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品】踏花归去马蹄香

宋皇帝宋徽宗赵佶(读音jí)喜欢绘画,他本身也是一个善于画花鸟的能手。他绘画特别注意构图的立意和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试画家的时候常常以诗句为题,让应考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用。

一次,画院招考的命题画是,“踏花归去马蹄香”。

考生们拿到题,都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起来。有的认为这幅画的重点应在“踏花”上。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显得很有闲情逸致;

有的认为,踏花也好,归去也好,马蹄也好,都离不开“马”。此画的重点应在“马”上。于是就精心地画了一匹骏马,一英俊青年骑着一匹骏马在从花丛中疾驰,显得很有气势;

也有人琢磨,“马蹄”“花香”应是作画重点,因此在画纸上突出那腾空的马蹄,并在“马蹄”旁画上不少飞溅的花瓣,显得动感十足;

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一个名叫朱中的考生,他的画得很特别。题目中虽然开头二字就是“踏花”,可他的画卷上却没有半片花瓣。他画的是:夕阳西下,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上。马在奔腾,马蹄高高扬起,一群蝴蝶紧紧追逐,在马蹄周围上下飞舞。……

【“香在画外”真功夫】

为什么朱中的画被评为最佳?

画题中的“踏花、归去、马蹄”都是显性的具体事物,是很容易用图形来表现的,所以你画得“马”也好,“蹄”也好,“花”也好,都是就表象论表象。而这句诗意的落脚点并不在这些显性的事物上,“踏花归去马蹄香”其落脚点在“香”上,突出强调的是一个“香”字。而这个“香”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是一种嗅觉、感觉。

看到的东西谁都会画,如何把看不见的东西呈现在画纸上,那才是真功夫。整个诗句说得虽然是“花香”,可如果画上画“花”,那不仅显得太直白,且并不是所有的花都是“香”的;而“蝴蝶”追逐“马蹄”的创意则充满了妙趣:蝴蝶为什么追逐马蹄呢?正是“马蹄”的“香味”所致。这个表现手法,“此时无花胜有花”,虽虚则实,不仅把“香”字“画”了出来的,而且使整幅画充满了动感,引发人的无穷想象,使画和观画者有了互动,这个创意下是高明极了。

童心妙趣系列(香在画外真功夫)(1)

相关链接:如何通过绘画训练孩子的观察力—让孩子聪慧密码系列(77)

(更多教子精彩,且待下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