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售业复苏期(香港遭遇零售寒冬)(1)

资料图 图片来自CNSPHOTO

香港社会事件持续冲击着香港的零售业。12月23日,香港政府统计处发布第三季度服务业数据,餐饮、零售、酒店及航运业情况均较第二季度出现大幅下降,有462间食肆、1168间零售店结业,访港游客量更下降近三成。

有业界人士表示,香港社会持续动荡不安,令游客望而却步。虽然圣诞节将至,但零售业的景气仍然不好,这个冬天格外“冷”。

香港零售业举步维艰

今年12月初,特区政府公布的10月零售业销货额按月统计调查报告显示,10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为30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4.3%,9月较去年同期下跌18.2%。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10个月合计的零售业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下跌9%。

世邦魏理仕发布的今年三季度零售业报告也显示,今年6-9月,超过20个国家针对赴港游客发出旅游警告,7-8月的整体旅游到达数量同比下降22.6%,成为自2003年SARS以来最大降幅。十一黄金周期间,内地到港人数骤降56%。另外,今年7-8月香港整体零售额同比下降17.2%,成为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21年来的最大跌幅。

戴德梁行的数据显示,在所有的商业类型中,奢侈品、珠宝和药妆类产品的销售额,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珠宝钟表类销售额同比下跌42.9%,其次受影响为药妆店,销售额同比下降33.5%。

内地消费者熟知的化妆品连锁品牌莎莎和卓悦,也不同程度地出现盈亏和销售业绩预警。

卓悦12月17日发布的公告显示,预计到12月末,年度亏损较上年3960万港元的亏损将大幅增加。莎莎国际9月底发布的中期业绩出现转盈为亏,期内亏损3653万港币,较上半年同期盈利2.03亿元出现117%的降幅,每股亏损0.01港元,自2000年来首次不派发中期股息。

卓悦控股在业绩报告中称,香港社会事件重创本地消费及旅游行业,加上全球经济放缓,都成为拖累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

不仅街铺的连锁销售额严重下滑,购物中心的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

每年的11月初至中旬,是香港崇光SOGO一年一度的感谢祭,大幅打折力度和品牌限量套装,都吸引本地和内地消费者的抢购。然而,今年崇光SOGO感谢祭的第一个周末,便由于店内冲突提前关门,为期19天的活动只有头两天正常营业,其中尖沙咀店有五天全天停业。

过去每年的感谢祭都曾给SOGO带来巨大生意额,其中仅铜锣湾SOGO每年5月和11月的感谢周,就能贡献超过20亿港元销售额,其中2017年和2018年活动期间销售额,占铜锣湾店全年近三成。

而今年受不能正常营业影响,SOGO损失惨重,他们破例允许商户延长优惠至12月初。

受影响的商家是全方位的。太古地产有限公司发布的今年三季度报告显示,旗下三家位于香港的购物中心销售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太古广场零售额下降11.8%,东城荟下降3.1%,太古城中心下降0.8%。

另一家颇受购物者青睐的购物中心海港城,今年上半年零售额下降1%,而上年同期销售额则出现36%的增幅。

九龙仓置业旗下的另一家商场时代广场,则出现盈利下跌0.93%。

97%的零售公司承受亏损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于今年10月29日至11月22日对176间零售公司展开调查,共涵盖4310间店铺及近9万名员工。调查结果显示,自6月开始,97%的公司表示整体亏损,其中57%属严重亏损。

数据显示,有三成的公司表示,如经营环境没有改善,或得不到适切的支援,未来六个月将会裁员,平均会裁员10%。按目前全港27万零售员工的比例计算,未来六个月预计会有超过5600名员工被裁员。另外,有11%的公司表示,未来半年会“结束营业”,以全港64000间有营业执照经营的零售机构推算,预计有7000间零售公司结业。

受访公司中,中小企与连锁店约各占一半。调查结果显示,零售商正处于十分困难的经营环境,无论是中小企,还是连锁店,采取“放无薪假”“裁员”甚至“减少店铺数目”等措施的公司,均有上升趋势。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谢邱安仪表示,目前情况严峻,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香港有记录以来的最差情况。特区政府自8月以来已经宣布推出四轮纾困措施,支援企业和就业。这对业界会有帮助,希望政府尽快落实。

谢邱安仪表示,每年12月及1月是零售业销售高峰期,支撑零售店铺全年收入,但社会暴乱事件不断发生,导致游客却步。而圣诞季原本是零售业的传统旺季,但月初至今的销售数据仍不理想,不期待月底会出现大型反弹。

她认为,即使社会暴力能进入平息阶段,零售业恢复繁荣及重建香港的国际形象仍需时间,此前所有零售商都在承受亏损。

(综合自:南方日报、新华社、界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