫的十分微妙。影片的开头抒情的笛声将观众完全带入了苏格兰那高高的群山峻岭之间;在婚礼上欢快的笛声让人想跟着一起唱歌跳舞;在葬礼上笛声的沉闷呻吟增添了肃穆庄严感;在双方开战时大气而悠长的笛声更是调动了参战者的高昂情绪。

最耐人寻味的就是影片中镜头的插叙,镜头设置的也很微妙。觉醒与梦两个线索可以说是故事的核心,华莱士追求自由之路若是一场梦的话,那么梦的终点就是觉醒渴望自由的心。梦的力量是虚无的,但是觉醒的力量是真实的。

苏格拉底自由意志(苏格兰的自由之梦与觉醒之路)(3)

故事的开头华莱士的父亲因为反抗失败被杀死,被族人送来回来,年幼的华莱士直面自己父亲的死亡,他斗争的心觉醒了。

苏格拉底自由意志(苏格兰的自由之梦与觉醒之路)(4)

故事的结尾华莱士被行刑,随着镜头的转动华莱士的视线转移到了围观人群一个小孩的眼睛上,华莱士从小孩的眼睛里看到的年幼的自己。

苏格拉底自由意志(苏格兰的自由之梦与觉醒之路)(5)

这是片尾部分,华莱士用自己的自由之梦换来了罗伯特·布鲁斯“勇敢之心”的觉醒;一个华莱士倒下了,之后千千万万个华莱士站起来了,他们的觉醒,实现了正真的自由。

苏格拉底自由意志(苏格兰的自由之梦与觉醒之路)(6)

年幼的华莱士在亲眼见证父亲的死亡后做了一个梦,他的父亲告诉他:你的心是自由的,要有勇气去追寻”。这时候的华莱士并不到他这个梦境的意义,自由之梦是什么?

苏格拉底自由意志(苏格兰的自由之梦与觉醒之路)(7)

妻子的死亡让华莱士因爱而是生恨,自此走上的复仇之路,在他的领导下,驻守在苏格兰的英军姐节节溃败,退出了苏格兰,“史特灵战役”中华莱士和贵族的合作,赢取了第一次大规模对抗英军的胜利,华莱士没有停止他的复仇之路。在占领英军守城约克之后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他的妻子茉朗,这个时期的华莱士是迷茫的,他追求的自由之路是什么?是复仇,还是为了其他?

苏格拉底自由意志(苏格兰的自由之梦与觉醒之路)(8)

在断头台被行刑的最后,弥留之际他又做了一个梦,他见到了自己的妻子茉朗,茉朗对他笑了,他知道自己的梦结束了,他追求的自由之路是什么在这一刻明白了。

追求自由的梦是假的,但是追求自由的心是真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由之心的觉醒。

结尾:自由之路上的荒诞梦

看这部影片,我被华莱士和茉朗的爱情所感动,被王妃伊莎贝拉的真诚所触动。影片的结局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王妃伊莎贝拉和华莱士有了爱的结晶,给人造成的误会自由之路的胜利就是最终华莱士依靠血脉占有了英国的王室。无论从报复的心理出发,还是从情节的高潮设置出发,无疑这部分是不合理的。

《勇敢的心》作为一部电影来看的话无疑是成功的,无论的是题材、情节的构思,还是叙事方式和音乐的铺垫,都能让人拍手叫好。但是将《勇敢的心》当做史剧来看的话,它是失败的。尽管导演在努力还原历史的真实性,但是亦真亦假之间难以摆脱个人的主观英雄色彩。

关于爱德华三世的生世不得而知,但是王妃伊莎贝拉对爱德华二世的报复是真的,但并不是因为华莱士的原因。长腿爱德华死去之后,爱德华二世失去了贵族和领主们的支持,王位被伊莎贝拉接替。

退位后的爱德华二世被囚禁在伯克利城堡中,忍受饥寒交迫,1327年,伊莎贝拉命人将烧红的铁条插入了爱德华二世的肛门,伊莎贝拉对自己曾经的丈夫报复无疑是最狠的。

这样你以为伊莎贝拉是个好人,并不是;华莱士是个英雄吗,也不是。正如影片开头的部分讲到:历史是由杀死英雄的胜利者所写的。

苏格拉底自由意志(苏格兰的自由之梦与觉醒之路)(9)

那什么是真的,影片的结尾告诉了我们:自由的永恒之剑,人类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犹如这把剑,所向披靡,一往无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