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部编版:文化交流与传播(选择性必修3)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学目标】

通过印第安人的骤减,尤其是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明确为了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家野蛮掠夺资源从而导致殖民掠夺的现象;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美洲种族结构变化、大洋洲人口变化的时期、华工出国的背景等让学生明确时空观念;

通过对教材中的“历史阅读”、“学思之窗”等材料的解析并结合教材相关人口数据,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

从华工的悲惨命运中看到中国人的吃苦耐劳品质,从华工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看到炎黄子孙永恒不变的中华情。

【教学重点、难点】

殖民掠夺与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世界人种分布最多的区域是哪些?”

学生回答“美洲、大洋洲、非洲”

问“为什么这些地方人口分布复杂?”

答“殖民活动导致的”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图”,让学生思考当今世界的主要人种及其分布)

教授新课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互动一:观看PPT“美洲文明的分布图”和《新全球史》中对阿兹特克文明的介绍

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历史)(1)

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历史)(2)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美洲文明的发达程度,并分析这一文明在16世纪戛然而止的原因)

提问:什么事件导致了这种局面被打破?

回答“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殖民活动”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殖民活动呢?”

回答“掠夺资源、积累资本”

总结:通过殖民掠夺,欧洲人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积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野蛮掠夺的结果,造成大量印第安人遭受奴役,而且由于长期与世隔绝,印第安人缺乏来自殖民者携带的病菌侵害,大量印第安人因此丧命。然而,殖民活动并不会因为印第安人的减少而停止,殖民者又盯上了新的劳动力——黑奴。

互动二:三角贸易过程图

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历史)(3)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角贸易”的分析让学生看到这一过程对不同地域的影响)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这张图来分析三角贸易的过程,并且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谁获益最多?谁损失最大?谁最痛苦?

回答:略

总结:欧洲殖民者在这个过程中获益最大,继续为资本的扩张积累财富;非洲损失最大,近一百年的时间非洲损失一亿人口,深刻改变非洲的人口结构;而运往美洲的黑奴则是最痛苦的一方。黑奴成为美洲社会重要的劳动力,也深刻改变了美洲人口结构。

互动三:

提问:除了印第安人、黑人之外,美洲大陆最重要的种族应该是?

学生:白人。

阅读下段材料找出白人来到美洲的主要目的

(设计意图:明确白人作为殖民者来到美洲,同时又有更多的白人来到美洲寻找机会)

总结:总之,白人、黑人、印第安人构成了美洲族群的基础。

互动四: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析一下这一时期的拉丁美洲人口又出现什么新特点?

回答:混血族群的增多。

提问:这么多族群在美洲生活,他们彼此又是怎样相处的呢?

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历史)(4)

请同学们阅读“历史纵横”,找出他们相处的几个关键词

总结:我们看到,白人一定会有优越感的存在,而印第安人、黑人他们在收到白人文化影响的同时也保留了本民族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每周不同族群之间的相互影响)

互动五:

谁能举出几个反映美洲文化特色的事物?

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历史)(5)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对美洲文化的认识)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互动六:

提问:大洋洲人口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人口结构急剧变化的时期和原因?”

回答:土著人减少、白人成为主要居民。

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前后,原因在于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原来产地、资源矿产,大洋洲成为英国殖民者的重要掠夺对象。

总结: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就在于当地文化消失殆尽。而现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在为保护土著文化努力着。

(设计意图:通过对教材相关段落的阅读,让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互动七

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历史)(6)

提问:哈里王子与土著人的“碰鼻礼”说明了什么?

回答:成为文化尊重的重要标志

(设计意图:通过“碰鼻礼”显示出当代人对文化的尊重态度)

过渡段落:在美洲、大洋洲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中国人也曾参与过,只不过我们不是殖民掠夺,我们也是受害者。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互动八: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所给材料,分析华工出国的背景

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历史)(7)

回答:一方面有强烈的外部需求:黑奴贸易被废止, 殖民者需要更多廉价劳动力;

另一方面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软弱无能,被迫允许华工出国,这是内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华工出国的背景)

总结:华人出国后,生活异常悲惨,很多人都是被骗或者绑架到国外。但是他们吃苦耐劳,为美洲、大洋洲的开发做出了贡献,也增添着当地新的文化特色。其中还有一些华人、华侨时刻不忘祖国,为民主革命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包括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先生,还有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等。

课堂小结 西方国家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从而引发印第安人的骤减,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又开启了黑奴贸易,进而出现混血族群,从而使美洲的人口族群有了新变化,最后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样的美洲文化;英国殖民者对大洋洲的开发,引发当地人口结构的变化,以致土著文化消失殆尽,以上两种行为让我们看到了殖民活动,导致了不同的人口结构变化,进而影响到文化的发展。在这其中,我们看到中国人也在上述地区的有过活动,但华人的活动更多的是为当地的开发做出了贡献,同时华工们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增添了不同地域文化新的色彩。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在教材知识点把握上有欠缺,本堂课是这一单元的一个承上启下的篇目,描述近代殖民活动及人口变化对文化的影响。但是课程本身力图用深刻的历史角度来分析问题,课文内容本身又略显容易,所以从学生反馈的效果并不理想。课标与教材之间有不同的分析,从而使我感觉在把握教材方面有很大不确定性。所以在第一目和第三目都有自己发挥的方面。

,